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被五粮液碾压 洋河被逼再次提价

2017年第三季报表出炉,数据显示,洋河被五粮液彻底甩开。


洋河前三季度营收约为168.78亿元,同比增长约15%;净利润接近56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五粮液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19.78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36%左右。


让人心塞的是,洋河之前业绩曾一度超越五粮液,坐上中国白酒行业第二把交椅。如今,梦想已化为乌有,洋河更为在意的市值,现在更是不到五粮液的三分之二。


面临如此的竞争局面,洋河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

业绩被五粮液碾压 洋河被逼再次提价

直接提价​以示强硬接提价接提价 以

洋河再次把出经典手段——提价。据洋河经销商消息,自2月15日除夕起,洋河海、天、梦系列将全面上调出厂价,梦3、梦6、梦9每瓶将分别上调15元、30元、60元,海之蓝每瓶上调4元,天之蓝每瓶上调6元;另外,梦3、梦6、梦9将在配额外分别再上涨10元、20元、60元。终端价会受到直接影响。2017年已经进行过多次提价。

业绩被五粮液碾压 洋河被逼再次提价

洋河多次提价的大背景是整个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都在涨。茅台在2017年度全国经销商联谊会发布公告表示:茅台酒厂将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出厂价提升18个百分点,即每瓶从819元提高至969元,同时将指导零售价从1299元提升至1499元。各种产品供货价格上调幅度约为9%-25%;五粮液、国窖1573出厂价格也已数次上涨,零售价格到了千元左右。

对于洋河春节这个白酒市场最旺盛,同时竞争也格外惨烈的销售节点提价,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资本观察记者表示,在五粮液的全面挤压下,洋河一反酒企常规保量手法,通过涨价给予了市场强硬信号,是行险举措,也是不得不为。

朱丹蓬此前就对此有过分析,认为洋河走这一步有深层含义,第一,从产业端来看,作为白酒行业的小三,洋河与已被五粮液拉远,如何提升整体竞争力并进行追赶,还要保证渠道利润,洋河只能借助涨价的方式;第二,从消费端来看,除夕涨价其实就是博春节前25天,因为临近春节,白酒消费都会有一个大爆发,洋河希望刺激终端消费,并将旺季消费节点提前,但这一招很危险。


观峰智业集团董事长杨永华曾对此表示,如果是稀缺性涨价是合理的,如果是通过涨价制造稀缺只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他媒体报道,洋河召开春节政策说明会,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年12月20日以来,洋河春节档销售额接近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0%。如今洋河原酒年产量是16万多吨,储存能力达100万吨,不同时期,不同年份的原浆储存达70万吨。由此可见,稀缺之说,无从谈起。

业绩被五粮液碾压 洋河被逼再次提价​另外,北京卓鹏战略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表示,“涨价主要是‘节奏’问题,一种是节前通过提前控货让产品的价格顺利涨价,是酒企通常采取的措施。另一种是节后涨价,这种方式其实是给了渠道一定的让利,提高了经销商积极性,这一措施主要考验厂家的市场掌控。”洋河却险之又险的春节提价。



朱丹蓬对中国资本观察(ID:zhongguozibenguancha )记者表示,洋河的销售主要是品牌带来的,价格对销量的影响没有一般酒企大,就算销量不达预期,价格的增长带来的营收额、净利润等优质数据,也足以让洋河2018年报表变得非常好看。


提价背后是为了品牌塑造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洋河全面提价这招“险棋”效果一般,也不过是在高端白酒老三的位置上沉寂一段时间,不伤筋动骨;如果成功,将对洋河2018年业绩增长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为2018年必然有的再次提价“稳定军心”,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确立洋河品牌的高端地位,增强品牌底蕴,为日后赶超五粮液奠定基础,或者说保留火种。

业绩被五粮液碾压 洋河被逼再次提价

中国资本观察记者在多家商超白酒专柜走访时发现,许多消费者对洋河的印象就是广告砸出来的白酒品牌,尤其是蓝色经典。

洋河也尤为擅长在“档次感”上做文章,通过从不间断的广告营销试图在消费者心中塑造高端品牌的形象,从而提高销量,并维持终端价格的稳定。

洋河董事长王耀曾表示,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洋河要不遗余力讲好真实动人的好故事,让人们能真实体验到我们是有情怀、有梦想、有故事的品牌。

当然不止如此,王耀同时强调了洋河酒体上的“四感”,一是饮用过程的舒适感,二是饮用之后的轻松感,三是消费品位的档次感,四是消费体验的满足感。以此作为衡量产品对于消费者有没有价值的核心标准。

业内品酒专家表示,在体验感方面,最近几年洋河把酒厂旅游打造成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的目的地,设置了生产体验景点,举办了封藏大典等系列活动,为的就是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中国的白酒文化,培养消费者对洋河的认知,这也是其他酒企一直在干的事情;在饮用感方面,不客气的说,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和飞天茅台、普五和国窖1573比起来略逊一筹,所以,这几年洋河也在“酒感”上着力,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就是基酒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沉淀,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饮用后的轻松感方面,洋河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第一是度数,洋河产品的酒精度层次是非常丰富了,第二是,洋河主推的绵柔概念,开创先河,虽然市场和消费者习惯仍在培育,但后续发展不容小觑。



关键的就是品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价位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数据显示,海之蓝系列和天之蓝系列在同等价位的产品竞争中占据非常大的优势,市场销量也已反馈这一结论。梦之蓝却比较尴尬,有利的一方面是,2017年洋河内部统计,梦之蓝上半年增速超过40%,下半年增速超过70%,已经进入百亿俱乐部;不利的一方面是,梦之蓝分梦1、梦3、梦6、梦9、手工等不同档次,价格参差不齐,对比飞天茅台和五粮液普五,大单品认可值分散。

业内专家表示,由此可知,如果继续加强品牌的塑造,提价就不可避免,并且是一条漫长的路。2016、2017两年是白酒行业全面复苏,2018更是决战之年,洋河能否安然度过,就看对未来的规划和执行力度了。​(中国资本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