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2017年优秀建筑作品精选集,

回顾总结那些令你过目不忘的好设计。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回顾2017年曾经有许多好设计刷爆我们的朋友圈。不管是吴冠中画中的江南白墙黛瓦的当代乡村新农舍,还是上海园林文化延伸出来的“八分园”,亦或是北京四合院“扭院儿”的时髦再生;以及进军设计圈的吴彦祖、新生代设计男神庄子玉……一票设计改造达人贡献着设计圈的强大流量。

除了这些高IP还有许多设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天小编就总结了过去一年里影响力颇高的24个改造案例,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建筑,期待2018年的好设计~

1

上海例园茶室

-大舍建筑-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泡桐树下的清雅之所。

这个茶室有意思的是院内有一棵高高的泡桐树,茶室尽可能的毗邻了泡桐树而建。甚至树干化为了茶室内的重要空间构件。

而整个茶室通过三层悬挑,把茶室占地的部分尽量缩小,也加强了茶室和庭园的空间关系。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庭院中泡桐树下的小茶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以座凳、檐廊与屋面三层悬挑重新定义了外部空间

2

江苏深深·深宅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拉长流线、

视线和时间形成深深庭院,

寄情山水,

归隐田居。


整个庭院呈现出三个层次的深,深深·深宅由此而来。

园子由多个庭院向深处推进,主要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停泊、进入和日常会客。第二个层次以中央的水塘为核心,是私密的会友空间。第三个层次为主人活动的场所和后花园,并根据主人爱好安排了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一种深宅深园的结果。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以水塘为中心的私密会友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之字形错动的空间带来更深的视觉体验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隐于田园的深深庭院


3

当代乡村聚落 –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gad绿城设计-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就像吴冠中的画,传统的江南白墙黛瓦让被遗忘的小村落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传统聚落丰富形式的背后具有相似的空间原型。本案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

设计从基本单元入手,将宅基地轮廓边界与院落边界整合同步考虑,在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超120平方米的前提下,确定了小开间大进深(11*21米)和大开间小进深(16*14米)两种不同方向性的基本单元,建筑基底边界和院落边界形成了一种交织关系,而非传统兵营式布局中宅基地和户内院落的平行关系。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单元体量的独立性与群体屋面的连续感产生微妙的对比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院落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夜景

4

山东石岛山居

-多相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与山石草木对话的小型精品酒店。

酒店选择村落化的布局,围绕小丘,几组台地上的木头房子。这样松散围合的布局带来了一些冗余的、未被精确定义的空间,有了许多模糊的、透气的地方。

村落中的房子是相似的,但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加注重了设计体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想像生活的样貌上。他们的设计在两组视点中交织进行——屋檐下的人看出去,庭院里的人望过来。在一次次出入、停留、行走的经历中,观景的同时也成为景观。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大堂台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座餐厅庭院看西山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融于环境之中

5

“八分园”美术馆

-俞挺-Wutopia Lab-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一个从上海园林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诗意空间。

八分园是一个专门展出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馆,空时可以作为发布会的场地,有咖啡和图书室,办公,民宿,此外还有餐厅,书房和棋牌室,是一个微型文化综合体。

而四楼的民宿还有一方天井,给人在喧闹城市中静谧一隅。整个建筑与园子相互映衬,由穿孔铝板以折扇的方式在立面上形成的面纱隔开。建筑师们在立面和气候边界之间创造了一个模糊地带。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用庭院尽头的跌水,为安静的气氛增加一层厚度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天井的鸟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折扇式穿孔铝板组成的立面

6

深圳中洲中央公园商业综合体

-柏涛设计-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绿意葱葱,与中央公园相连的优雅商业综合体。

商务公寓塔楼创造性采用“3in1”三合体塔楼概念,注重沿城市道路界面的简洁、完整形象,与灵芝公园相呼应,形成宝城新地标。

项目的设计思想为集约化节地型设计,商业与公寓均采用抱团集中式构图,为西北侧住宅退让出灵芝公园的视线通廊,尽可能减少对后排住宅的干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简洁的塔楼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退让出视觉通廊和绿化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富有活力的中庭


