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民宿一詞,更多的是來自於英國。

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國的西南部與中部人口較稀疏的農家,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出現民宿,當時的民宿數量並不多,是採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經營方式,它的性質是屬於家庭式的招待,這就是英國最早的民宿。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民宿後來蔓延到法國,再到了歐洲,一邊跨過大西洋到美國,後來又到日本、臺灣,當今民宿已遍佈世界各地,中國近幾年更是越來越熱。談起民宿,我們談到最多的是情懷、文藝、個性、溫情。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特色是民宿的最大賣點,消費者在旅遊途中希望遇到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民宿。那麼,在准入門檻的規範下,民宿會不會失了特色,少了情懷,進而桎梏民宿的發展腳步?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伴隨著近年來民宿的持續火熱,民宿過熱、過剩,良莠不齊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也因此讓民宿屢屢遭到住客的吐槽:價格有點貴,隔音效果差,房間舒適度不夠,收費標準沒有明碼標價……如何在鼓勵發展與管理監督間找到平衡點,進而打造出現代民宿的品牌,這當是民宿發展到今天的當務之急。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這個平衡點該怎麼找?即將出臺的准入門檻清晰昭示了民宿發展的趨勢與方向:既要通過管理標準予以規範,比如安全、基礎服務、運營等方面採取標準化運作,又要在產品的豐富上充分突出特色化主題。說到底,強調個性,但需建立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上,這才是民宿發展的應有之義。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無規矩不成方圓”,借鑑臺灣等地的他山之石,這個標準的內涵還可以再豐富些。比如在臺灣,民宿經營除了安全、衛生、環境等外在的硬性標準外,經營者如何佈置房間,提供什麼樣的人性化服務等方面,業內都有相應的規範和引導。事實上,對於消費者來說,民宿是否稱心如意,除了硬件的多樣呈現,更需要溫情的特色服務,也只有提供了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服務,才能留住客人的心。

如何在特色和標準之間找平衡

更進一步講,在日本、法國等很多國家,民宿已經不再是旅遊的配套,而是成為當地的招牌,很多人就是因為特色民宿不惜跋山涉水尋訪而來。這也提醒我們,民宿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旅遊體驗,還可以成為一個地方的靚麗風景,進而提升當地的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