「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在高明更合镇,有一条村庄,村民们不但家族观念浓厚,还有一手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活。那它到底是那条村子呢?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话说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也很独特,百坑,新庙坑小溪从飞雁山上奔流而出,在这里汇聚成一条连绵细长的河流,人们看着这条又窄又长的河流,就直接因此为名,称呼这一片地方为“窄河”,而等到曾姓后人从顺德勒流迁来此地,这片土地才有了新的名称——泽河村。

泽河,原名窄河。百坑、新庙坑两条小溪从飞雁山流进村前,汇成一 条小河,故名“窄河”。李姓先来建村,后迁出。曾姓从顺德勒流锦元坊迀至更楼停步村,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迁此。后认为“窄”字不够容纳, 改名“泽河”,村中有联曰:“泽藏异宝,河出荣光”。清咸丰四年(1854 年),土客之争,村民离村,至1861年才重返家园。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泽河村中“受兴曾公祠”现尚存“大学堂”横匾,横匾的名字取的就是村民的祖先曾子所著的《大学》之名。

曾子(公元前505—435年),名参(音 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受儒教祭祀。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 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 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泽河村历史悠久,村中有三座古祠堂:受兴曾公祠、克仁曾公祠、成厚曾公祠。仍存有古民居建筑群,清代房屋数十座,多为座北向南,三间两廊格局,面宽约8米,总进深10米左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体,外墙有山水壁画及花鸟灰塑。滴水剪边,屋内天井设有排水沟。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泽河村自古有七社、八庙、九井、十闸之称。位于村东入口的“启明门”为其中一个门闸,始建于清代年间。启明门座西向东,面宽、进深均为4 米,高8米,用木板分为两层,门楣上刻有各种花卉图案。

另存的另一个门闸“益金门”,位于村东南面,始建于光绪年间,座北向南,面宽4米,进深5米,用木板隔层。两座门楼均为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泽河村不但家族观念浓厚,他们还有一项传统手艺让他们感到自豪,那就是泽河村花鼓调。据泽河村的族谱记载,花鼓调已经流传了7代人了

高明花鼓调是佛山市高明地区特有的传统音乐形式。过去,当地农村遇有红白二事,盛行演奏喜丧吹打乐,多由六种乐曲组成,称为“六音”,而“高明花鼓调”是“六音”中的迎亲组曲,因用鼓来指挥演奏,故称为“花鼓调”。

高明花鼓调由七个乐段组成依次为:“行街”、“大过场”、“岗雕上山”、“下山虎”、“十番”、“南风云”、“小开门”。

每个乐段有特定的功用或寓意。这七个乐段,除“岗雕上山”外,其余皆借用粤剧曲牌。而“岗雕上山”是本地民间艺人创作的独特乐曲,是以唢呐模仿“岗雕”(岗雕是当地常见的一种小鸟,比麻雀略小,叫声“吱吱”,非常悦耳,是喜气、吉祥的象征)鸟叫声的乐曲,是高明花鼓调的核心乐段。后经过不断加工,发展为独立演奏的乐曲,并改名为“岗雕上岭”,比原曲演奏需要的技巧更高,表现力更丰富,多用七个调,当地俗称“七盘指”。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关于“岗雕上岭”这段乐曲的由来,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财主嫁女,新娘上轿后,由迎亲队伍簇拥着,一路鼓乐喧天。不料来到一个山岗,新娘竟耍起小姐脾气,硬要下轿透气,再也不肯上轿。人们连哄带劝,新娘就是不瞅不睬,眼看迎亲吉时将至,大家十分着急。这时,其中一位唢呐手抬头望见远处飞来一只岗雕雀,灵机一动,吹起活泼、欢快的旋律,一会模仿岗雕叫,一会描绘岗雕飞。新娘越听越高兴,就乖乖上了轿,从此便有了这首首“岗雕上岭”。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民间喜丧乐演奏形式已很少见,高明花鼓调完整保留了迎亲吹打乐的六音形式和乐曲结构,成为广府地区迎亲吹打乐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对了解和研究岭南地区庆典音乐等的发展、衍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村推介」高明这条村子不得了!有一段乐曲入选了非遗

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作为传统婚庆迎亲音乐形式的高明花鼓调,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核心曲目“岗雕上岭”以唢呐吹奏,演奏技巧较难,培养一个新的乐手绝非易事,而花鼓调也曾面临差点断代的窘境,然而在近年间,在高明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泽河村成立了花鼓调研究协会,也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让新一代的学生们学习花鼓调,因此花鼓调才能重新发芽,脱离了断代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