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日本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曾做過調查,高達80%的父母每天多次對孩子催“快一點”,集中在出門、寫作業、收拾玩具、洗澡、睡覺的時候。

已經很晚了,趕緊睡覺!

趕緊把飯吃完了,不要玩玩具!

馬上出門了,趕緊把外套穿起來!

……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的,父母看在眼裡真是又氣又急,恨不得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慢吞吞呢?

其實,有些孩子天生的性格就屬於慢吞吞型的,這樣的孩子並不容易改變,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關注孩子們的需要。

對待這樣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引導,讓孩子在保證做事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做事的速度。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另外還真有一些孩子並非是天生的“慢性子”,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1、孩子處於動作發展期

通常來說,處於動作發展期的孩子會有手腳不靈活、不協調的表現,這是由於其神經、肌肉的活動還不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做事比較緩慢。

2、孩子對需要做的事情缺乏興趣

孩子對於不喜歡的事情,而又沒有辦法逃避家長,就會採取磨蹭來拖延。

比如:

今天的飯不好吃,或者碰上自己不餓,寶寶就吃得慢;

討厭脫了衣服冷颼颼的感覺,所以遲遲不肯脫衣服;

洗澡水濺到眼睛裡不舒服,就每天拖著不洗澡;

睡覺就更沒意思了,燈一關什麼也玩不了了,於是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們就忍不住去催催催,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苦口婆心,以後“不待揚鞭自奮蹄”。

可實際上,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我們常常抱怨,磨蹭是個大毛病,卻沒發現,催催催,是更大的毛病。

想要孩子不拖拉,父母一定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1、給孩子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也有磨蹭的毛病,一定要改,要養成乾淨利索、動作迅速的做事習慣。父母有了良好的行為典範,孩子才會有一個好的學習對象。

2、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都說孰能生巧,如果家長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卻指望著孩子到年齡了,自然就會了,未免太過天真。家長應該檢視自己,是否是自己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即使速度慢一點,家長也應該給與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成長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

3、利用興趣激發法

父母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聽的故事、最愛玩的遊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動。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父母可以對他說:“你快點將玩具收拾好,我們就可以將昨天的故事講完了。”

當然要切記,用這種方式的時候,千萬不能用謊話欺騙孩子,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兌現,否則,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會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帶來消極的影響。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4、適當給予鼓勵和獎勵

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較發達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孩子都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認同,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磨蹭,父母改變孩子的評價是必需的。

比如父母如果說:“你快點行不行,慢死了”這樣否定的話語,孩子做起事來會更容易出錯,而父母入股說:“你如果快一點就會更出色了”、“你現在比以前進步多了!”等正面的話語,孩子會更有動力。

5、承擔磨蹭的後果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後,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既然孩子一直磨蹭,家長不妨徹底撒一次手,不再催促,讓孩子自己嚐嚐磨蹭的後果,承擔責任。

比如孩子遲到了,家長不必替孩子跟老師解釋,只有孩子自己體驗到磨蹭造成的損失後,他才能戒掉磨蹭的習慣。

6、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因此,對磨蹭的孩子來說,培養時間觀念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裡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珍惜時間。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概念?都是媽媽催的!

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裡有這樣一段話: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教育孩子就像是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需要足夠家長的耐心和理解,而“蝸牛”也終歸會有抵達終點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