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印度人为何不恨英国?

柔沢十


这个问题提法未免有些片面了,英国殖民印度不止200年,印度人也从未忘记英国殖民统治造成的伤害,而且历史上印度从未放弃过反抗殖民统治。认为印度人不恨英国,只是某些国人的刻板印象罢了。

一、印度从未忘记殖民统治的惨痛经历

除了印度国庆日(1月26日),还有几个纪念日,印度每年都会举办非常隆重的活动。

3月23日是印度的民族烈士纪念日。1931年3月23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布哈贾特•辛格和他的两名战友被英国殖民当局绞死。每年的这一天,新德里都会举行大型集会,印度领导人会出席并讲话。另外还会发行纪念邮票,各类展览等,活动会持续一周。

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但对于印度来说,还是独立日。在印度,独立日和国庆日的地位几乎是同等地位,会举行阅兵活动和花车活动。没错,就是被很多国人认为是杂耍的印度大阅兵。

每年4月13日是印度的迦利安瓦拉拔格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为了纪念1919年在阿姆利则被英军屠杀的抗议民众。印度包括总理在内的主要官员及各党派代表都会向烈士墓献花圈。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2013年访问印度期间曾对阿姆利则屠杀表示遗憾并敬献花圈以示纪念,他成为首位在任期间对阿姆利则屠杀事件表达遗憾的英国首相,但只遗憾却不道歉的说辞还是引起印度媒体强烈不满。

二、印度一直在研究殖民对自己的具体伤害

2015年7月份,印度国大党的议员沙西•塔鲁尔在英国牛津大学发表演讲,他说“200年来,英国靠劫掠印度而崛起,我们的财富被用于镇压我们自己”,“到19世纪末,印度成为英国商品的最大商场,还为英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工资,而印度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例则由27%下降到4%”。塔鲁尔表示,“得到一声简单的道歉比得到GDP几个百分点的援助更为艰难”。

塔鲁尔的这段演讲当时被印度媒体广泛报道。印度报业托拉斯表示“塔鲁尔的观点凝聚着爱国印度人的感情”。印度人希望英国做出赔偿,有一位专栏作家专门计算了赔偿金额,他认为英国至少要赔偿3万亿英镑,他还强调“很多屠杀暴行带来的伤害是难以量化的”。

后来印度总理莫迪去英国访问,被问到这件事。莫迪是人民党,塔鲁尔其实是莫迪的反对派。但是莫迪却高度赞扬了塔鲁尔的演讲,他说:“塔鲁尔的演讲反映了爱国的印度人的看法,他在正确的地点说了正确的话,因此他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印度总理都这么说了,反而国内有些人却认为印度人不恨英国,也未免太可笑了。

三、历史上印度的反抗从未停止

英国殖民印度从17世纪开始,当时的殖民活动主要是东印度公司负责。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据点,组建了军队。当时莫卧儿帝国内乱不止,东印度公司就利用了这种混乱,依靠武力,将印度的地方势力各个击破。到了1857年,印度爆发了大起义,也就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关于詹西女王的事迹。起义坚持了两年,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将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流放,而皇族几乎全部杀光了。

大起义迫使英国人改变了统治策略,东印度公司的管理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英国政府直接统治。英国建立了殖民地机构,由印度总督代表英国女王统治印度(1876年的时候,这一实体被称为印度帝国,维多利亚女王在次年被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正式建立起来。

之后,印度人民的反抗并未停止,1859年孟加拉爆发了蓝靛农民暴动,1873年爆发了抗租运动,1879年则爆发了德干农民起义。正因为这些反抗,殖民当局再次改变策略,游说印度上层社会,让他们成立一个政党,印度国大党应运而生。

印度国大党的要求是民族平等和自治,而不是民族独立,但是没多久就出现了极端派。1905年,在极端派的领导下,印度发起了民族独立运动,但是国大党温和派向殖民当局妥协,将极端派排挤出了国大党,导致运动最后失败。在这段时间中,英国还刻意制造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将孟加拉分割为两个省。后来的印巴分治,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埋下的隐患。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印度争取独立的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之后,无论是甘地的保守派,还是钱德拉•鲍斯的激进派,其目的都是要实现印度独立,只是双方的理念和方法不一样。鲍斯后来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二战时不惜投靠日本,但日本投降后,鲍斯被英国人指使日本人杀害。1946年2月21日,印度海军在孟买发动了兵变,要求独立。这一天也被设立为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

