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对宝宝伤害有多大?

李宣泽


不建议给宝宝把屎把尿!

如果宝宝很长时间依靠大人来帮助判断是不是要上厕所,等到他再大一些,他会完全不知道根据尿意或是便意来进行如厕,同时也会影响宝宝膀胱和括约肌的发育,到2岁之后就容易出现频繁尿床的情况。

如何进行如厕训练?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大小便训练的指导建议:从1岁半开始。但是每个婴幼儿的生理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针对每个婴儿来说,什么时候进行如厕训练不应该有个统一的时间表,只能说大致在1岁半前后,多数孩子在2岁时才会表现出对“自己上厕所”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孩子要等到2岁半甚至更大。具体的婴幼儿如厕训练时机可以根据婴儿发出的身体信号来确认:

第一,婴儿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潮了,通过声音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例如大声叫或者不安地拉扯着尿裤;

第二,婴儿在有了便意时能通过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表示,例如突然不说话并两腿夹住不动;

第三,在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能坚持住不尿床,例如午睡时;

第四,乐于学着成人的样子上厕所等。根据婴幼儿发出的这些身体信号,养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开始引导孩子如厕。

以上信号都达到了,就可以经行上厕所的训练了。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会你的宝宝用简单、准确的方式表达上洗手间。你可以把尿布上的污物丢进马桶以作示范,或让宝宝观摩家庭其他成员如何使用马桶。

第二,给婴幼儿穿的裤子要容易穿脱。

第三,选择适合孩子如厕的尿盆,一定要双脚可以着地的。

第四,给孩子准备一些有关训练上厕所的绘本故事,进行快乐的如厕训练。

第五,家长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是给予小红星或小贴纸,也可以是逛公园或延长讲故事的时间,多用语言上的赞美,譬如“你已经跟大孩子一样学会用马桶了,真棒!”,即使孩子努力了没拉出来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儿科医生鲍秀兰



说实话,我是很反对给宝宝“把屎把尿”的,我也不答应让宝宝的外婆和奶奶给他这么做,否则我会大声呵斥制止的。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不能套用老一辈“把屎把尿”的做法。


老一辈“把屎把尿”做法对宝宝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膀胱的发育,易造成储尿量减少,以后出现尿频症状。

2.容易造成肛裂、脱肛。把尿时宝宝的身体重心下移,导致腹部压力增大,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等。

3.伤害孩子心理。明明没有尿意却硬被大人把尿,每次都要宝宝哇哇大哭收场,经常如此甚至会让宝宝对排便产生抗拒。

4.影响脊椎发育。

虽然把屎把尿有坏处,但适当的把便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妈妈可以掌握宝宝排便前的信号,及时把便,一般都能把出来。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排便,或者在夜间把尿,影响孩子睡眠。

如果宝宝被把屎把尿过于频繁,往往学会自行排便的时间较晚,因为他们习惯通过被“把”这个动作刺激来排便,而不是自己的便意。

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大动作发育基本完成,可以熟练的完成坐、蹲、站等动作;此时括约肌发育也已成熟,经过如厕训练后,宝宝可以很好的自行排便。

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如何给宝宝做排尿训练:


1、1~1岁半以前:随天性,想尿就尿此阶段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

随孩子天性,想尿就尿,不必着急排尿训练,过早训练可能造成宝宝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

在孩子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家长看到他们尿湿或弄脏裤子,应有意识地告诉他“宝宝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2、1岁半~3岁:进行行为指导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

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3岁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可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弄湿床铺,但不能刻意要求他们不尿床。

儿科医生建议,睡觉前不让宝宝喝大量水或吃过多水果;夜里固定把1~2次尿。

3、3岁后:慢慢克服尿床每次把尿的时间从原来固定的时间点逐步往后延,先半小时,再1个小时、2个小时。

这样能够慢慢锻炼宝宝膀胱的储尿能力,逐步改变,直到天亮才会下床排尿为止。

如果过了五六岁还是尿床,就应去医院检查一下。每个宝宝的训练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和其它宝宝进行比较。

