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關於一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回答,但是我主要想批判一下群文件裡的那個。

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貪汙腐敗?

人口爆炸?

糧食危機?

外敵入侵?

貪汙腐敗在乾隆時期就已經非常嚴重了,乾隆生前和死後,各地叛亂不斷,但是就是不亡國。貪汙腐敗不會亡國。

人口爆炸?網上統計說,太平天國運動死了一億多人,按照這個數字,當年大清國的人口絕對是超過三億的,但是太平天國還是被鎮壓下去了。太平天國前期,滿清八旗,綠營八旗完全不是對手,等到團練起來了,這才打成平手。人口爆炸也不是王朝滅亡的原因。

糧食危機?呵呵,一片土地能生產多少糧食,能養活多少人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最清楚。

外敵入侵?1840年,英國人就打過來了,清朝愣是拖到1912年才結束。

王朝的滅亡,並不是這些原因。

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王朝的滅亡的原因是缺少足夠的可信任的管控人口。

皇帝需要大量的親信去佔據政權所有關鍵崗位。晚清訓練新軍,結果是袁世凱領銜,袁世凱領銜也就罷了,但是袁世凱愣是把新軍練成了自己的私人軍隊,滿清統治者缺乏管控人口就缺到這種程度。連最根本的軍隊都掌握不了了。

各省政權可想而知。

綠營八旗的戰鬥力真的就這麼差,面對太平天國農民軍完全不行,真的是因為人的原因?

說到底,統治階級內部是一個不斷踢人的過程,所以,隨著時間的延長,統治階級的人口越來越少,大多數人被踢出去了。

滿清早期,純種的八旗,康熙平定三藩的時候,還能拼湊一隻家奴軍隊,乾隆時期,只能綠營了,太平天國時期,只能團練了。

滿清八旗的旗人自身也不斷的被踢出統治階層。

今天的美國也是一樣。美國想要更多的利益,於是趕走了許多人,統治階級自身的人口太少了,於是就越來越力不從心。美國的改革只有一條路,擴大統治階級的人口基數。而這是不可能的。

資本是有強烈的增殖慾望的,哪裡的油水最多?當然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下層。普通人,一群死窮鬼,乾巴巴的,能有幾兩肉?

美國是無法完成真正的改革的。因為資本絕不會允許已經吃到肚子裡的利益,再吐出來還給本該持有這些利益的人,這些人也是統治階級的人口。

是他們自己把這些人趕出來的。

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現任總統特朗普是紅脖子們選上來的,這些紅脖子原本是統治階級的一員,現在被踢出來了,這些人想要拿回屬於他們的東西,不流血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謂減稅,所謂醫改,其實並不能改變統治階級人口日益減少的事實。

等紅脖子們折騰夠了,死心了,發現做什麼都無濟於事,自然就有結果的。

現在是紅脖子們還心存幻想。

戰爭起源於思想,思想起源與日常生活。

30年後的資本集團也許會懷念今天的總統特朗普的,畢竟,特朗普還是那回事。

但是統治階級就是這樣的,西方的各種書刊都說,人民群眾是愚蠢的,是群氓,其實,照我看,統治階級一樣的愚蠢,一樣的群氓。

統治階級內部明明就缺少可信任的人口,偏偏還要不斷的踢人。

統治階級內部明明知道要引入新鮮血液,但就是嘴上說說實際還是封鎖。

統治階級明明知道可以利用普通人的幻想,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偏偏就要浪費掉這些機會。

就說明末孫承宗吧,遼東的形勢,孫承宗是瞭解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人也有很多都是瞭解的,孫承宗採取的策略也是對的。但是皇帝一死,統治階級愣是逼死孫承宗。袁崇煥呢,努爾哈赤來打的時候,袁崇煥堅守不出,罵他膽小的人一大堆,為他洗地的人就說,朝廷腐敗,導致袁崇煥手上的精良軍隊數量很少,沒有報告上的那麼多。而我的觀察是,這是軍隊集體選擇的結果。