当然了,印度人也承认英国统治客观上带来的更加先进的文明,但是谁能保证,这些先进文明如果没有殖民统治,就一定不会出现吗?不管怎么说,殖民统治的伤害是不会被遗忘的,而且英国至今都不道歉,印度人一直耿耿于怀。对比一下宝岛的某些生物,印度人在这方面的精神倒是值得钦佩。



迷蝶梦文史社


“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印度人为何不恨英国?”——这个问题虽然存在普遍误解造成的硬伤,但仍然算是问得比较好。确实,独立后的印度统治阶层对英国统治并无太多仇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之前,周恩来总理访印,就注意到在独立15年后的印度总理府内仍然挂着英属印度殖民地末代总督的画像;直到现在,印度社会对英国的评价仍然比较好,去英国留学、移民仍然是印度大众向往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在

2015年出版于中国发展出版社的专著《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和其它一些文章中讲的一部分内容可以为此提供解释: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存在硬伤,即声称“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因为英属印度殖民地解体的根本动力来自该殖民地内部不同民族、宗教群体的努力追求,并不是英国主动制造的。且不提原来与中国有宗藩关系的缅甸追求独立天经地义,就是印巴分治、英属印度殖民地穆斯林独立建国,本身也是英属印度殖民地伊斯兰教团体早在19世纪就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且其要求的领土范围也与后来的巴基斯坦差不多。



其次,统一的印度国家本身就是英国征服的产物,英语是印度通用语言,把印度这个国家粘合起来了。在英国征服之前,世界上不存在“印度”这个国家实体,“印度”只是个地理、文化概念,是一种文化和民族集合体,印度本土民族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统治当今印度全境的统一国家,几个盛大王朝延续时间很短,动辄相隔几百年,统治地域也远远没有囊括印度半岛,只相当于我国南北朝、甚至五代十国。如果没有英国把南亚次大陆一大批王国、不同民族捏合到一起,根本就没有现代的统一印度国家。即使在英国撤离之后,印度也没有任何一种本土语言能够取代英语的国家通用语言地位,印度政府数次企图在全国推广使用印地语,都以惨败而告终。

第三,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对印度社会进步做了不少事情,而且许多进步单靠印度社会自身是做不到的:如大面积禁止寡妇殉葬等陋习;如废除伊斯兰教法统治,引进实施英式法治;如在停滞在中国战国之前的分封制的南亚次大陆引进实施了郡县制和现代文官制度;……印度精英还是承认这些历史事实的。


(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寇松)


第四,英国统治下印度教徒的国内地位提高了很多。英国征服之前,统治今日印度很大一部分国土的莫卧儿帝国等伊斯兰国家以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大量使用中亚、西亚等外国穆斯林为官也不任用本国印度教徒,印度教徒备受歧视压迫(《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第四章中有详细描写)。英国征服后,印度教徒取得了与穆斯林平等的地位,其经济、文化才干得到相对较好发挥,经济等各方面地位在相对平等竞争下迅速、全面、大幅度超越穆斯林。很多印度精英因为这一点内心对英国怀有感激之情。

第五,在英帝国内部,印度人的地位仅次于欧裔白人,高于其它所有种族;印度人借力英帝国体系在世界各地大面积扩散移民,且在中国等众多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特权地位,在香港、上海都很明显(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第九章中有较详细描写);……对这些,不少印度精英心里有数。




简要讲就是这几点。印度历史上长期被外来统治者统治,英国当属对印度带来进步、利益最大的外来统治者。如果想详细了解,欢迎阅读《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全书。


梅新育


首先,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并不止200年;其次,虽然“印巴分治”,但客观来说,如果没有英国殖民者,如今的印度到底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都不好说

当年的英国殖民者,掠夺了印度大量的财富,造成严重饥荒,给印度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按道理来说印度人应该非常痛恨英国人。其实恰恰相反,印度人对英国人的感情还是挺“深厚”的,为什么呢?


