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珍爱中华武术文化宝库

认识和珍爱中华武术文化宝库


最近,有关中华武术有无实战能力的争论十分激烈。 笔者本已是闲云散淡之士,无意口舌争论,但眼看许多有关中华武术概念的混乱认识,心绪难平,一吐为快。

中华武术产生于冷兵器战争时期,以后逐渐发展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军事用武术,包括攻防、阵法、刀枪器械、格斗、擒拿技等,又称国术。第二部分是民间武术,包括武术门派拳脚格斗套路、刀枪器械、格斗、擒拿技等,主要用于强身自卫,保境安民,保镖等。第三部分是养生功法,包括易筋经、八段经、五禽戏等。

当代出现的拳击、博击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有规则,有裁判保护,有护具,不是战场拼杀技。 而武术擒拿格斗用于国家军队战场拼杀,时至今日,依然在发挥作用。武术在民间,大多数人只是强身自卫。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已不需要武术维护地方平安了,但保镖依然存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养身功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 武术原先只有套路表演,没有体育竞技。

在古代,武术有打擂,互签生死薄,拳脚功夫、刀枪兵器都可以使用,生死自负,显然不是体育竞技,后来国家体委搞了一个武术散打体育竞技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

可见,武术分几个层面,军队与军队对抗,体育竞技与体育竞技对抗,民间武术由于现实原因,主要是强身自卫,或见义勇为打击一下流氓恶棍。

大家都知道,体育竞技是通过现代科学训练,将人体的能量发挥到极限,在竞赛规则下通过评分区别强、差的运动,运动员的体能是非常强的,各类经过现代体育博击训练的运动员如与武术竞赛,应该去找武术散打运动员,在竞赛规则下比赛,而不是到民间挑衅。

这就是当下有关武术争论的问题所在。 佛教少林武术和道教武术海内外驰名,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代表。 中华武术集释、道、儒文化于一身,十分注重忠勇孝悌及礼义廉耻的教育,真正武林中人,尚德尚义,谦虚守法,民间武林是中华武术文化宝库,其中藏龙卧虎。

时下打着传统文化旗号行骗的人,在武术界、书画界、文玩界、文艺界都有,揭露是好事,但不能一叶障目,全面否定,那就是无知了。 (一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