训练如果不顺利的话,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方法得当,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如何给宝宝做排便训练:


训练前的准备:

首先,家长要给宝宝买个婴幼儿专用的坐便盆,大小高度适中、造型可爱,这样才引起宝宝的兴趣。

其次,以下个要点可作为判断孩子能否接受训练的标准以及训练指南,你在真正开始训练孩子学习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对孩子讲清道理并对他进行技能训练。

1、有关身体的知识。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人体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

用把孩子的身体各部位一一指给他看并告诉他怎样称呼这些部位的办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

让他们看你是怎样大小便的,当然,最好让同性的父母为他们示范。不必顾虑这样做会使孩子神经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想法。

2、排泄用语。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要大小便。说话晚的孩子显然更多的是用手势。

孩子怎样表达都可以: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排便吗?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裤子还是尿裤子了吗?这些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技能。

许多幼儿不到1岁时就能够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当他们长大一些时,这些外部信号往往消失了,但他们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做什么?

特别是当他们总是走到屋角排便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早期的表现帮助孩子理解或讲出他们大小便的感觉。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谢谢!


小尉妈咪育儿集


对于儿童和父母来说,掌握如厕训练都是重要的发育里程碑。

历史回顾

在美国,儿童如厕训练的方法于上个世纪得以发展。在20世纪初,如厕训练技术更强调生理准备状态,而将儿童作为被动的参与者。在20世纪20-30年代期间,学界内推荐的是早期训练及严格制定计划。在1929年,美国的《父母》("Parents")杂志称,大多数健康的婴儿可在8周龄时开始接受训练。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关于如厕训练的两大理论:以家长为中心的方法(主要贡献者为Azrin和Foxx);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由T. Berry Brazelton提出)。

  • 以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法 —1974年出版的《一天内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Toilet Training in Less Than a Day")一书介绍了完整的方法。

  • 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法 — 1962年,Dr. T Berry Brazelton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如厕训练方法。该方法建议,仅在婴儿达到特定的生理和行为就绪标准后才应开始如厕训练。

在开始如厕训练前,儿童必须已经能够控制其括约肌。在9-12月龄时,儿童就可进行括约肌反射控制的局部调节,12-15月龄时可主动协调控制括约肌。在12-18月龄时,至括约肌的锥体束完成髓鞘形成。


父母也要做好相关准备,从12月龄开始,开始观察宝宝,形成如厕训练的准备。

  • 儿童在15月龄时开始意识到意外大小便

  • 儿童在18-24月龄时开始引起看护者注意其弄脏的尿布,并能够口头区分大小便

  • 儿童在24月龄时会告知他们的排便需要

  • 儿童在30-36月龄时开始要求被带去入厕

  • 儿童在48月龄时形成成人的排便方式



陈舟医生


感谢邀请。“把屎把尿”对宝宝的伤害见仁见智,我家宝宝出生就开始把屎把尿💩,现在一岁九个月每天早晨自己一泡便便,洗漱后早餐。


我生完孩子是孩子爸爸和外婆在医院里陪产,因为我家有四姊妹身体都很健康,都是孩子外婆一手带大的,所以我比较放心孩子外婆的育儿观念。

我是在当地妇幼保健院生的孩子,医生也没有交待不让把屎把尿。刚出生的前三天都是拉在纸尿片上,每次都是温水清洗,宝宝还是红PP了,第三天外婆每隔两个小时就把一次,小家伙都很乖,有时候还是会尿在片片上。

一周后小家伙要尿或拉粑粑就哭,然后就把屎把尿了,尿完吃奶就开始睡觉。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挺好。

但是我表妹家一个邻居的孩子,每次把屎把尿就要哭,家长就使囊摆气的一定压着孩子非让孩子拉屎拉尿,结果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有很严重的痔疮问题了。后来去医院动了手术才好,孩子受罪大人受累。

另外一个也是邻居家小女孩,四岁半了还要穿着纸尿裤,不会自主拉屎拉尿。孩子的控制肌是需要大人协助培养的。

这位宝妈带孩子从我们当地一直看到北京医院,从儿童医生一直看到心理医生。结果小女孩现在既自卑又胆小,平时也不与人沟通交流,家长烦的时候更是非打即骂,如今好好的一个孩子口吃很严重。

