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之人间世》4.6

<4.6>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要消除走过的足迹很容易,要走路而不留足迹则很困难。要遵行世人的吩咐,很容易做到;要依循自然的安排,就很难做到了。只听说有翅膀才能飞,没听说无翅膀也能飞的;只听说有知识才能领悟,没听说无知识也能领悟的。你看看眼前的空间,空虚的房间才会展现出光明,吉祥也将聚集于空虚之心。不仅吉祥聚集于此,还会进一步达到所谓的‘坐驰’一身体坐着而心神四处遨游。只要使耳目感官向内沟通,把心思巧智排除在外,那么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这是顺应万物变化的法则,禹、舜治理天下之所本,伏羲、几蘧所奉行的也不过是如此,何况是一般人呢?”

走路时要不留足迹,唯有踩着别人的足迹行走,用心观察,别人如何我也如何,也就是“外化”。道家反对人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这么做将给自己带来麻烦。遵循别人的意见,会让当事者保留抗议和抱怨的权利,好比大学生填志愿,只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是依循自己的志愿,等到书读得不顺利,就把责任归咎于出主意的父母。

本文谈到有易有难,有闻有未闻,重点在于:难者与未闻者才是我们要体认的。无知识也能悟道则需要靠体验,譬如人没有美的观念,依然会被美所感动,因为人有感受力。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听音乐前不能先有赚钱或获取知识的目的,但听完音乐,身心舒畅,一切都恰到好处,自然合于目的性。

《易经·丰卦》指出丰盛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产生阴影。“虚室生白”提醒我们:空虚的房间才会展现出光明,吉祥也将聚集于空虚之心。此处的吉祥是指无烦恼的状态,并非得到某种好处,一般人所说的吉祥,是实现内心的欲望,代表有所欲求,就有所等待,如此则不符合庄子“无待”的精神了。

“坐驰”有正反两种解释:身体坐着,心神是因自由而遨游,还是因追逐而奔驰?一乐一苦,孰是孰非?整体而言,正面解法较宜,因为心斋产生虚室生白,身体坐在狭小的房间,但精神不受局限而四处遨游。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此鬼神也会来依附,更何况是人?外在随顺,内心觉悟而心思清明。本段意在说明无心而为,顺其自然。

庄子《内篇之人间世》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