皇帝想要平定遼東,要遼東像關內一樣的徵稅出丁。遼東的人卻不這麼想。他們本身就是被徵稅被拉壯丁逼到遼東的。皇帝以及統治階級的想法與遼東的想法都是剛性的,衝突不可避免,於是袁崇煥夾在中間,也只能選擇死。

清朝的年羹堯也是一樣。所謂陝甘暴亂,要打敗叛軍,是很容易的,但是要真正平定叛亂,完全做不到。年羹堯剛有一點點想法試圖去碰一下這個問題,於是很快就被弄死了。

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統治階級就是這樣矯情,就是這樣裝逼,就是這樣作死。

統治階級自己也是知道自己在作死,但是就是沒法改變這種狀態。

其實我這個描述和英國的崛起是一個意思。

英國皇帝願意約束自己的權力,於是得到了借款,於是很多人就願意出來冒險做生意了,英國的國家國力的壯大過程是英國國王不斷的權力出讓的過程。英國的失敗呢?原本資產階級是反皇帝的,通過各種手段,奪取了權力,畢竟當時的資產階級的人口比皇家的人口多得多,資產階級能夠派出足夠數量的管控人口。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小資本漸漸被消滅,基本越來越集中,擁有資本的人越來越少,這直接導致統治階級對軍隊和政府機關的掌控越來越弱。

弱到一定的程度,就感覺力不從心了。

所謂布爾戰爭拖垮英國,其實到底是誰拖垮了英國?

只要看看布爾戰爭中英軍的成分就可以知道了。

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就南非本地那點人,怎麼可能拖垮英國?最終其實還是英國軍隊拖垮了英國。英國軍隊的人用這種方式,從貴族老爺們手裡拿一些利益而已。

布爾戰爭持續只有三年,英國投入40多萬人去和一群民兵打仗,陣亡了2萬多人。我覺得這陣亡名單上的2萬人,大多數其實也沒死。

還是跟我們史書上記載的戰爭一樣,都他媽的是假打。

只要看看歷次戰役的統計數據,感覺就跟過家家似的。其實就是英軍跟當地民兵商量好,這戰爭的輸贏其實是早就商量好的。

最後英國不得已,採取政治手段,同意了布爾人的權利,於是布爾人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滑。

布爾戰爭前期,每次打仗,布爾人死傷極少,都是英軍死傷很多。到了後期布爾人死傷很多,英軍死傷很少。布爾人的戰鬥力其實一直都是那樣的。

這取決於英國軍隊。

軍隊早期由於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向貴族老爺們要錢,於是要儘可能高的向上彙報傷亡損失。布爾人為自己戰鬥,為了宣傳,自然要儘量少報傷亡數字。

到了後期,英國貴族老爺們同意了布爾人的權利要求,布爾人的訴求已經達到,沒有必要再配合英軍演戲了。於是布爾人的軍隊就經常大敗了,布爾人的軍隊日漸減少。況且,英軍不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搞錢,於是殺布爾人的時候,自然就很殘酷了,沒錢就畢竟一肚子火氣。布爾人的實際傷亡就上去了,但是絕不會有統計數字那麼多。

但就是統計數據,南非那麼大一片土地,那麼多的人口,40多萬的英軍,最後只死了不到10萬人,而且這統計數據的水分還不算,還有那麼多的平民也統計的進去。

如果當年崇禎能容忍遼東普遍人的想法,明朝也不會這麼快就滅亡的。

布爾戰爭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就已經這樣了。

英國的退縮給日不落帝國續命50年。

美國人呢,美國人是不會退縮的,沒得選。

歷史總是這樣的,沒完沒了。

幾千年來出現的各個王朝是怎麼滅亡的?

漢獻帝想恢復漢家天下,結果響應的人很少,好不容易拉攏了一個皇叔劉備,結果劉備直接跑了。

說到底,大家的意思都已經很明確了,漢獻帝掙扎也是沒用的。

歷史上的人,極少有傻子,都是智力正常的普通人。但是時勢難違,光陰易逝。

我朝建國,一窮二白,人民群眾連飯都吃不飽,照樣能站起來。

歷史如此,無可奈何。滿眼都是無奈,曹雪芹也只能去寫一寫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