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进入春秋以来,楚国也像东周其他诸侯国一样,出现了不少次内乱: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楚武王为登上国君之位,就发起内乱,杀死兄长蚡冒之子而自立。楚文王死后,楚国内部两大政治势力分别拥立文王之子堵敖和楚成王,展开了一场内斗;最终楚成王获胜,登上了楚国国君之位。楚成王当上国君之后,又因年龄太小,叔叔子元把持国政而趁机作乱,想强行霸占嫂子息妫,最终被若敖氏族人所杀。楚成王末年,儿子商臣(楚穆王)为夺取君位,也发起内乱,强逼父亲楚成王自缢而死。楚穆王死后,楚国太师与太傅又劫持了楚庄王,试图作乱,最后被楚国大臣所平定……。

从楚武王到楚庄王,几乎每任楚王任内,楚国都会发生一两次血腥的权力斗争。比起东周一般诸侯国,楚国内部权力斗争显得尤为频繁。

然而,楚国虽然权力斗争频繁,却很少出现其他诸侯国所常见的、内部强大公族所发起的氏族斗争。在楚国,因个人野心勃勃而掀起的权力斗争频繁,可楚国氏族鲜少参与其中。氏族鲜少参与楚国内乱,这说明春秋早期楚国氏族力量不够强大,因而国君行政很少遭到氏族力量的掣肘。这是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期间,楚国能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然而,虽然在楚武王时期楚国就推行了县尹制,是最早对分封制作出变革的诸侯国,但是楚国对于西周所遗留下来的另一项制度——宗法制——却并没能作出彻底变革。所以,“亲亲尚恩”思想在楚国仍然大行其道。“亲亲尚恩”思想盛行的结果,就是楚国政坛要职经常被“屈氏”、“斗氏”、“成氏”、“蒍氏”等等公族占据。

楚国公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公族与公室之间早晚会产生利益冲突,双方迟早会诞生一场大决战。


然而,楚国公室与公族之间这场大内斗,来得比想象中晚得多。

春秋早期,有一支公族势力便在楚国政坛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便是若敖氏。

若敖,即熊仪,是楚国在西周与东周过渡时期的国君。若敖氏即熊仪后裔,是以他谥号作为族号。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熊仪生前娶了陨国女子为妻,生下了儿子斗伯比。熊仪去世后,斗伯比跟随母亲回到了陨国。斗伯比在陨国的生活,有些放荡不羁。趁长辈们不注意,斗伯比居然与陨国国君女儿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陨国夫人得知后,觉得女儿私通生子太丢人,便派人将这个婴儿扔在云梦泽中。

奇迹就发生在这位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被扔到野外之后,婴儿不但未死,反倒是有只母老虎前来喂养他!

这时,陨国国君前往云梦泽打猎,恰好看到了此幕:老虎喂养人类婴儿,这不是妖就是怪!胆小怕事的陨国国君,就被吓回了家。回到家后,他又与夫人谈起此事。夫人大感奇怪,便告诉他这是女儿私生子。

得知此婴儿竟然是外孙,陨国国君顿时觉得这婴儿不同寻常,马上命人将他带了回来。楚国人称老虎为“於菟(音乌图)”,称乳为“谷”,所以这位私生子的名字就叫做“斗谷於菟”。他,就是楚国著名贤相令尹子文。

子文的父亲斗伯比,在楚武王时期就成为楚国大夫。楚武王执政时,斗伯比劝说楚武王先征服随国,再向南阳盆地之外扩张,得到了楚武王采纳。最终,在楚武王末年,楚国成功让随国臣服于楚。楚文王继位后数年内,楚国就轻松地踏出了南阳盆地,斗伯比之功可不小。

楚文王死后,其弟子元扶持楚文王幼子,战胜了扶持堵敖的楚国势力,得以独掌楚国大权。但后来子元作乱,被若敖氏攻杀,斗谷於菟被楚人推举为令尹。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此后,楚国令尹一职,就几乎被若敖氏所垄断:子文之后,其弟成得臣继任;成得臣城濮大败后自杀,族人斗勃继任;斗勃被楚成王杀死后,成得臣之子成大心继任;成大心死后,其弟成嘉继任;成嘉死后,子文之子斗班继任;斗班被蒍贾陷害致死,子文侄儿斗椒继任……。

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内,楚国军政大权都被若敖氏牢牢掌控,可见若敖氏在楚国势力之庞大!


