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禁亲爹杀死哥哥,这样的人也配当皇帝?!

囚禁亲爹杀死哥哥,这样的人也配当皇帝?!

【五代人物剪影系列之二:僭越人伦刘守光】

911年8月,燕王刘守光登基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刘守光过了不到3年的皇帝瘾,于913年11月城破被俘,继而被晋王李存勖斩于太原。要说大燕,实力倒也不差,也称了帝改了元,但除部分史家将十国外另列一国,将大燕纳入,而共称为“十一国”外,通说“十国”里并无大燕的座次。对此,有一种说法是刘氏父子“作恶多端,太不成体统”,也有部分道理。

刘守光的父亲,名叫刘仁恭,人送外号“刘窟头”,言其攻城擅挖地道。906年,梁王朱温亲率大军往攻刘仁恭的辖区沧州。刘仁恭于是命令辖区内15岁到70岁的男性全部自带兵粮参战,并在脸上刺字“定霸都”,在胳膊上刺字“一心事主”,以为这样就可以战无不胜。谁知沧州被朱温围了百余日,刘仁恭援军都不能靠近沧州城。此时的沧州城内,“人相篡啖,析骸而爨,丸土而食”,刘仁恭无奈求救于昔日曾背叛之晋王李克用。李克用最终还是前来救援了刘仁恭,二个月后,方解了沧州之围。

谁知沧州一战之后,刘仁恭倒变得傲娇起来,“啸傲蓟门,志意盈满”。幽州西边有一座山叫做大安山,倒也生的险峻,刘仁恭就在这山上广筑宫殿,一面从民间搜罗美女充斥其中,一面又学那始皇帝召集道人修炼不死仙丹。炼丹是一件花钱的事情,于是刘仁恭又把民间的铜钱都收缴上来,让民间用黏土做成铜钱的样子当钱使用。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刘仁恭这壁厢玩的不亦乐乎,刘守光那壁厢也“玩”的不亦乐乎。刘仁恭有一个爱妾小罗,生的姿色秀美,刘守光看父亲刘仁恭在大安山乐不思蜀,就把这个小罗姑娘勾搭上了。刘仁恭知道这个事后,那肯定不干了,于是就把刘守光痛打了一顿,逐出了幽州城。

也是无巧不成书,907年4月,朱温派大将李思安往攻幽州。刘仁恭还在大安山,急切间不得返回,刘守光收到消息,倒在李思安前面赶到幽州城,击退了梁兵。这下好了,刘守光认为守土有功,自封为幽州节度使,进了城就不走了,还派部将李小喜到大安山把父亲刘仁恭抓来,囚禁在这幽州城中。

刘仁恭并非刘守光这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儿子刘守文,是刘守光的哥哥,当时正驻扎在沧州。刘守文听说父亲被弟弟囚禁了,大声痛哭,并召集将士说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自古岂有子仇父者,吾家生此枭獍,吾生不如死。”刘守文虽有些迂,但还是讲究人伦之道的,骂完自己的弟弟像是出生后即吃掉自己父母的“枭獍”之后,即起兵讨伐刘守光。刘守文和刘守光哥俩这一次打了两仗,一仗战于芦台,一仗战于玉田,哥哥刘守文都失败了,于是灰溜溜回了沧州。

囚禁亲爹杀死哥哥,这样的人也配当皇帝?!

弟弟刘守光打败了哥哥,惧怕哥哥再来报复,于是选择忘记沧州之痛和幽州之恨,主动投入了朱温的怀抱。哥哥刘守文不甘失败,次年向契丹借兵,再加上自己沧州和德州的兵马,拢共凑了四万,一起向幽州杀来。弟弟刘守光也尽发幽州兵卒,与哥哥对阵于鸡苏。幽州兵虽然能打,但整体而言,还是弱于契丹铁骑。两军对垒,契丹铁骑一冲而入,幽州兵卒四散溃逃,刘守光只有随败军后撤。就在此时,哥哥刘守文脑袋抽筋,自己冲到阵前大喊“毋杀吾弟!”就此,《旧五代史》记为“诈悲”,《新五代史》记为“阳为不忍”。但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刘守文这一妇人之仁却使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

刘守文单骑列于阵前,正好成了别人的靶子。刘守光手下部将元行钦瞅准时机,一箭射来,正中马首,马儿吃痛不住,尥一个蹶子把刘守文掀翻在地。元行钦也是艺高人胆大,飞骑驰来,掳走了对方主帅刘守文。沧州兵正想大干一场,谁料到一瞬间己方主帅被人擒拿,正犹豫不决间,刘守光受此鼓舞带领幽州兵拍马返回,大杀了一阵,沧州兵与契丹兵自溃散去。

当哥哥的不忍心杀弟弟,做弟弟的可不管这些。刘守光生擒了哥哥刘守文,便乘胜向沧州杀来。沧州守将孙鹤等人推刘守文的儿子刘延祚为帅,守城抗敌。要说这刘守光,非但不领情自己哥哥的一念之仁,对自己的侄子也是痛下杀手。沧州这一围,又围了百余日,城中粮尽,于是先是人吃土,后是人吃人。对于那些瘦弱的,喂点酒曲,杀了饷军,称为“宰杀务”。刘延祚最后实在没辙了,只得降了叔叔刘守光。

沧州城破,刘守光留下儿子刘继威镇守,大将张万进从旁辅佐。后来,张万进杀了刘继威,刘守光一气之下,于是就杀了自己的哥哥刘守文。对,刘守光的逻辑就是这么奇怪。再后来刘守光称帝,再再后来被俘被杀,容后另禀。

《孟子》有云:“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慈子孝而有亲,长念幼恭而有序,是为人伦之道。反观刘守光之作为,霸父之妾,幽父之身,杀兄之命,逼侄之民,且时而依晋,时而附梁,继而自立,无一善终。无怪乎有人论曰:五代之无礼义廉耻,恐不夷若也。

囚禁亲爹杀死哥哥,这样的人也配当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