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吃生薑,晚吃蒜」是什麼意思?這話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農夫也瘋狂


“早吃生薑,晚吃蒜”,這類吃食保健的農村俗語很多,這是人們多年對食物保健作用的總結。經現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非常具有科學意義!

民間還有“每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和“早上3片姜,賽過吃參湯”,“十月生薑小人參”,“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等等諺語。



現代藥理分析認為,生薑和大蒜中都含有植物殺菌素。中醫認為,生薑可溫中止嘔,解表散寒。人在清晨,胃中之氣有待開發,吃生薑可以健脾溫胃,可為一天的飲食消化打好基礎。而晚上進食生薑會產生內熱,日久會“上火”!而大蒜更有殺菌作用,但刺激性強,到了晚上,肚中有了食物,食蒜才不會刺激胃粘膜,此外,大家都知道,大蒜口氣很重,白天吃會影響人們交往說話!

現在民間在冬至時還盛傳一個方子,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用“生薑+紅棗+紅糖”熬水喝,連喝三日,一冬天沒寒病,不怕冷,兩年了,我也這樣喝了,好象沒感冒!



而蒜的作用,傳的更多了,大蒜能抗癌防癌,能降低膽固醇,能預防心臟病,祛除邪溼,減肥抗衰老,祛痘等等,想起小時候倒是見人用大蒜搗泥敷臉,治過癬!農村衛生條件差,用這種方子很靈驗!

“早吃生薑,晚吃蒜”這類農村諺語,是老祖宗們千百年生活實踐經驗的總結,不但具有科學依據和實際指導意義,還是現代醫藥理論的鼻祖和引子!學習這些知識,讓我們共同延年益壽!奔向幸福生活!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早吃生薑,晚吃蒜”什麼意思?這話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農村俗語是一代代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就像“早吃生薑晚吃蒜”這句俗語,就是人們總結的養生的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早吃生薑

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早吃薑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你一定聽說過吧,生薑中含有植物殺菌素,可以解表散寒,刺激胃粘液的分泌,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早晨的時候,吃一點姜,能起到健脾、溫胃、驅寒的作用。人體正處於陽氣初升之時,生薑中的揮發油可加快體內的血液循環、同時使得神經興奮,全身變暖,符合養生之道。而晚上,則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之時,如果晚上吃薑,容易造成身體產生內熱現象,對健康不利。

晚吃蒜

大家都知道,大蒜有著消炎殺菌的作用。但是如果空腹吃大蒜的話,就很容易“燒心”,所以農村人有“蔥辣眼、蒜辣心”之說。其實那是空腹吃入大蒜以後,腸胃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胃疼。

到了晚上,經過一天的進食之後,人體腸胃內有了食物,這個時候吃大蒜,就不會引起腸胃的不適。而且,相對於白天來說,晚上也沒有交際了,也不會因為吃大蒜產生的異味影響與人交往。

我是建行漸遠,願與朋友們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早吃生薑,晚吃蒜",從養生方面來,顧名思義就是姜早上吃,對人的身體比較好,而大蒜較適合晚上吃。這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一定是智慧的結晶。

一日之中,只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飲食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生薑中的揮發油可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在冬日的早晨適當吃薑,還可驅散寒冷,預防感冒。 所以民間的這些諺語,都是勞動人民經過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對此煮酒也有切身的體會。

前幾年,我是受寒感冒了。一個人待著渾身無力,又不出汗,晚上無法入睡,沒辦法,只好熬了一鍋紅糖薑茶來喝。結果沒多久就上吐下瀉,急性腸胃炎,都快虛脫了。後來家裡老人問我吃了什麼,我說晚上喝了一大碗薑茶,老人家說,晚上不能喝薑茶,"早上人吃薑,中午姜吃薑,晚上姜吃人"。從此我對這句話是刻骨銘心。後來也在書上看到過,晚上吃薑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


現代醫學證明,生薑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溫胃,止咳的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對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均有作用。

"冬吃蘿蔔夏吃薑",馬上進入伏天了,今年入伏是7月17號,出伏8月25號,可以每天早上喝點姜棗茶。祛病除溼,冬病夏治,沒病強身健體。因為經過一個冬天和春天,體內積聚的病氣會比較多,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充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散發以排汗,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近來比較流行的三伏貼也是這個道理。

關於吃薑養生的方法很多,薑母茶,調經,姜蘇飲,緩解支氣管炎,早上含吃三片姜,預防感冒等等。大家還是儘量不要晚上吃薑吧,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夜間的正常休息,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所以老話說"晚上吃薑勝砒霜",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對健康不利。

下面說一下晚吃蒜,主要是一天下來,腹中有食物,而空腹時不宜吃生蒜,以免刺激胃黏膜,有的人吃生蒜胃疼就是這個道理。我就是其中一個,有時候剝蒜,我家娃要吃個生蒜,她非得塞我一顆,試過幾次,次次中招,吃了五分鐘就胃痛。



大蒜,又叫蒜頭,胡蒜,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屬百合科蔥屬,半年生草本植物,以鱗莖入藥,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乾備用。有諺語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還有"七藠八蒜"。

大蒜入脾胃,肺經,入太陰,陽明,厥陰經。功能主治,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止瀉止痢,治肺,驅蟲,溫脾暖胃,現代醫學證實還有降血脂,降壓,止血,利尿等。行氣消積,殺蟲解毒,用於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炎,飲食積滯,癰腫瘡瘍。醫學上已把它列為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而運用於臨床,可以說是有"十八般武藝"。

民間有很多蒜的吃法,比如"糖醋蒜",傳的很玄的抗癌治癌作用。但任何健康食品吃起來都有適當的量,科學家認為每天吃一瓣生蒜,約五克重比較合適,如果是熟蒜,吃個兩三瓣也就夠了,多吃無益。

但吃了大蒜的話,口味比較重,試試以下的方法可以,減輕大蒜產生的口臭:吃過之後馬上刷牙漱口。喝些牛奶咖啡茶,多吃些水果。咀嚼茶葉等。

以下這些人不宜吃蒜。肝病患者不宜吃。非細菌性腹瀉不宜吃。眼疾患者不宜吃。有"大蒜百益獨害目"之說。有胃潰瘍及12指腸潰瘍和慢性胃炎的人也忌食大蒜,以免刺激腸道,加重病情,哮喘病人以及嚴重的心臟病人也不宜食生蒜。

〈感謝您關注煮酒話桑麻,一枚帶給你鄉土氣息的村姑,歡迎您的留言互動,感恩遇見,感謝歡喜!〉


煮酒話桑麻記


農村俗語太多太多,有些是實踐經驗總結,有一定科學性,如"雲向南雨打船,雲向北好曬麥"這是長期觀察天氣變化得來的;有些則不靠譜,或根本是以訛傳訛。比如"晚吃羅卜、早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你覺得靠譜麼?現在有這條件你可以拿自已試驗,你這一生不用上醫院了,哈哈。大家都支持你,只有醫生不高興了,會沒飯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