所以说把屎把尿属于见仁见智,孩子哭的时候就抱起来,过一会儿再把,尿在片片上了就清理干净换一换。

带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是不把屎把尿,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要开始教孩子蹲着尿尿、拉粑粑了的,迟了就不太容易训练。

当然也有些家长是在孩子两岁以后开始训练的,都可以,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只是建议。


豆妈亲子阅读


现在网上一边倒的批判“把屎把尿”,而坚持这么做的老人基本没有网络话语权。我其实不反对偶尔把一下,让宝宝小屁股顺便通通风。

“把屎把尿”的害处

由于宝宝身体正在发育之中,把屎把尿对宝宝的脊椎及括约肌发育不利、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此外,这种行为对宝宝不够尊重,不利于宝宝心理发育。

如厕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时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

  • 方法一:给宝宝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妈妈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多提醒宝宝,让宝宝喜欢上把尿这个游戏。

  • 方法二:比较开放的家长,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进来“观摩”。孩子会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


MM育儿杂谈


我个人觉得,把屎把尿会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最重要的是看你把尿的那个姿势正确不正确。如果姿势正确,时机恰当,也不一定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我家女儿就是一直把屎把尿的。晚上睡觉,只要她一哼唧就知道是要尿了,拉起她把完,她马上就睡着了,很规律。我们家二宝,晚上不习惯把尿,她哼唧的时候也不把,他带着纸尿裤。结果他一晚上要醒好几次。不排尿他就睡不踏实。后来就给他摘了纸尿裤把他尿,结果没有养成习惯他很不喜欢,越把越哭。现在二宝逮哪哪尿。而我们女儿在很小就习惯把尿很少尿床,尿之前总要给你信号,一岁之后从没有尿过床。

有个小女孩由于把尿姿势不对,孩子哭还强行把,结果伤到了退,成了瘸子。所以如果把尿一定要小心。


张慢聊育儿


一直都知道把尿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好,很多人也一直说不清楚,相信很多新的爸爸妈妈都不清楚这个问题。

儿科专家表示,给孩子把屎把尿是不可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髋关节有异常刺激。孩子的髋关节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把屎把尿的姿势如果不当,对孩子的髋关节会有异常刺激,不利于孩子髋关节的生长发育。(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2、不利于孩子膀胱功能的发育。1岁前孩子的膀胱储尿功能非常弱,几乎有尿就排,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膀胱储尿能力会越来越好。但把尿会刺激婴儿排尿,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孩子会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3、易造成脱肛、肛裂等情况。婴儿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在他没有便意的时候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非常容易造成脱肛的情况。而脱肛又会造成宝宝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容易进一步引发肛裂。

  4、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婴儿一个小时尿五六次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在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不断给孩子把尿,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5、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屎把尿是强迫排便的过程,孩子连拉撒的自由都被剥夺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无论什么原因,其实家长最关心的一个点还是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把大小便?不如先来看看国内几位最权威的育儿专家们是持什么态度的吧。(以下专家观点均转自新浪微博)

专家一: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中国著名儿科专家)

核心观点:反对把大小便,建议用纸尿裤或者尿布,静待孩子发育成熟后家长因势利导形成排便习惯。

给婴儿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到时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有人担心尿布使用时间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实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也未发现这种现象。

专家二:张思莱(著名儿科专家,儿科主任医师)

核心观点:反对1岁内给孩子把尿,但发现孩子有大便前的表现后可以把大便。

我主张孩子1岁之内可以把便,但是不主张把尿,因为孩子大便前都有表现,只要家长掌握孩子要大便的迹象,一般都会把出大便来,但是孩子尿是没有表现的,一旦孩子打冷战,你再把尿已经晚了,已经尿出来了。家长频繁把尿还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尤其是夜间把尿更影响孩子的睡眠,也不利于膀胱储存功能健全。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不提倡把尿,不利于膀胱储尿功能建立。对于把便,一般孩子大便前都有一些面部表情,如眼睛发红,嘴角向两边使劲裂嘴,或者发出吭吭的声音,孩子可能要大便了,这时把便是可以的,但是把便的时间不要长,一般5分钟左右即可不要超过10分钟。随着孩子6个月学会坐以后,建议坐盆大便。