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幼儿园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蜂巢状的组合形成灵活自然的儿童生活空间。

即使整个项目的面积很紧凑,设计师依然想设计一个有庭院的幼儿园,给他们留下关于庭院生活的情感和记忆,并通过庭院帮助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塑造自己。

庭院的营造需要建筑单元的围合,经过研究,建筑师发现六边形单元体是适应这一群体形态的最佳选择。蜂巢状的组合能够更好地适应斜边的转折,更有活力和凝聚感。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鸟瞰图,蜂巢状的建筑布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入口大厅,天窗带来充足光照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教室

8

上海星荟中心

-Aedas-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连接新与旧的花纹样式。

该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一座新建筑中展现历史城市的完整性和能量,以及确保建筑当前和未来使用的最大灵活性。简洁明快的矩形形态与历史建筑及周边新建建筑群所形成的城市肌理恰当融合,双塔象征虹口区入口,塔楼高度同时平衡了该地区的城市天际线。

这座具备内敛东方触感和内涵的大型当代建筑强调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和地位,成为苏州河畔上海天际线中的地标性建筑。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裙楼宽敞的购物走廊蜿蜒贯穿整个商场,并连接各个出入口中庭及广场。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立面细部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充满活力的夜景


9

水岸佛堂,河北唐山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一个参佛、静思、冥想的宁静场所。

为了将河畔树木完好的保留下来,建筑平面小心翼翼的避开所有的树干位置,它的形状也像分叉的树枝一样伸展在原有树林之下。依靠南北与沿河面的两条轴线,建筑内部产生出五个分隔而又连续一体的空间。

五个“分叉”代表了出入、参佛、饮茶、起居、卫浴五种不同的空间,共同构成漫步式的行为体验。建筑始终与树和自然景观保持着亲密关系。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由入口进入覆土建筑中的佛堂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佛堂正面的茶室是整个空间内的亮点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外观

10

船长之家改造

-直向建筑-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海边灯塔。

整个房子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和加盖,选择了在保留原有砖墙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一层12cm混凝土墙的方法。

而另一大亮点则是“窗系统家具”。突出墙面的新混凝土窗套一方面为开启扇提供遮蔽,隔绝沿外墙流动的雨水;另一方面洞口的厚度被转而设计成窗系统家具。窗作为“媒介”置于自然与室内空间之间,与家具和人的行为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墙体上开洞。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起居室,可远望对岸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女儿的房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从多功能生活空间看向港口


11

扭院儿 – 北京四合院改造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传统小院的时髦再生。

改变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基于已有院落格局,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

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间、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外的会客、餐饮空间与庭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室内外地面均采用灰砖铺就,院中原有的一颗山楂树也被保留在扭动的景观之中。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扭院儿内院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起伏的地面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正房的休息区模式


12

庭院深深 – 泰州中学新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传统庭院和现代校园规划相结合,创造优雅大气的学习空间。

整个新校区借鉴泰州传统的“学堂书院”空间,以院落为空间结构组织基本元素,并运用南北的“学术轴” 和东西向的“文化轴”统领整个空间格局。

每处空间都设置相关的文化视觉焦点和文化主题。校园以礼仪性的书院主空间为主轴,再融入错落有致的书院园林空间,空间层层相套、开合有度,传达出重教尚文,外儒内道的精神内涵。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围合出庭院空间的教学楼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规整静谧的思源庭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信息中心,立面饰有篆刻文字


13

苏州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山水秀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起伏屋顶下与自然相互渗透的庭院聚落。

