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加劇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中越戰爭加劇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鄧小平一直在說對越作戰是在教訓東方的古巴,這話聽著話裡有話。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讓美國和蘇聯跟1979年時的中國和蘇聯一樣,差一點兵戎相見。蘇聯人在1962年被迫在美國的壓迫下讓步,赫魯曉夫不到2年就被勃列日涅夫搞下臺。但是赫魯曉夫還是強迫肯尼迪作出了決不入侵盟友古巴的保證,而且永遠免遭越南那樣的軍事打擊。而勃列日涅夫則讓自己的盟友越南被打得皮開肉綻,自己卻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儘管中國的力量比美國弱得多,但是鄧小平短平快的行動比肯尼迪破釜沉舟的恫嚇讓蘇聯栽的面子更大,蘇聯在全世界面前遭到了更嚴重的羞辱,所以中越戰爭對蘇聯的打擊程度遠遠超過古巴導彈危機,它不僅損害了蘇聯在全世界的聲譽,而且加深加快了東方陣營內許多小夥伴的離心步伐。可惜的是世界媒體對中越戰爭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如古巴導彈危機。

中越戰爭後蘇聯陣營裡第一個反叛者是埃及。1978年9月,薩達特與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答應與以色列結束戰爭狀態,和平解決爭端。由於國內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對,蘇聯的強大壓力,薩達特沒敢如約在3個月後簽署正式的和約。但中越戰爭後薩達特的膽子就壯起來,1979年3月26日就與以色列簽署了正式和約,埃及毅然決然地背叛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蘇聯,與以色列結束了30多年的戰爭狀態,美國立即慷慨地給予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雖然薩達特2年後也被刺殺,但這絲毫不能改變埃及已經加入西方陣營的現實,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牢牢地進入了美國的掌控中。

緊跟著埃及反叛的是阿富汗,1979年9月,受中越戰爭及埃及成功反叛的影響,阿富汗政府內親美的阿明幹掉了親蘇掌權的塔拉基。但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不如埃及,她緊鄰蘇聯,所以阿明的反叛引得蘇聯在同年12月27日出動10萬大軍進行干涉,推翻了阿明政權。蘇聯的過激行為被外界認為是對越南遭受中國攻擊自己支持不力的一種補償,也是防止阿富汗變成第二個埃及。從阿明鬧出動靜到蘇聯出兵,中間間隔了3個月,遠遠超出鄧小平對蘇聯軍隊反應速度的估計,但是無論如何,蘇聯在阿富汗跟在越南一樣誤判了形勢,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全球力量對比正向不利於自己的一面快速發展。美國人不失時機地迅速採取行動,給阿富汗的反蘇游擊隊提供大量的金錢和武器,這些援助沒過多長時間就讓蘇軍在阿富汗陷入泥沼。

蘇聯在越南、阿富汗的接連失誤很快引起了全局的被動和戰略性危機:在西亞,蘇聯失去了將更重要的伊朗拉入陣營的絕佳時機。本來在中越戰爭爆發前6天,緊鄰蘇聯的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如果蘇聯人抓緊時間拉攏,霍梅尼很可能倒向蘇聯。那樣的話蘇聯進入印度洋、波斯灣更容易,比走阿富汗近得多。但由於中越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的掣肘,蘇聯人始終沒有時間對伊朗採取行動,結果美國人抓緊時間武裝薩達姆。1980年9月22日,薩達姆在美國的挑唆下向伊朗全面進攻,挑起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奇怪的是蘇聯對脫離美國的伊朗不僅不支持鼓勵,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向著伊拉克。兩伊戰爭經過幾次拉鋸後,終於向不利於伊朗的方向發展,拉克教訓了背叛的伊朗,同時有效嚇阻了陣營內其他還想背叛的小夥伴,而蘇聯不僅失去了與中東大國伊朗結盟的機會,也失去了借道伊朗南下印度洋、染指波斯灣石油的可能。

在蘇聯心臟的東歐地區,蘇聯對阿富汗、越南的大量投入以及之前在世界其它地區的無限擴張,不僅讓蘇聯人民苦不堪言,也讓經濟基礎本就薄弱的東歐各國雪上加霜。最不安分的波蘭最先起來發難,1980年8月14日,波蘭爆發全國性的罷工,抗議物價飛速上漲,格但斯克造船廠的電工瓦文薩組織了東歐歷史上第一個反政府的政治團體——團結工會,專門跟蘇聯作對。勃列日涅夫一連撤換了兩任親蘇的執政黨總書記,並調50萬大軍到蘇波邊境集結。波蘭可不象越南那樣非要用雞蛋碰石頭,鬧騰到1981年12月13日,新上任的雅魯澤爾斯基拘禁了瓦文薩,宣佈全國進入戰時狀態。這雖然避免了蘇聯的軍事幹涉,但是波蘭與蘇聯之間的裂痕已無法彌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光波蘭,整個東歐對蘇聯的離心傾向都越來越明顯。