第一,统一印度英国功不可没

印度”其实是个地域概念而并非整体的国家,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历史上的印度从没有真正完全统一过,即便是孔雀帝国与莫卧儿帝国时代也是如此。更多的时候,整个南亚次大陆四分五裂土邦林立。

英国人到来以后,整个南亚次大陆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一个比较完整的“印度”国家开始出现,即便后来巴基斯坦脱离了印度,但相对于过去数千年,印度已经完成了统一


第二,英国人对印度文化的功劳

莫卧儿帝国时代,伊斯兰教统治着印度,印度教徒地位低下,是被压迫者,而印度大部分人都是印度教徒。英国人到来以后,印度教徒的地位大幅提升,伊斯兰教法被废除。

英国人还带来了英语,如今的印度大部分人都能够说英语,虽然口音奇怪,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英语成为了印度的粘合剂,使得印度上百个民族得以文化融合


同时,当年的南亚次大陆存在55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邦,英国人到来以后,用类似于郡县制的制度取代了类似于分封制的制度,印度的集权大大加强

印度的等级森严,虽然印度独立以后的宪法已经废除种姓制度,然而仍旧没有效果。印度的统治主体是高种姓人群,而这些高种姓者,在英属印度时代,是整个大英帝国中,仅次于英国白人的人群,地位远远超过其他族裔。所以,印度的精英阶层即高种姓者,是非常亲近英国的。


澹奕


中国的教科书都说,印度的分裂是“印巴分治”造成的,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下陈述我的理由。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历史事实。

印度被称为“英国女皇皇冠上的宝石”,是大英帝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从1757年到1947年受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90年,曾经为英国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从印度征调了150多万士兵和价值两亿多英镑的各种物资。但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为什么在英国结束殖民统治后,迅疾爆发民族和宗教冲突兵,最终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同时存在着分别代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传统、凝聚两大宗教信徒的两面旗帜,即甘地主义和真纳主义。这两面旗帜曾经引导印度取得独立,同时也在独立后使印度走向分裂。

甘地坚持印度的统一,并把语言文字,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视为统一印度的三个阶梯。但真纳主张建立伊斯兰自治,主张建立“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源于波斯语,意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1940年3月23日,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年会上通过了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同年,真纳在一次演讲中重申:“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

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经过调研发现,双方矛盾已经如水火不容,面对不分治即内战的局势,才提出了通称“蒙巴顿方案”的“印巴分治方案”。至于说为什么“不恨印度”,原因也很简单:印度的近代化和工业化,是如何实现的?这和日本人为什么不恨美国人是一样道理。


冯玮


这个问题所描述的情况大体上符合现实。印度人不论是国家的精英阶层还是底层民众,对英国一般都怀有比较积极的态度。虽然英国殖民者和其他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给印度同样留下了伤痛和耻辱。19世纪中叶,英国人镇压了印度人民的反英起义,在恒河边屠杀了莫卧儿王室的几乎所有成员,并将末代皇帝流亡在缅甸。1919年4月英国在旁遮普阿姆利则制造血案,屠杀民众数百人。 但是,印度人对英国怀有比较积极的感情并不是不可解释的。

首先,英国对印度殖民的时候,印度处在莫卧儿帝国统治之下,而莫卧儿帝国和英国的殖民当局一样,也是外来政权。帝国的上层不论是民族还是宗教,都来自印度以外。占人口绝大多数并作为印度文化代表的印度教徒对这个政权并不认同,当年英国人打击莫卧儿帝国的时候,很多印度地方力量甚至表示支持。

其次,英国人给印度留下了不少至关重要的精神和物质遗产,在英国的统治下,印度建立了亚洲最早的近代政府管理制度,亚洲最早的政党、报纸都出现在印度。按里程领先亚洲半个多世纪的印度铁路系统也是英国人修建的。英国人极其重视印度,在印度的建设投入是比较大的。

再次,英国撤退以后,仍然和印度上层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大量印度精英在英国接受教育,这些人在印度影响力很大,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印度普通民众的追捧。热爱英国的生活方式,再去恨英国是比较难的。


叶海林


我的意见就是看任何事情不能够有统一的观点去看,如果看任何事情都是一棍子打死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行不通。

印度他恨英国人吗,肯定是恨的呀,殖民地时期,英国从印度身上刮了多少油水,给印度带来多少苦难,这一点印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而且印巴分治虽然说这是由于宗教上的客观原因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如今的分裂,但是事实上完成这个行动的人然还是英国人,印度没有不恨英国人的理由。

可是问题是,现如今印度跟英国有相当吃得开,印度一共拥有过四艘航空母舰,其中两艘就是向英国人买的,与此同时,英国在殖民地时期大力地推进了印度的本土的近代化和工业化的建设,时至今日,就连印度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对英国人到底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好多次英国阅兵式尚未看见一些印度的老兵会穿着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那种军装出来表示自己的荣耀,这样的情况让人不得不怀疑印度到底恨不恨英国。