在进行了多种构思的尝试之后,决定用上下交错叠放的剪力墙来生成空间,我们的结构顾问称之为“叠墙深梁”体系。

整层的结构墙通过上下交叠,在满足结构对垂直荷载和水平刚度需求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空间秩序:墙体是围合性的,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空洞则是开放的,可以联通不同的空间——希望这种秩序的双重潜力能够让这座社区中心实现凝聚和开放的共存。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开放的底层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空间之间以丰富的方式产生联系,促进交流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融汇了自然与建筑

14

陌野乡墅2号楼,浙江德清

-静谧室内设计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内心世界那泛着微光的灯塔。

整个建筑方案上没有过多强化的设计语言。在这个项目中可以看到他们在空间设计中在功能与视觉中的重新平衡,可以看到他们对材料新尝试,可以看到小尺寸空间的实践。

从建筑到室内让他们收获最多的是当你看到建筑的时候感受到植物与光,是外部的同时也是内部的。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与竹山之间的二层公共露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复式房间外的露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客厅与餐厅


1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胜利纪念与城市生活的交融。

三期扩容工程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一个补充和延续,兼具开放性与公共性,日常性与纪念性。开放式的设计是新馆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纪念馆及新馆闭馆后,其他功能仍然可以继续提供社会服务。

这里是一个容纳历史记忆与当前生活、胜利喜悦与死亡悲痛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纪念、休息、放松、漫步、玩耍。整个建筑物呈现谦逊柔和的空间形态,是一个融于城市生活的绿色公园。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场地中心是椭圆形的纪念广场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夜色中的纪念馆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新馆立面均采用一次性浇筑清水混凝土

16

然乌湖国际自驾与房车营地,西藏

-小隐建筑-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浮于波光之上,游于薄雾之间。

为最大化观湖视野,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沿318国道横向折线延展约80米,临湖一侧为全落地玻璃,保证主体建筑临湖一侧绝佳观景视野。

主体建筑由白色实体不规则线条和大量通透玻璃构建而成,通过平面和竖向的造型变化最终以缓坡坡道重新与地面连接。营地主体建筑外观顺应地形转折起伏似雄鹰展翅栖于湖案。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悬挑的全景阳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漂于波光之上,游于薄雾之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位于一层的服务空间

17

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游客服务中心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越过山丘。

建筑的形式并不刻意的追求新奇,仍然沿用了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双坡顶民居形式,立面材料也尽量选择本地的石材为主。设计师不希望建筑过于彰显,除了对周边环境的尊敬外,也深知即使卖力的表现也无法和周边的大山大水争锋。

游客服务中心由接待站、西餐厅(“红点餐厅”)、酒吧(“仙掌酒吧”)和会议室(“磐石会议中心”)四座建筑组成,其总体布局围绕着基地上的山石展开,呈现出一种外观和内聚共存的状态。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红点餐厅室内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开放的玻璃立面将酒吧与谷底自然环境连接在一起

18

西溪隐世酒店

-卡纳设计-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定制化的惬意度假体验。

酒店位于西溪湿地,以“隐世”为名,创造定制化的惬意度假体验。室内设计注重与建筑、景观的融合,针对每一栋Villa的布局、体量,设计细节和功能布局各有不同。

户外露台、汤池设计让度假者与水域更为亲密。酒店是在留存的江南民居基础上改造拓建,卡纳设计仅甄选水磨石、涂料、木饰面,以自然色系,烘托质朴与低调奢美的气场,以玻璃窗营造明朗通透的视角。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与环境的交融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户外休息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公共休息空间

19

先锋云夕图书馆,浙江桐庐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为旧建筑重新设立边界,以不易察觉的形式将过去的时间引向现在。

图书馆的主体是村庄主街一侧闲置的一个院落,包括两栋黄泥土坯房屋和一个突出于坡地的平台。

建筑设计保持了房屋和院落的建筑结构和空间秩序,将衰败现状修整还原到健康的状态,新与旧的关系强化了“时间性”,土坯墙、瓦屋顶、老屋架这些时间和记忆的载体成为空间的主导,连同功能再生的公共性,共同营造文脉延续的当代乡土美学。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连廊连接图书馆和咖啡厅,与旧建筑相和谐。

