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不管今天周几,每天都是周帅

这里是“教育知多少”

一周寄语

我们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从量变到质变,不会立竿见影,但一定会渗透在长长的人生岁月中。

✎✎✎

河南一高中强制要求学生剪短发

不剪不让进班还会被劝退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河南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出了新规定:高一、高二学生无论男女必须剪短发。一艺考生在学校官方公众号恳求保留长发,被回复:赶紧转学。有同学埋怨:剪头发是没有用的,希望校方把重点放在学习上。部分家长支持,称集体短发更加军事化。

【“一刀切”】

全国有这样规定的学校肯定不止一所,翻看前几年的新闻,也不是新鲜事。想要“保证学生专心学习并保持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初衷虽好,但“一刀切”的做法折射的是校方的强权意识,势必引发反感。是否留长发不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剪短发不关乎品德问题。

✎✎✎

近视率拟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发布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争取至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征求意见稿提到,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以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防控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指标指标】

考核指标年年有。近视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尽可能降低学生的近视率当然很好。最怕落实到最后为完成指标只折腾孩子,或者流于表面。

✎✎✎

真学霸!中科大大三退学

高考712分拒绝清华北大,选川大口腔医学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不喜欢那个专业,忍受够了”,20岁的李一峰从中科大环境科学专业退学。复读后,今年6月,21岁的李一峰高考712分、云南省理科排名第八。他放弃了清华北大,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

【放弃清华北大不亏】

厉害的人确实是变着法优秀。至于那些说“放弃清华北大亏了的”人,恐怕是不知道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有多牛逼。足够了解、并有能力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就已经是赚到了。

✎✎✎

教育部:

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18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关于教师地位待遇的各项惠师举措,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教师待遇】

看到这标题,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在中国父母眼里,世界上的职业只有公务员、老师和医生”。医生这一行因为关乎生命安全又基本被中国父母筛掉了,剩下两个真是“相爱相杀”。

落实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这一规定,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难题。对于发达地区,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以这些地区的财力,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根本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但调查显示,有的发达地区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相差颇大,落实法规的情况较差。

其背后的原因是,当地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时,公务员们不愿意教师与自己的待遇平起平坐,而对于地方政府不依法保障教师待遇的做法,没有问责机制。而保障教师的待遇,可以避免教师队伍里的人才流失。

✎✎✎

花钱买“国际大奖” 算哪门子培训?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去年6月底,汪先生的孩子在街头玩耍时被一名“星探”看中了。而家长也被这家北京童星培训机构承诺的“国际顶级大赛并拿金奖”吸引了,双方签下了近24万元的合同。不料今年年初,汪先生赶到美国参加所谓的“纽约少儿国际时装周”后发现,只有国内来的30多个中国孩子参加,想获奖还得额外支付5万到15万不等的“买奖费”。

【社会性绑架】

事实上,要识破这一打着国际招牌的骗局并不难。如此拙劣的骗局都能够引得部分家长上钩,只能说当前社会对于孩子的过度投入与功利化倾向,已呈现非理性状态。比如,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在暑期,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像3岁幼童CEO气质培训班、儿童皇家马术、儿童高尔夫暑期夏令营等,学费也都是动辄数万元。一些家庭即便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这种高投入,但面对较普遍的风气,也往往难免不“创造条件”跟进,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绑架。

(结合上下两条新闻品味一下)

✎✎✎

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

杭州妈妈花三个月工资送六年级孩子去游学

全国多少所学校在“逼”学生剪短发?

这几天,杭州的孙女士有点忐忑:在民办小学读六年级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游学,要在英国待两周,这是儿子第一回离开身边,也是第一次出国。类似的暑假游学团,学校年年组织,但孙女士没让儿子参加,“我们家经济条件一般,一次游学起码3万元,抵得上我三个月工资了。”此前寒暑假,她会陪儿子在国内旅游,但没带出过国,可今年暑假她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小学6年,全班只有儿子一个没出过国。”

【游学团的含金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走是相辅相成的,但如果两者前后逻辑反过来,不见得能成立。即使是“游学团”,里面“学”一字的含金量有多少,我们都无法衡量。不过这位母亲可能不在乎“游”,也不在乎“学”,只是被“逼急了”,那又是谁“逼”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