核心观点:支持把屎把尿,包括夜间和睡前把尿,孩子7-8个月会坐立后应训练坐盆排大小便。

3~4个月婴儿,可把尿。把尿时妈妈发出嘘嘘声音,训练几次,宝宝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在这种声音的刺激下,宝宝就会排尿了。宝宝吃完奶后10分钟可把次尿,以后可每隔1~1.5个小时再把次尿。每次把尿时间不超过1~2分钟,时间太长,宝宝会不舒服。把尿可持续3个月,到7-8个月会坐时,应训练坐盆排尿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家都把,还不是没事?

请问:您尿频,尿急,尿灼,尿不尽么?是不是晚上睡觉老起夜?睡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后经常想着厕所在哪儿?上学时候考试前总觉得想尿尿?如今还有便秘困扰,痔疮呢?没有!!??也许时候未到。如果以上症状你有二项,恭喜,你小时候被把过屎尿了。

中国十人九痔,许多男性为什么总有前列腺疾患么?那就是膀胱功能不稳定引起的,逼尿肌无法自主收缩,引起尿频,尿急,遗尿,简称:尿失禁!!!膀胱功能不稳定知道为什么嘛??婴儿期尿道括约肌受损。


一路童行


传统观点并不把宝宝上厕所当成什么大事。爷爷奶奶一般都会给孩子把屎把尿,把孩子两腿一分,随着“嘘——嘘——”或是“嗯、嗯”的声音,让孩子飞流直下三千尺。但是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有很多隐患,遭到了很多育儿专家的反对。

家里的老人常说,“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把屎把尿怎么就成了危害呢?

原来,把屎把尿的动作不利于孩子髋关节发育,还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等现象。而当大人控制孩子便溺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膀胱反应,导致宝宝没有自我排便的意识,对膀胱充盈没感觉,括约肌得不到锻炼,憋不住尿,膀胱容量小,容易尿频。

可是,如果不把屎把尿,难道让孩子一直穿纸尿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12个月前,宝宝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的。在18-24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会有一定的膀胱控制能力。等到2岁半到3岁时,宝宝在白天清醒时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膀胱,这时,国外的宝爸宝妈就会开始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也就是让宝宝自己独立上厕所。

那是不是所有宝宝在2岁半到3岁就能学会如厕呢?

这也要看宝宝的发育情况。有些身体发育缓慢的宝宝,在3岁甚至4岁时才会开始如厕训练。如果宝妈宝爸操之过急,在宝宝的膀胱控制能力还较弱的时候就开始如厕训练,宝宝学习如厕反而会更慢。有些宝宝在白天清醒时已经能自己如厕了,但是在夜里却仍然会经常尿床。


兜妈爱叨叨


老一辈人都说要早一点给孩子立规矩,早一点把屎把尿,我不认可这个做法。


儿子十一个月多了,我依旧给他穿纸尿裤,换的次数很勤,从小到大没有红过屁股,没有穿开裆裤!我认为开裆裤穿了更不卫生,屁股和生殖器都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细菌的感染,所以,尽管亲人朋友三番五次的建议给孩子穿开裆裤,我都是一笑了之。有的人说尿不湿戴久了会罗圈腿,这个说法也不成立,罗圈腿是先天性的,尿不湿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吧!

把屎把尿对婴儿的伤害还是蛮大的,宝宝的颈椎还未发育好,强制性的把屎把尿,是会看到效果,那只是条件反射,并不是真的有用,一切顺其自然吧,等他大一些了,自然什么都会了。


辣眼睛的小黑豆


夏日炎炎,很多人可能用传统的带娃方法:给宝宝穿上开裆裤,定时把尿。尤其家中的长辈可能会这么告诉你:穿什么纸尿裤,孩子他爸小时候都是这么把尿的!

