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藍水清清鳥歸來——大荔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側記

天蓝蓝水清清鸟归来——大荔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天蓝蓝水清清鸟归来——大荔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天蓝蓝水清清鸟归来——大荔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天藍,水綠,鳥兒飛……

環境越來越美,生態越來越好,這是大荔縣75萬人民的共同感受。數據顯示,7月,大荔縣空氣質量在全省191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七,全市第一。1-7月,大荔縣的空氣質量良好天數114天,同比增長10天,優良率53.8%。全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86,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119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60微克/立方米。

作為普通的讀者,或許對上述專業數值的描述一知半解,甚至不以為然。但是,專業人士一眼便可看出,這是大荔縣委、縣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人民遞交的一份成績日益提高的“綠色答卷”,全縣人民正在暢享著這份答卷的“生態紅利”。

天蓝蓝水清清鸟归来——大荔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天蓝蓝水清清鸟归来——大荔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六劍”出鞘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情景再現——

8月20日,大荔縣潤鴻大廈,來自縣、鎮、村三級幹部正襟端坐,莊重肅穆,生態環境保護暨迎接國家環保督察動員千人大會在這裡隆重召開。

“縣鎮村幹部要模範帶頭,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以‘零容忍’態度,著力解決環境短板問題,落實應急減排措施,打好藍天保衛戰……”該縣縣長翟玉寶一席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話語,既是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決心展現,又是對全縣幹部發出的打贏生態環境戰的“出征令”。

“這是自市上發出以優異成績迎接國家環保督察‘動員令’後,第一個召開千人大會的縣。並且,這也是我縣今年以來召開的第三次千人動員會,號召全縣幹部群眾投身‘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之中。”該縣環保局局長李芳林說,自治汙降霾攻堅戰打響以來,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建立了“每次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研究環保工作制”。

取得一場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不僅要靠萬千將士在前沿陣地的奮力廝殺,更體現著指揮者的“戰術制定”。大荔縣同時發出六把“利劍”,直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要害部位”。

去年以來,大荔縣持續開展治汙降霾攻堅行動,成立了鐵腕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治汙減霾工作專項實施方案,印發《大荔縣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和《大荔縣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要點》。通過“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具體措施,打響大氣汙染防治的“當頭炮”,堅決讓全縣75萬人民群眾呼吸到新鮮空氣。

“減煤利劍”———2017年以來累計削減散煤44萬噸,拆改燃煤鍋爐637臺,建成投運4家潔淨煤配送中心和68家網點建設,取締非法散煤銷售50餘戶,改造完成了13萬餘塊智能電錶,集中供熱一期覆蓋面積50萬平方,“氣化鄉鎮”工作正在快速推進。

“控車利劍”——採取“地毯式”摸排黃標車,全面實施黃標車限行。到2017年底,全縣淘汰89輛黃標車,以雷霆之勢制止汽車尾氣汙染。

“抑塵利劍”——建成建築工地視頻監控平臺,累計開展揚塵治理專項檢查20餘次,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累計45份,糾違處罰渣土車違規拉運133輛次。狠抓道路清掃保潔,加大機械清掃作業頻率。

“治源利劍”——清理取締散亂汙企業149戶,16座加油站完成了3次油氣回收治理工作,52家鈑金噴漆行業完成了深度治理,944家餐飲單位的油煙淨化設備安裝到位。

“禁燃利劍”——抓住夏收秋收、春節、清明節等重點環節,進行重點防治。採取宣傳、勸阻和人防等方式方法,先後發出《關於春節期間城區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工作的通告》、《關於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的通告》以及《告市民文明祭祀倡議書》10萬餘份。

“增綠利劍”——算好生態環保工作的“加減法”,在做好“減法”的同時,更注重增綠的“加法”。自2017年以來,該縣建設生態澇池500個,3A級村莊景區3個,栽植樹木2975萬株。

8月26日,週日。旭日東昇,朝邑湖溼地公園裡,霧靄縹緲,綠水漾漾,飛鳥成群。62歲的王文武老人陶醉在晨練之中,上步、掛劍、雲劍,一套太極劍一氣呵成,微微出汗。“每天早上舒活舒活筋骨,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一天都是神清氣爽!”望著越來越多陌生人的面孔,他感慨地說:“以前都是外出旅遊看景,這幾年不少外地人趕來大荔休閒觀光,這與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名普通群眾的切身感受,才是對大荔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莫大的讚許。

出奇制勝 佔領美麗鄉村“大陣地”

現場特寫——

處暑時節,行走在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的巷道里,滿眼的綠樹花紅,平整乾淨的巷道和整齊劃一的房舍,不時有村民農耕歸來。三三兩兩的老人悠閒地在村文化廣場上或聊天或散步,蔥蔥郁郁的樹間偶爾傳出鳥鳴聲,一片安寧和諧的畫面映入眼簾。

這既是大荔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美麗畫面,亦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縣城裡樹木成行、花團錦簇,鄉村裡美麗靜謐、賞心悅目,這是遊走於大荔縣城市與鄉村的切實感受。 “環境保護,城區是著重點。生態建設,農村是主陣地。”如何讓佔有縣域絕大土地面積的鄉村天更藍、水更綠?

