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女知青的真爱抉择:让弟弟回城,自己与爱人孩子相守相伴


董桂珍,一个上海来的女知青,今年六十多岁了,50年来,她深深爱着这片红土地,难以割舍,她真挚呵护着卧床不起的丈夫,从不离弃。她用爱,赢得了乡亲们的“点赞”。图片拍摄于2015年,旨为宣传社会正能量。

董桂珍在烧火、做饭。1970年,17岁的董桂珍,正当豆蔻年华,带着美好的憧憬,汇入到上山下乡的洪流,。从繁华的都市上海,乘火车、坐汽车、走山路,一路颠簸,来到江西省遂川县黄坑乡金田村偏僻的密西知青点。

董桂珍在菜园里摘菜。初来乍到的小姑娘董桂珍,哪里见过这般农村生活。什么都得从头学起,烧火、做饭、挑水、打柴,样样都得做,翻地、种菜、插秧、割禾,件件都得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煤油灯烟雾熏得鼻孔冒黑,到下田被蚂蝗叮咬,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与磨难。


董桂珍在给卧床不起的丈夫洗脸、擦手。1972年,董桂珍与复员军人叶昌泰结婚,婚后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她生儿育女、侍候老人,与家人同甘苦、共患难,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操持繁杂的家务,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无怨无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青回城政策,董桂珍本来可以回上海,她与弟弟都是知青,只有一个回城的指标,如果自己回去了,弟弟便不能回城,而且自己在农村还有丈夫和小孩,她毅然决继续留在小山村。

董桂珍在做客家小吃。2007年,丈夫在家中不幸中风瘫痪。在上海打工的董桂珍得知后,急忙赶回家中照顾丈夫,为他端茶喂饭、护理喂药、端屎端尿,里里外外全是一个人。丈夫是个1米7几的大个子,她一个弱女子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每当她给丈夫喂药、洗脸时,那个曾经刚毅的汉子眼眶里流出感激的泪花。

董桂珍在给卧床不起的丈夫洗脸、擦手。董桂珍不仅对待家人如此,对待他人也一样热心。早在上海打工期间,村里的人跟她出去,在没有找到工作时,保障他们的吃住,人多时,就在她儿子家里打地铺。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已有100多人在上海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