图书馆,楼梯和书架划分空间。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咖啡厅二层,高窗和新的地板界定旧墙面,改善室内环境。


20

“东西” ——深圳中国杯帆船会所餐厅

-HSD水平线空间设计-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在“东西”间感受人与境的共处艺术。

「东西」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其就是分为东和西两边。除了东学西渐,还能在东西对景里将东边的透漏玄机和西边的建构方式来东张西望。

「东西」两处呼应中又各不相同,近庭院的两处茶台各有风格,情境的营造也是各有定义,但想表达并体现的是同一种人与境的共处艺术,一种在世间“顺人而不失己”的心境,一种富足且有积极倡导意味的价值取向。

体现在冲到恰好的茶中、服务人员特别订制的香云纱衣角中、食材品质的把控中、艺术摆件的选取中……从燕礼到雅聚或微醺,兴尽人散,各自东西。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连门廊夜景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东厢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西厢


21

非常建造:“漂亮的房子” – 舟山云海苑

-空间进化-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忘我”之新 – 31天搭建海岛住宅。

整体布局来看,岁月使两个老房子是与原有村庄融合为整体的,新建的盒子在村街当中人的“视点”里是毫不起眼的,甚至可以忽略“它”的介入,从老村街步入进来院落,不觉中才会发现这个全新的空间,把270度海景的“高潮”留在最后空间序列中,当然从海上看过来,那是个全新的面向当下与未来的肌体……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入口路径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二层庭院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带有秋千的风雨廊


22

安徽铜陵山居

-RSAA/庄子玉工作室-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结合传统民居特色创造自然通透的现代居住体验。

传统性与当代性在现今中国的建筑实践中永远都处于一种交织中的并行状态。就像铜陵山居这个项目,起始于一幢徽州与沿江风格融合的普通民居,地处皖南一个僻静山村。

传统的折面屋面和旁边抽离出来的流线型融合成一体,并暗合了中国文化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观;整个屋面以青瓦覆盖,在鸟瞰角度形成独特的形态,与现有的古村落,既融合又出挑,并将室内空间的特征从外部进行首次表述。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建筑入口,砖、铜、玻璃和木材相结合。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内庭院和通透的起居空间 。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景观廊道和观景台。

23

北京建成墨色山水 – 朝阳公园广场

-MAD-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自然和人造景观交相辉映。

马岩松和他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历经6年,近日完成了“墨色山水”——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地处北京朝阳公园的南面,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10座建筑组成,高低错落,好像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又像是一组盆景。

不同于纽约中央公园边上那些强调边界围合感的现代建筑,北京这组极具未来感的建筑更加强调自然向城市的延伸和渗透,将城市中的人造物“自然化”,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办法,突破了朝阳公园与城市的界线,使自然和人造景观交相辉映,使人融情于景。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整体环境塑造带着平滑曲面光泽的黑白两色,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制造出安静并神秘、独立于纷繁的城市环境。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24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烟台

-直向建筑-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以新旧共生的方式重新激活空间的能量。

在对原有院落中的墙面、门窗、屋架、铺地等构造系统进行了梳理与修复后,设计师选择将一套回廊系统植入历史院落,而非将旧有建筑完全封存起来。

回廊系统重塑了进入院落空间的秩序与层次,使院落的空间划分从“一”到“多”, 确立了基本的空间使用格局:一个可供灵活使用的户外场地以及四处绿化院落。

回廊系统在入口处伸入胡同巷道,具有一定昭示性;它同时串联起了社区图书馆包括入口、阅览室、咖啡厅、展厅和卫生间在内的各个功能空间,也为户外活动延展提供更多的场地。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廊道亦可充当避雨的场所。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院落中植入了一套回廊系统


中国最佳改造项目,中国式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