大家还记得麦哲伦吗?现如今,麦哲伦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上面,在他曾经登陆的地方数有一个石碑,石碑的一面歌颂着麦哲伦开辟全球大航海时代的功绩,但是另外一面却是歌颂着当地的土著的首领,击退殖民者攻击的丰功伟绩。

殖民地本身建立在了当地人民的血和泪之上才建设起来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殖民者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就是一群吸血鬼,只不过这群吸血鬼在吸血的时候通过给你的身体放血,让你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工业化,这是他给你带来好处,但是疼痛不能忘记,如果光记得好处不记得疼痛,你这个人,别人抽你100遍,把你家给烧了,你仍然还不记得疼的话,你只会被这个人无穷无尽的被欺骗。

无数次的殖民地,然后到民族独立这一条过程都是当地民族明白的殖民者对于他们的欺骗,对于他们的掠夺,对于他们的那种贪婪才结竿而起,选择反抗,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不是天生的奴隶,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手去创造财富的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不是专门贡献给某一个人的事,给我们自己为了美好的明天去奋斗的。

殖民者的出现和封建主义一样,不断地剥削着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奋斗出来的血和汗榨干他们每一滴血,所以印度仇恨英国来自于他殖民地时期的那种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还有烧杀劫掠,印度他现在不是喜欢英国,它是一种认同,认同的是全球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之下,英国在全球化里面所扮演地位以及他推动全球化的那种作用。

现如今,脱离了全球化,哪个国家的经济都可能遭受重创,你说的白一点儿,你去看一下现在的朝鲜脱离的全球化无法赶上工业化的车轮,就只有被别人甩的后面的料,包括他跟美国谈判,他必须得低下身子,放弃核武器才能够博得美国人的欢心,谁,如果是因为国家仇恨而抛弃了全球化,谁就得为这个国家接下来百年之内所遭受到的民族苦难负责。

综上所述,伤疤可以结疤,但是不能忘记,牢记国耻,奋勇向前,迎接全球化,这一点我的印度是表示欣赏,虽然说过程有点夸张。


漩涡鸣人yy


事实上,现在的印度精英以自己的子女说印度语为耻,他们的孩子必须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不被允许说印度语,这些人现在都在欧美中国北上广深外资企业担任高管,他们是一群真正抛弃自己母语的族群。本人外资企业工作,接触这些印度人,所以才知道。很多精英层面的印度人都已经西化了,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在欧美高层眼里,他们英语说的很流利很好沟通很听话,虽然大多数发音很印度,少数才会使用标准英国口音,极少数美式口音。而本土的印度草民不在这一行列,印度本土的印度人特别喜欢中国的电器,喜欢买中国产的电视机等家电,但处在低层,所做的工作是外资为了节约成本而外包的业务,他们比中国人便宜的多。但中国人在欧美白人眼里远远不如印度人。世界从来是分级别而不平等的


yycc888


原因大概是因为印度自古就经常被外来势力所统治,有一部分习以为常的因素。还有一点是因为印度实现了领土的统一,尽管直到现在国内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也没有解决,但名义上已经合并在一起了。

印度历史上比较为人熟知的安息帝国、贵霜帝国都属于外来势力建立的,之后又被波斯、马其顿、突厥、蒙古等势力统治,直到英国入侵,推翻了印度最后一个由蒙古人后代统治的莫卧儿帝国,并继续侵略其他的小邦国(部落)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印度。


印度的地理条件与环境比较优越,物产也极为丰富。因此,英国殖民期间,为了获取更丰厚的利益,减少了农作物的种植,改为大面积种植鸦片,随后出口到了亚洲其他地区。但由于粮食种植的减少,使印度土著在几次天灾出现的时候死了大量的人。这期间印度人也曾反抗过,但都被血腥镇压了。

虽然印度被英国侵略,也给印度带来了许多灾难,但印度独立以后也确实不曾恨过英国,直到现在都是英联邦的一员。我想除了印度的民族性格以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3点:

1、英国的入侵也为印度打下了今天的版图,不然以印度原来的状况,是不可能完成大一统的。

2、英国在让印度独立的时候,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并且为印度留下了大量的铁路及其他工业基础设施。

3、就像我们常听到的,国家之间是不会有永远的矛盾的。尤其是印度,基本被异族统治了数千年,直到现在才真正的翻身,在独立的过程中又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当然需要国际上更多的认可,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做不到用武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下,找一个有势力的主子做靠山也许更明智。何况被殖民了那么久,突然没了主人也会不习惯~!