位於關中平原東部、瀕臨黃河的大荔,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繪就“鄉村振興戰略”的藍圖後,該縣依託縣情實際,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城鄉生態建設工作“同步走”的總抓手,成功探索出了“整縣推進、四村創建、產業融合、三農轉型”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並以此帶動各項工作跨越發展,在全縣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美麗革命。

取得的戰果是輝煌的,但其中的過程是艱難的。

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幸福大荔。該縣圍繞“整治城鄉環境衛生,建設美麗鄉村”這一目標,以城區、農村、沿路、河道水域為重點,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累計投入資金8.8億元,完成全縣272個行政村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成村級垃圾汙水處理站40個,配備垃圾清運車輛2410輛,配備灑水車16輛,垃圾桶18萬個,製作環保宣傳冊3萬餘冊,正在規劃建設10個鎮級垃圾中轉站。目前,大荔縣16鎮96村被市政府命名為市級生態鎮村。

就拿嚴通村來說,為了進一步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讓群眾不離家就能過上城裡人的品質生活,該村按照全縣“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的四美鄉村總體佈局,確定了該村建設移民生態新村、創建國家級文明村的工作目標。

“現在我們村按照全縣的總體規劃,逐步將美麗鄉村建設從物的發展到人的發展方向轉變。在全村積極倡導文明建設,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文明素養,讓人與環境抱在一起,共同發展。”該村支委趙全成信心滿滿地說道。

記者從大荔縣外宣辦獲悉,該縣先後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等國家級榮譽20多項。

打好“組合拳” 水綠鳥歸來

鏡頭特寫——

自去年以來,大荔縣攝影愛好者李世居拍攝的一幅幅“群鳥圖”,頻繁見諸報端和各大網站。畫面中,候鳥或振翅高飛,或曲頸向天高歌,或嬉戲於淺水河畔。

在一個普通人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大荔縣委、縣政府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大手筆”、“大動作”和“大氣魄”。

北洛河在趙渡鎮新建村西南方向匯入渭河,它滋養著岸邊的喬木樹種,也滋潤著沿岸的居民。新建村58歲村民郝文說,小時候,他與夥伴一起順著洛河堤岸玩耍,蘆葦叢生,鷺過頭頂,碧綠疊翠,一路上都能欣賞玲瓏秀美的景色。這幾年,這裡卻是水汙染的“重災區”,垃圾遍地,岸邊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黑臭水體讓人憂心忡忡……

“大荔環保人”明白一個理兒,河流汙染表現在水裡,但根子是在岸上。“人口聚集、生活汙染是水質變差的根本原因所在。”河流水質的變化引起了大荔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北洛河流域水環境治理作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特別是今年簽訂了北洛河與排鹼渠集中整治“軍令狀”,建立了環保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多次聘請專家開展專題調研,徵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形成了一份“科技含量高、操作性強、群眾滿意”的實施方案。全面封堵了北洛河、東排鹼渠沿線的所有排汙口,建設了氧化塘人工溼地等生態汙水處理系統,杜絕汙水直排,對北洛河和排鹼渠沿線生活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從2017年4月起至2018年8月,在這場歷時16個月的水環境保護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僅封堵排汙口達到30餘個,徹底截斷了汙染源頭。

大荔縣地處北洛河最下游,生態基流較少,每年枯水期有近1個月的斷流現象。基於此,“大荔環保人”依託引渭入沙工程,從大荔經開區南湖水庫建設引水管網,向北洛河適時補充生態水。同時根據北洛河水質情況,從洛惠灌區和同州湖向北洛河動態補充生態水。另外,大荔縣還建成投運了城區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容項目和官池鎮汙水歸集工程,南湖生態補水工程全面竣工,朝邑鎮汙水處理廠正在進水調試。從5月開始,北洛河水質已穩定達到Ⅳ類地表水考核標準要求。水資源保護戰役,初戰告捷,大快人心。

合力攻堅,部門聯動,組拳出擊。近年來,大荔縣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立法和監督的重點領域,專門成立了由3名縣委常委任組長、副組長的環保紀檢政法專案組,每週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該縣立案查處問題企業10起,行政拘留6人,問責科級幹部8名,有力地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先後關停了涉水企業45家,關閉取締畜禽養殖場40餘家。紀檢是監督,督查是鞭策。該縣還成立了4個環保問題整改督查組,向所有環境違法者“亮劍”,決不允許有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和事。考核是根指揮棒,獎優罰劣。為調動幹部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了環境質量綜合測評體系,制定了巡查考核制度,對汙染防治和迎檢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嚴肅追責,頂格處理。

行文即將結束,讓我們從一個普通人的身上就此止筆。

張婧是大荔縣的一名醫生,如今,她的朋友圈裡隔三岔五地曬著“大荔美景”——同洲湖的波光粼粼,沙苑地的風吹草低,朝邑溼地公園裡的黑鸛戲水……這些圖片,表達的是一份喜愛,也是一份驕傲。“曬”的背後,是一名普通群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直觀反映,更是對大荔縣委、縣政府交付的這份“綠色答卷”的打分。(鄭直 王小敏 通訊員 田肅 黨宇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