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玉与人仿佛有着不可言说的紧密渊源。然而这其间的羁绊到底是什么,我想没几个人说得清。

“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区,好像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对玉石产生一种欣赏。虽然这个年龄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固定的,但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特点,就是“沉稳”,这是爱玉的人都有的通性。

“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一说,意为:谦谦君子,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所佩戴的玉是不会离身的。却不知是玉使人谦,还是君子独爱玉?我认为怎么说都不为过。

“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俗语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更是有传说玉可以避邪挡灾,但我相信于大部分人而言,养玉的目的绝不在于意图索取回报,而往往也就是这部分人得到的才是养玉真正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修身”。

何为“修身”?

此处的修身并非意指减肥塑形,而是“修身养性”的“修身”。可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修炼自身,沉静心神,让平日里沾满浮躁尘灰的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憩;二是修整自己的状态,抹去尖锐的棱角,让自己收获平和。

“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三类人需要养玉

1、容易浮躁的人

养玉需要净心凝神,在学习养玉、赏玉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善自身。

2、工作繁忙的人

工作繁忙的人往往紧绷着神经、一时一刻都不敢松懈。养玉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舒缓被工作填满的生活。

3、生活较为枯燥的人

平时没有爱好,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养玉、赏玉作为一种兴趣爱好、陶冶优雅情操的力量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

“养”玉的过程,往往是修炼自身

玉不止美于表象,其内在所蕴含的才是值得我们去发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