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聚焦金融改革,追求美好生活

导语: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社会实践是学生的必修课,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格局与中国发展大势,充分体现我院“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教学使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实践中思考,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地方民情,在行走中增强智慧和才干。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以及脱贫攻坚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结合时代背景,五道口金融学院本年度的实践调研主题为“聚焦金融改革,追寻美好生活”。

今年暑假期间,金融学院组织九支实践支队分赴甘肃平川、甘肃渭源、广西巴马、浙江新昌、青海海晏、福建宁德、陕西西安、广东肇庆等地,深入基层,调研各地金融改革实际,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普惠金融政策设计框架提供智力支持,聚焦基层金融改革带来的美好生活新体验。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第二篇 广东肇庆支队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6月25日到7月2日,五道口金融学院15位硕士生来到广东肇庆市,开展了一场以“了解鼎湖金融改革与乡村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肇庆鼎湖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支队到达肇庆

支队确定的具体调研目标包括当地普惠金融进展、农村金融改革、文化旅游产业、实体经济产业等多方面内容。支队成员主要从三个方向对肇庆展开调研活动,包括:通过体验迪村和蕉园村文化生活,感受肇庆农村产业发展结果下的美好生活;了解农村金融建设现状,考察鼎湖区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状况;走访校园并采访当地清华校友,从前辈那里汲取经验。

文化旅游着重地方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明代徐谓说"古来谁不重端城"。别名为端城的肇庆,自古就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地位,作为古城在中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发展历程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记。

旅游业一直是鼎湖区的一大重要产业。六月的鼎湖山,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不论是茶文化,端砚文化,还是市内的鼎湖山,七星湖等著名风景旅游胜地,都让肇庆这座城市更加厚重,也更加立体。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广东肇庆支队调研茶园

2017年肇庆市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蕉园村正是鼎湖区文创攻坚主战场之一,以蕉园村为试点打造“岭南古树村”,让古村重新焕发光彩。现在的蕉园村内路面开阔有序,停车整齐划一,绿树成荫;村外旧321国道蕉园段经改造升级后,一改以往的杂乱现象。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广东肇庆支队调研蕉园村

“岭南古树村”的打造使文化底蕴深厚的蕉园村实现“美丽变身”,不但提升了蕉园村的旅游价值,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营商机会,真正做到惠民利民。村内还有梁氏宗祠、苏真人祠、龙溪书院及不竭泉等文史元素。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使游客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升蕉园古村的人文气息。

但是支队成员调研发现,肇庆虽然拥有非常好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但在近几年相关产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游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原来的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更多的个性化,体验感,但肇庆市的旅游资源和设施配套并没有跟上这种发展变化;二是旅游宣传平台发展不足,导致肇庆的旅游知名度不高。支队建议,肇庆可以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

普惠金融覆盖面不广,服务可得性不足

凤凰镇隶属肇庆市鼎湖区,是鼎湖区唯一的山区镇,曾获得“全国特色小镇”、“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凤凰镇以旅游为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凤凰镇部分人口外迁,逐渐有“空心化”的趋势。凤凰镇去年6月开始推动普惠金融村村通,并选择南坑、南柳两个行政村作为示范,采取了建立小额取款点、村民征信系统等措施。支队在调研中,发现了当地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所做的努力、所遇到的困难。

暑期社会实践 广东肇庆支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

广东肇庆支队调研凤凰镇

首先,山区镇空心化比较严重,10000人中实际居住的只有4000人左右,而且居住分散,用户信息采集比较困难。村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比较少,参与金融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对金融政策参与了解的积极性不高。当地有意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村委会、医疗站、小卖部设立POS机,但村民使用POS存取款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地方征信中心发展速度不快。目前鼎湖区已经成立了征信中心,方便农户进行贷款申请。但各地农村信用社正在改制,审批已经暂停。而且采集农户信息涉及农户隐私,村民大部分不愿意配合提供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信用卡过度发卡,金融风险累积。当地农村打工的青年为了短期消费、过度消费,常常盲目办理信用卡、消费贷,却无力偿还,金融机构后续催收压力大,给本就不富裕的村民生活带来重压。

最后,当地妇联、团委的助农贷款项目审核把关比较严,为了避免风险,大部分选择放贷给经济条件较好的申请者,在扶贫助农方面的普惠性不足。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支队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对县域金融的统计相当欠缺,许多指标未纳入现有的统计体系。数据采集非常困难,这在肇庆农村地区有所体现。信息数据的统计工作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基础,建议地方大力推动建立普惠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此外,开展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克服制度上、文化上、村民心理上的种种困难。最后,设立乡村综合金融服务机构,解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问题,这些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打通“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