吃饭不刷碗1


巴基斯坦的原因可光是英国,巴基斯坦的祖先来自于中亚,他们都帖木尔汗老儿子和其子民,今天的印度穆斯林也是他们造就的。结果这就酝酿出问题了:他们和今天欧洲穆斯林一个形式折腾,只不过欧洲的没闹成功,他们成功了。最后甘地和英国都没办法,毕竟生米煮成熟饭,本来甘地和蒙巴顿勋爵都想避免无谓的牺牲。

顺便说句题外话,也是给小粉们上课,美国没“沙铁”吧,俄罗斯没“伊铁”,这六个国家老百姓之间可基本都没交流,正常人和疯子也没法交流。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包庇拉登,阿訇煽动村民,喜欢荣誉处决妇女。巴基斯坦这种玩意和沙特于美国,伊朗于俄罗斯一样,只能利用不能重用,就是不能当真正的小弟。巴基斯坦建立者真纳等人是部落族长,这个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语言叫 塔利班。有的人还想修中巴高铁,你看看欧洲啥样,你自己想去吧,伦敦一个巴基斯坦裔当选市长,关闭了五百多基督教堂,准备见四百多个绿寺。

言归正传,除了巴基斯坦,英国对得起印度,甚至对得起所有殖民国。英法不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样贩卖人口,屠杀,也不和俄毛子,日本一样玩种族灭绝。他们不杀人,甚至英法给殖民地治理很好,他们一走,非洲还不如过去呢,最典型的例子是南非。

印度很多地方,英国治理很好,先不说不如今天一样脏乱差,尼赫鲁和他苏联大哥一接管,本来富有,他们给玩的很多地方和非洲一样。

不光不害你,还帮你,你说谁反感英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一样不反感,尤其高种姓的,他们都和英联邦一样祖先是日耳曼人。

香港那样的,一个破渔村变成东京,首尔水平。你说人家掠夺,对不起你那我无话可说了,美国送你行不?

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前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全球最发达国家之一,比他们祖先英国人过得好。

殖民是不是好,和做人一样,也取决于人,让你被俄毛子殖民,你愿意不?前苏联都是被俄罗斯殖民过得。


用户51561811418


印度人为何要恨英国,感激英国还来不及呢!以下“大正”就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1、印度在英国人殖民之前就是个地理名词,印度次大陆上有无数大大小小国家,谈何分裂印度。

英国人最早在17世纪初就来到印度开始殖民贸易,花了两个多世纪时间,通过多种手段才把整个印度地区统一起来,形成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次大陆上的多如牛毛的邦国,全部被纳入英属印度殖民地的麾下,这才有了今的天印度国家。印度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只有英国殖民者才这么有耐心统一印度次大陆多个势力,把不同民族和语言的邦国捏合在一起,可以说,印度的再生父母就是英国殖民者,至于说分裂印度,这就很可笑了,分裂出去的巴基斯坦根本就没有属于过今天印度国,印度人又有什么理由恨英国的?反而应该感激英国人才有了印度的今天。

2、印巴分治的锅不能让完全让英国背。英国在撤出英属印度殖民地前,搞了一个“印巴分治方案”,也称“蒙巴顿方案”,由于印度地区复杂的宗教文化关系,搞出来一个妥协最大化的方案。毕竟印度地区境内的穆斯林和印度教更趋于分家,方案已经有很大限度的偏向印度,所以才导致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势如水火,为印巴战争埋下了祸根。这些反而表现出英国人作为宗主国的无能为力,印度人却因为方案受益颇多,最终导致印巴分治还是地区复杂的宗教关系,英国人完全背锅确实有点冤枉。

3、英国殖民者给印度留下丰厚的家底。

印度殖民地是英国最重要一块殖民地,所以英国殖民者大肆建设和经营印度,为印度带来了工业化,培养很多印度精英,印度国创始人和精英都是英国人培养的。1947年,印度取得独立,在之后的几年里,凭借着英国人在印度留下丰厚家底,在世界上实力排名十分靠前,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还倡导不结盟运动。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根本不会恨英国人,反而感激英国殖民者让印度半岛实现统一,以及重塑了印度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