在遠東的中越邊界,勃列日涅夫並沒有象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後那樣成功,鄧小平等看到蘇聯在阿富汗、中東和東歐都陷入了危機,準備給越南“第二次教訓”。越南被迫在北部邊境維持了一支近100萬人的大軍,防止1979年那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以越南那樣的小國保持100多萬的正規軍後果不堪設想,龐大的後勤工作就讓越南幾乎沒剩什麼勞動力,越南少得可憐的那點兒重工業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殘,所以只能全靠蘇聯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蘇聯每天給越南的援助在200~250萬美元,這也讓蘇聯不堪重負,而且大批蘇聯的物資都要經過海路、空路的長途運輸,驚人的運輸成本和損耗當然也得蘇聯割肉。再加上越南專業技術人才幾乎為零,越南北方本已非常薄弱的基礎設施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毀,所以大量先進的蘇聯援助在偏遠的中越邊境根本施展不開。

鄧小平明白在中越邊界打仗比在中蘇、中蒙邊界直接跟蘇聯人對抗更能有效地打擊蘇聯,而中國一方的戰爭成本和風險都降到了最低。1980年10月,中國人奪取了有爭議的羅家坪大山。1981年5月,在廣西和雲南方向幾乎同時又奪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越南的反擊都遭到失敗,傷亡超過中國的5倍。1984年4~5月,中國人又攻取了老山和者陰山,越南實在無法承受,被迫以全國、全軍之力在地形不利的老山跟中國人展開大規模的爭奪。越南這樣的小國打正規陣地戰本來就非常吃虧,再加上中國軍隊經過徹底改革戰鬥力已今非昔比,而越南軍隊則完全喪失1979年本土作戰的優勢,所以越南人在老山承受了比1979年還要悲慘的戰鬥。而鄧小平則在籌劃空地協同、導彈攻擊、機降作戰等新的作戰模式,準備開闢第二、第三個老山戰場。1988年更是在南中國海把衝突從陸地擴大到了海洋,準備派海軍攻取越南中部的昏果島,從海上掐斷貫通南北的越南鐵路交通大動脈。

中越邊界戰爭至此完全成為套在越南人脖子上的枷鎖,但是蘇聯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越南垮臺,她為越南付出的血本太多,中越邊界戰爭因此也成為蘇聯不斷淌血的深深傷口,只要她繼續支撐越南,血就會沒完沒了地繼續流。

在柬埔寨,波爾布特藉助中越戰爭及中國源源不斷的援助死灰復燃,在柬埔寨偏遠的農村和山區繼續跟越南人進行著他創造的那種殘酷的作戰,稍有不利中國人就會在北方搞出動靜。越南在柬埔寨的10萬大軍始終不能給紅色高棉象樣的打擊,雙方很快也陷入誰也吃不了誰的爛仗中,越南死不撤軍,波爾布特死不改悔,相互在仇恨中死扛著看誰更能捱揍。越南在柬埔寨的戰爭消耗也是全靠蘇聯,雖然柬埔寨的戰爭規模遠遠小於中越邊界,但它仍然成為蘇聯軀體上不斷淌血的另一道傷口。

在地中海東岸,蘇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擁有的某種優勢在埃及反叛後被從根本上削弱。1982年6月,以色列無所顧忌地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出動10萬大軍攻進黎巴嫩,黎巴嫩、巴解組織、敘利亞相繼戰敗,蘇聯在中東好不容易扶植起來的力量遭受了一次全面的摧殘。第五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一起,讓蘇聯在整個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威信掃地,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影響幾乎完全喪失,而西亞和中東這一世界的能源中心從此又重新回到美國的掌控中。

在非洲,蘇聯的處境也越來越不妙。本來,蘇聯人1975年藉助越南戰爭的勝利在非洲大陸進行了成功的滲透,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都建立了比較穩固的親蘇政權。但是中越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以後,原先不想作為的美國在里根上臺後信心大增,開始在非洲大陸進行大規模的反擊。美國人用大量的資金和物資不遺餘力地支持非洲大陸上的反蘇勢力,原先毫無懸念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內戰,突然之間變得猛烈而又曠日持久,埃塞俄比亞境內的厄立特里亞獨立武裝也變得除之不盡。這三個國家逐漸也演變成美國和蘇聯角力的戰場,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過中越邊界和柬埔寨,差不多有200萬以上的人死亡,這樣的損失連阿富汗戰爭都望塵莫及。可悲的是非洲三國跟越南一樣毫無工業基礎,所有的戰爭費用也得蘇聯買單。所以,蘇聯在阿富汗、柬埔寨和中越邊界以外又不得不背上另外三場戰爭的長期消耗。