如果你真的每天给宝宝定时“嘘嘘”,现在请马上Stop!因为1岁以下的宝宝经常把尿,不但不会让宝宝更早学会自主便尿,甚至还会有其他危害。自从结婚生完孩子以后,我的那里变得越来越松驰,老公都不来兴趣了,自从珈了spsp后接⑨②又恢复了以往的紧致,老公现在每天都早早的回家。

从小把尿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太早把尿会破坏宝宝建立自主排尿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宝宝读幼儿园后可能还常常尿床。因为控制排泄的肛门括约肌和膀胱在宝宝18-24月大时才开始成熟。从小把尿的话,宝宝对便尿的反射就完全依靠大人指令,而不是靠自身的膀胱和括约肌反射排便,这样既不利于宝宝排便系统的成熟,也不利于宝宝后期养成健康的如厕习惯。

另外,1岁以前,宝宝的脊椎和髋关节发育还未成熟,把尿的姿势可能会造成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把尿时间过长也不利宝宝的髋关节的发展。

不能把尿,0-1岁宝宝如厕问题怎么解决?

不能把尿,那就用尿布或纸尿裤吧!

尿布比较经济,但需要手洗、晾干,工作量很大。用纸尿裤等话可以减轻年轻妈妈不少工作量,但夏天炎热,要做到及时更换,帮宝宝清洗屁屁并涂护臀霜,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红屁屁的情况。至于“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的说法是不科学,纸尿裤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没有发现类似问题,妈妈们不必担心。

但妈妈要注意,不能给宝宝把尿,并不意味这你可以很早给宝宝开始如厕训练了。年龄虽然不是决定如厕训练的硬性指标,但一般情况,至少宝宝拥有成熟的消化系统和膀胱,对大小便有一定控制能力时,才适合开展如厕训练,也就是18-24个月左右。当然,如厕训练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点宝宝可能需要到27月龄才做好如厕训练的准备,男孩可能比女孩要晚些,妈妈不要操之过急哦。

1岁半后,如何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大多数18个月左右的宝宝虽然达到了如厕训练的生理成熟度,但刚开始坐在痰盂或马桶、蹲在便池上时,TA往往不愿意鼓劲让肠子运动起来排便,而是憋便。

要想如厕训练的过程更轻松更快速,还要依赖宝宝快速发育的小脑袋,在心理、认知和语言上也要做好准备——表现出自主意识,希望自己控制事情,对于使用马桶表现出好奇心,且乐于模仿;能够尝试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需求,明白大人的指导。

爸爸妈妈这么做

1、观察宝宝“想要大小便”的信号

宝宝蹲下来、抓住尿布、双腿交叉;嘴里咕哝、脸皱在一起;退到角落或蹲在沙发后面;或者不停跺脚,转圈圈……这些都是宝宝察觉到便意时的信号。每个宝宝的表现可能不同,爸爸妈妈要掌握自己宝宝的如厕信号哦。

2、为宝宝上厕所做示范

利用这阶段宝宝爱模仿的特点,让宝宝看你上厕所,同时解释你在做什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玩具娃娃来做示范,或借用专门的绘本来告诉宝宝如何上厕所。

3、按宝宝的意见选择马桶

带宝宝到商店去试坐儿童马桶,当做是一件可以骑的玩具,能让宝宝感觉到放松自在。

4、教宝宝明白便意与上厕所的关系

当你注意到宝宝有要上厕所的迹象时,应主动问TA:“要便便吗?告诉妈妈!”从而让宝宝知道——感觉到便意,就及时说出来。

鼓励宝宝坚持坐到马桶上,直到出现排便或到15分钟,让宝宝知道在马桶上便便。

对于宝宝便便的习惯培养,妈妈不要操之过急,1岁以下不应该把尿,到宝宝18-24个月大时就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在进行如厕训练时,宝宝虽然能逐渐控制自己的便意了,但可能还会出现尿床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妈妈不要因此苛责宝宝,一定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教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