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權臣,長孫無忌,皇帝都向他行賄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皇帝都向他行賄

長孫無忌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

李世民二十七歲當皇帝,那時,長孫無忌也二十多歲,倆人年紀相仿,趣味相投,毫不例外的成了鐵哥們。

而且,長孫無忌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這關係就不一般了。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長孫無忌毫無懸念的當上了宰相。即使沒有這層親戚關係,長孫無忌當宰相也是有資格的。

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怎麼說也不光采,也難以服眾,比如楊國忠,而長孫無忌當宰相,並不完全是因為妹妹,是他確實有這個能力。

長孫無忌少年得志,聰慧異常,頭腦靈活,能言善辯,當然,也善解人意,不,是善解聖意。少年得志和小人得志,都有一個共同點,狂。只不過區別在於,小人得志猖狂,少年得志張狂。在當宰相時,長孫無忌一度統領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事務,權力之大,地位之高,跟隋朝的權臣越國公楊素不相上下。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皇帝都向他行賄

網配


這個時期,也是長孫無忌在政治上的頂盛時期。他志得意滿,眼裡除了有皇帝,再無別人。有一次在宴會上,他問客人,你們覺得我如今的富貴,跟昔日的越國公比,有可比性嗎。眾人爭先恐後發言,一片阿諛奉承之聲。長孫無忌自言自語道,越國公富貴時己經老了,而我富貴時正當年輕。能比嗎?

當然不能比,也沒法比。這不僅僅是狂,而是狂妄。李治繼位後,想立武則天為皇后,最大的障礙就是長孫無忌。有一天,李治領著武則天去看望長孫無忌,名義上是看望,真實的目的就是行賄。皇帝給大臣行賄,也算是奇葩了。

在長孫無忌家,高宗李治又說又笑,極力製造出和諧的氣氛,武則天又是端茶又是倒水,顯示出溫柔賢嫻的一面,當然,這倆口所做的這一切,無非是希望長孫無忌高抬貴手,放武則天一馬。不僅僅是這些,李治不但帶來的金錢財寶,還一口氣封了長孫無忌的後人三個爵位。

長孫無忌東西收下了,爵位接受了,茶也喝了,事沒辦,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在朝堂上,他一如既往的反對武則天為後。而且態度強硬。這件事深深刺痛了武則天。武則天也記住了長孫無忌。被武則天記住,下場只好兩個,要麼很好,要麼很不好。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皇帝都向他行賄

網配

還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長孫無忌手段毒辣,用心險毒。永徵三年(652)十一月,太宗皇帝的女兒高陽公主,狀告自己丈夫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對自己非禮。也就是說,大伯哥調戲弟媳。這事就有些蹊蹺。因為房遺直並非是好色之徒。此事一出,朝野上下沸沸揚揚。

雖然唐朝開放,但這大小也算是醜聞,況且,被非禮的還是公主,自家的姐妹,高宗李治也不得不過問。他讓長孫無忌負責審理此事。房遺愛和房遺直都是開國元勳房玄齡的兒子,房玄齡也深得太宗器重,為了表彰房玄齡對大唐所做出的貢獻,兩家聯姻,太宗把女兒嫁了過去。

這是一件民事案,說得在簡單一點,屬於家庭內部矛盾,在調解範圍之內。可是,這案子審來審去,從簡單的民事案,變成了複雜的政治案。為了一件家庭醜聞,大唐卻颳起了血雨腥風。當然,這都是長孫無忌一手造成的。在審理此案時,房遺直指控弟弟房遺愛和弟媳高陽公主,夥同他人蓄意謀反,陰謀擁立高宗的叔叔荊王李元景為帝。

這事鬧大了。這雖然是房遺直一面之詞,也不知道房遺直為什麼這樣說,但沒有人證,沒有物證,很多東西都是捕風捉影。這顯然不能定案,因為漏洞凝點太多。但,長孫無忌相信了。

他抓住這條線索,窮追不放,一路猛打猛殺,為此案他殺了兩個親王,兩個公主,三個駙馬,還有一個親王被軟禁,一個親王,一個宰相,一個附馬被流放。魏王李恪在刑場上,憤怒地質問長孫無忌,你這樣喪心病狂,喪盡天良,不怕遭報應嗎?長孫無忌不怕,他覺得,在大唐,還沒有人敢動他。這是自信,也是自負。

做完這一切,長孫無忌放眼大唐皇室,那些有權有勢,或者說能與他抗衡的皇親國戚基本上被剷除殆盡。長孫無忌玩弄權術,製造冤假錯案,草菅人命,手段之毒辣,高宗也被驚得目瞪口呆。當初,高宗流著眼淚為親王、公主、附馬求情,能不能不死啊?被長孫無忌一口回絕。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皇帝都向他行賄

網配

謀反之人能不死嗎?高宗無言以對。七年後,顯慶四年(659)四月,有人告發長孫無忌謀反,他先是被流放,後被逼自縊,也是報應。因為他也是謀反之人,能不死嗎?這結果他比誰都清楚。

在長孫無忌的案子中,身為皇后的武則天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說武則天在長孫無忌的案件中無動於衷,倒是無人相信。長孫無忌當然是想象得到的,只是無法知道他當時的感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