然而,若敖氏虽然强大,作为家族之长的子文却时时居安思危。

早在公元前637年,他就积极在家族内部培养接班人,试图能让若敖氏长期繁荣。在那时,他所看重的接班人是弟弟成得臣。可惜,虽然子文为弟弟创造了多次机会,奈何成得臣自己却不争气。城濮之战败后,刚愎自用的成得臣只得自杀以谢罪。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子文荐人的失误,让若敖氏的风头在楚国暗淡了不少。

成得臣死后,子文对于家族未来的前途,就更加忧心忡忡。

子文另一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名叫斗椒。从小看着斗椒长大的子文,却整天为他胆战心惊,一度建议弟弟将他杀死:“一定要杀了斗椒!这个人,长得像熊虎、声音却如豺狼。不杀的话,必将令若敖氏灭族!俗话说:‘狼子野心。’他就是一头狼,怎么能养?”

子文看错了成得臣,已经让他的声望大跌;如今因为侄儿声形外貌就判定他是“狼子野心”,就更让人难以信服。

斗勃当年,也曾说楚穆王是“蜂目而豺声”,结果楚穆王弑父继位后,却是位颇有作为的国君。就连子文自己,当初都是吃虎乳长大,凭什么到别人身上就成了“狼子野心”了呢?

鉴于以上种种,子良便对兄长这番话大不以为然——虎毒尚不食子,就因为儿子长相不好而杀了他,岂不太残忍了?

见子良不肯杀斗椒,子文为此郁郁寡欢。临终前,他把若敖氏族人聚集在一起,告诫道:“斗椒一旦执政,一定要赶快离开楚国,不要受他连累!”看到众人无动于衷,又流着泪感叹道:“鬼还知道求食,若敖氏的鬼恐怕就要挨饿了!”

斗椒的人品,其实不仅是子文一人说他有问题。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公元前618年,楚穆王派斗椒前往鲁国访问,手执礼物却态度傲慢。以楚国如今在江湖上的地位,来到已被边缘化数十年的鲁国访问,斗椒作为楚国使者,是有资格傲慢一些的。

然而,斗椒此举却引起鲁国叔仲惠伯的反感,骂他道:“这人必会灭若敖氏宗族,对他先君傲慢无礼,神不会保佑他的。”古时大夫出使他国,都要告先祖之庙而后行。因此,斗椒如此傲慢无礼,鲁国人认为他就是对先祖不敬。对先祖都不敬,祖先又怎会保佑他?

叔仲惠伯之语,不过是被斗椒羞辱之后的一时气愤,当时楚国人并不当回事。


楚庄王继位后,子文之子斗班当上了楚国令尹,斗椒作了楚国司马,年少成名的蒍贾则坐上了楚国工正之位。为了争权夺利,蒍贾与斗椒联手,诬陷并杀死了斗班。此后,斗椒当上了楚国令尹,蒍贾则升为楚国司马。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大权在手之后不久,斗椒就原形毕露了。因为深感蒍贾对自己执政构成威胁,便率领若敖氏族人,将他囚禁在轑(音老)阳(或在湖北江陵),不久后就将他给杀了!