中越戰爭加劇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對蘇聯極為不利了,蘇聯沒想到對越南的慷慨援助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讓自己的陣營爆發這麼多的叛亂,還一下子觸發6場反對自己的猛烈戰爭,而且中東和東歐隨時還可能爆發第7、第8場戰爭。6場已經開打的戰爭除了阿富汗戰爭以外,其餘5場都跟蘇聯遠隔千山萬水,不僅代價奇高,而且都看不到取勝的希望,因為蘇聯面對的對手實在太強。6場戰爭中的4場(阿富汗、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其實是蘇聯跟美國在角逐,2場(中越邊界、柬埔寨)其實是蘇聯在跟中國角逐,儘管中美沒有簽署書面的同盟協議,但實際發生的事情就是中美在聯手對抗蘇聯,蘇聯毫無取勝的希望。那就是象古巴導彈危機後搞掉赫魯曉夫一樣迅速搞掉勃列日涅夫,不管是政變還是謀殺,越快越好,然後尋求與中美達成某種妥協,保住蘇聯的世界帝國地位。但是蘇聯這樣的國家搞掉赫魯曉夫那樣聰明的人非常聰明得力,對付勃列日涅夫這樣愚蠢的人則非常愚蠢無能,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宮穩坐釣魚臺,繼續竭盡全力地維持這場對蘇聯越來越不利的對抗,從而有條不紊地把蘇聯一步步推向墳墓。

1982年11月,心力交瘁的勃列日涅夫病逝,他只活了76歲。不到4年,黎筍也撒手人寰,他也只活了79歲。兩人都是被自己狂妄而又愚蠢的政策拖累死的。接替勃列日涅夫的兩個蘇聯老人也不能跳出勃列日涅夫思維的桎梏,僅僅2年多也先後在拚命維持勃列日涅夫留下的爛攤子中活活累死。等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臺時局勢已無法挽回,戈爾巴喬夫在內外交困中苦苦掙扎了6年,最後還是眼睜睜地看著蘇聯崩潰而毫無辦法。在越南,接替了黎筍的長征想從根本上改變黎筍的戰略,無奈黎筍長期執政產生的慣性太大,心力交瘁的長征不到半年就被迫下臺,2年後也含恨去逝,越南只好在血泊和眼淚中繼續掙扎。好在越南領導層還保留了一些赫魯曉夫式的人物,1991年,擺平了內部紛爭的阮文靈北上中國求和,重新又回到了中國的懷抱。越南雖然屈辱地放棄了柬埔寨和老撾,但是也成功地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時隔16年,越南又回到了1975年國家剛剛統一時的位置。蘇聯其他衛星國、小夥伴也是樹倒胡猻散,東歐國家在蘇聯崩潰以前就已經紛紛推翻各自的親蘇政權,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西方陣營。阿富汗、非洲的親蘇政權也一個個塌臺,不是倒向西方就是陷入分裂。整個蘇聯東方集團土崩瓦解,連蘇聯自己也開始四分五裂。

在大規模援助越南以前,蘇聯的對外政策是非常謹慎的,斯大林在柏林危機、朝鮮戰爭中,赫魯曉夫在第二次中東戰爭、非洲獨立風潮、古巴導彈危機中,勃列日涅夫在越南戰爭、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都不敢在境外豪賭,蘇聯就象一隻刺蝟縮成一團,不僅美國無從下口,自己內部出現問題也好解決。但是越南戰爭勝利後蘇聯就失去了原有的冷靜,不僅在世界各地到處擴張,擠佔美國人收縮後空出的地盤,而且想用越南擠壓中國的活動空間。

蘇聯就是在徒勞地堵越南人桶出的天大婁子,把越來越多的負擔強壓在國內人民頭上,還讓他們看不到盡頭。最終,忍無可忍的蘇聯人民起來造反,蘇聯帝國隨之轟然倒塌。仔細回味一下蘇聯倒塌的全過程,就會發現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1979年鄧小平發動的中越戰爭。如果鄧小平當年沒有對越南下手,全世界的人恐怕到現在也不會相信蘇聯和越南原來如此虛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