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洛陽紙貴

左思洛阳纸贵

左思,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左思自幼家境貧寒,且相貌醜陋,但卻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千古流傳的名詩佳作。左思的寫作態度嚴肅認真,落筆時再三斟酌,為了寫好一篇《三都賦》,前後竟花了十年工夫。

創作《三都賦》期間,左思的妹妹——當時有名的才女左芬被選進宮中,左家大小也搬到京師洛陽去居住。這對左思寫作的提高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到洛陽後,左思虛心向文學家張載等人請教寫作方法,還親自到各地去進行調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實生動。

幾年後,左思又感到自己學問不深,所見不博,就請求擔任秘書郎的職務。因為秘書郎負責掌管圖書經籍,便於博覽群書。到任後,他廢寢忘食地閱讀、摘抄,為自己的創作積累素材。

為了更好地寫作,他在家中的走廊、庭院甚至廁所都備有紙筆,只要一有靈感,就隨時隨地記錄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修改,精心推敲,一部構思奇巧、語言優美的《三都賦》終於完成了。

《三都賦》剛問世時,並沒有人叫好。於是,左思向大學者皇甫謐求教。

皇甫謐看後,認為《三都賦》是難得的奇文佳作,就主動為左思作序。隨後,張載等名家也為《三都賦》作了註釋。司空張華看後讚歎說:“左思的《三都賦》可以和班固的《兩都賦》相媲美,讀後餘味深長,過了一些時候再讀,仍然覺得新鮮。”著名文學家陸機本來看不起左思,讀了《三都賦》後,也不由得拍案叫絕。

有了這些名家們的推崇,《三都賦》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在整個京城洛陽都引起轟動了。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詩歌和文章都是靠讀者手抄流傳的,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

那麼,能夠讓“洛陽紙貴”的《三都賦》到底是怎樣一篇文章呢?原來,“賦”是漢代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講究對仗和運用典故。《三都賦》包含《蜀都賦》、《吳都賦》和《魏都賦》,每篇賦都對當地的形勢、特產和制度進行描繪和評論,可謂是當時中國社會生活狀況的最好寫照。由此,我們不難理解《三都賦》能夠在當時和後世都受到好評的原因了。

【啟示】左思憑藉出眾的文采與多年的努力,創作出《三都賦》,為自己留下了“洛陽紙貴”的千古美談。除了《三都賦》,左思還寫了許多詩歌和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是《詠史》組詩,至今仍屹立於他的文化成就之巔。可見,但凡在某一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無不是經過廢寢忘食、勤學苦練的洗禮之後,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在獄中,服刑人員一樣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做到持之以恆,永不懈怠,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左思洛阳纸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