蒍贾可是楚国司马,又是著名的楚国贤相孙叔敖之父,在楚国颇有声望。不经君命,杀死楚国司马,斗椒自知犯了大罪,索性就率领若敖氏族人驻扎在烝野(或在湖北江陵)造反,准备进攻楚庄王。

见斗椒将若敖氏族人都煽动起来,楚庄王不想楚国政坛发生大动乱,便派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王之子去做人质,向斗椒提出议和。但是,狂妄自大的斗椒却断然拒绝了。见和平解决内乱无望,楚庄王不得不动用武力平叛,率军驻扎在漳水边,与若敖氏族人对峙。

公元前605年7月,楚庄王与若敖氏之族在皋浒(或在湖北枝江)正式开战。

开战后不久,斗椒就用箭直射楚庄王,箭头居然穿透车辕,刺穿战鼓鼓架,射在了战车铜鉦之上!楚庄王性命差点就不保!众人还来不及害怕,斗椒的第二箭又已射来,同样穿透车辕,射穿了车盖!

若敖氏长期霸占楚国军政大权,在各类资源使用上都能占尽先机:各种精良武器,若敖氏家族之人自然拥有优先使用权。所以,斗椒的弓箭力道才会这么强悍,惊吓了一众楚军士卒。

眼见军队士气大受打击,楚庄王不敢再战,只得下令退军了。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只用两箭,斗椒就挫败了楚王之师,足见若敖氏实力之强!

为了鼓舞士气,楚庄王急忙派人巡视军营,宣称:“当年文王灭息国时,缴获了三支利箭,斗椒偷了其中两支,现在已经用完了!”楚庄王这招,明显是在欺骗无知的普通士卒;可不管是什么招术,在危急时刻能稳定军心的招术就是好招术。

等军心稳定下来后,楚庄王再次进军,终于一举而歼灭了若敖氏!


子文临终前的预言,终于得到了证实。曾经在楚国政坛呼风唤雨的若敖氏,一战而被灭族,可谓是惨烈之极。

然而,还有一位漏网之鱼。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子文之孙箴尹(楚国谏官之称)克黄,因为出使齐国,恰好避开了这场祸事。当他返回经过宋国时,就已经听说堂叔斗椒在率领族人造反。克黄手下人担心地劝他:“不能再回楚国了。”克黄却坚持要赶回楚国:“弃国君之命,谁还能庇护?国君就是天,天怎么能逃?”于是,他毅然回到了楚国。在回复完君命后,就主动跑到楚国司败(即他国之司寇)那里去自首。

念及子文对楚国的功劳,楚庄王将克黄改名为“生”,并将他无罪释放,官复原职。若敖氏后裔,总算是留下了一根独苗。这场内乱过后,若敖氏的地位在楚国大大降低,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荣光。

若敖氏之乱,只持续了一两个月,对楚国国力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是,若敖氏内乱却暴露出楚国一长期隐忧:受“亲亲尚恩”的宗法制影响至深的楚国,军政大权往往为公族长期霸占,造成公族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至达到能与公室分庭抗礼的地步。斗椒煽动若敖氏内乱,就是楚国公族与公室矛盾激化的典型表现。出现这样的内乱,证明楚国公族已成长为一股独立于公室之外的势力,足以左右楚国政局。

春秋之前,楚国局限于汉水之东的狭小区域,楚国发展缓慢,公族势力也无从扩张。但进入春秋后,楚国迅猛发展壮大,国内公族势力也快速成长。到楚庄王时期,公族势力发展到一个临界点,终于突然爆发,而引发了若敖氏之乱。若敖氏之乱,意味着自楚武王以来,楚国第一次遭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而这一瓶颈,成了楚国再也难以摆脱的桎梏,甚至连后世吴起变法都无法挽回——这种结局,该怪罪哪位楚王呢?

若敖氏之乱:两箭逼退楚庄王不足忧,未来近四百年受其害才是隐忧

因此,虽然若敖氏极其强大,斗椒甚至只用两箭就能逼退楚庄王之师,这都不足为虑;但若敖氏内乱所反映的公族势力日渐强盛趋势,才是楚国未来近四百年的致命隐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