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最精銳的17個師團的最後結局,化爲齏粉,一蹶不振

日本八年侵華戰爭,究竟戰死多少人,日軍方檔案無人專心收集整理,教課書僅憑一面之詞,所以這個問題—直是一個謎。同樣的問題歐洲戰場就不一樣,《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威廉·L·夏伊勒,只是一名記者,卻能接觸到美國陸軍繳獲的485噸的納粹德國最高層的機密檔案,除此還有收藏於國會圖書館、胡佛圖書館、華盛頓國家檔案館、陸軍部軍史局等處保存的德國大量軍事記錄,作為該書的參考資料。可見人家的開放精神和嚴謹精神實在令人歎服。

二戰中日本最精銳的17個師團的最後結局,化為齏粉,一蹶不振

我們雖然無權親自考證有關侵華日軍的真實戰死數字,但要說完全無證查詢也不對,因為網上早有人披露過靖國神社裡的牌位的統計數,只不過中國人普遍不肯承認而已,因為靖國神社早已成為中國人心中的一個“鬧鬼”的地方。

其實那裡面凡是每次戰爭中有名有姓的死者一個不漏地都設有牌位的。涉及二戰期間的死亡數是: 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17175人、支那事變(中日戰爭)191218人、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2133760人。也就是說,14年的抗戰,在中國戰場上有名有姓的日本人只承認戰死21萬人不到,而在太平洋戰場上卻高達213萬多人。難道他們敢拿殉國的烈士開玩笑嗎? 難道死在更遠的東南亞、海洋裡、小島上反而更容易搞得清楚下落嗎?

21萬對213萬,這麼巨大的數字還能叫人分不清誰是主戰場,這或許是在中國才能發生的怪事。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跟蹤下述問題找出答案,這就是日本最精銳的17個常備師團是在哪裡被殲滅的? 假如連這些也不能說服人的話,人的心智確實出了大問題。

1888年,日本陸軍將國內原有的六個按地域劃分的鎮臺改稱師團,序號從第1至第6,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這七個師團是日軍最老牌師團,後來一直被日本陸軍視為第一等師團,裝備優先保障 (一個師團約1.8萬人左右)。從甲午戰爭起至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又成立了第7至第18師團。佔領朝鮮後為彈壓當地又建立了第19、第20師團。序號從7至20的師團,被日軍視為第二等師團。“大正裁軍”時這類師團解散了四個,剩下10個同原有的7個一等師團加起來共十七個師團,稱之為“常備師團”,是日陸軍最精銳的師團(空軍和海軍除外),它們總要調到最重要的戰場上去作戰。

1、近衛師團

近衛師團太平洋戰爭中在印尼的Sumatra島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2師團,近衛第3連隊的主力移駐到Andaman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Sumatra島。師團分散在島的各地,準備迎戰美軍的登陸。但是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第1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局一直不見好轉。第1師團就受命被調入萊特島。1944年11月1日,第1師團奇蹟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登陸,準備北上以卡里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佔領了塔克羅班地區。11月5日美軍和第1師團在李蒙峽谷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1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著狀。然而最終第1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1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1945年1月,撤離該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第1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3、第2師團

太平洋戰爭一爆發,第二師團立即被配屬給今村均中將的第16軍。1942年在攻陷爪哇之後,被命令在當地警備和掃蕩。但是,第二師團被捲進了與其命運相關的所羅門群島的戰役。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攻堅戰,才是第二師團惡夢的開始。為了奪下瓜島的飛機場,作為先遣隊,第二師團派出了以步兵第4連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青葉支隊(支隊長:那須弓雄少將)。為了與此配合,川口支隊(支隊長:川口清健少將,福岡的第35旅團為基礎)和青葉支隊一同在瓜島登陸。9月2日,第一次瓜島機場爭奪戰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10月初,第二師團主力在瓜島成功登陸,於24日和25日進行了第二次總攻擊。然而得到的又是慘敗,並且以那須少將為首,步兵第16和29連隊兩個連隊長都戰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連隊連隊長又戰死了。這就意味著在瓜島的第二師團失去了他們所有的步兵指揮官。再加上食物和彈藥的補給已經完全被切斷。“瓜”島變成了“餓”島(日語中,“瓜”的發音和“餓”的發音相同),不斷有士兵餓死和逃走。日軍大本營終於決定中止瓜島爭奪戰,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島的第二師團的殘餘部隊直到1943年2月才全體正式撤離。之後,第二師團在菲律賓被重建。1943年9月開始被任命擔任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警備工作。1944年,第二師團被投入到緬甸戰場,但是作戰還是失敗了,1945年2月,第二師團被英國趕出緬甸,最後在西貢想盟軍投降。

4、第3師團

第3師團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參加了大陸打通作戰(一號作戰)。我們稱之為豫湘桂戰役。這次戰役分為第一期京漢作戰和第二期湘桂作戰(日方的叫法),而第3師團參加了湘桂作戰。這個作戰的宗旨是:確保從漢口到越南的鐵路沿線,破壞在中國華南地區的B29的機場。作戰成功了,最後師團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5、第4師團

第4師團太平洋戰爭初期參加了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之後曾一度回國整編,1943年再次被動員,被派往印尼擔任Sumatra島的警備。最後被派屬給第15軍進駐在泰國。不久在泰國Lamphum向英國東南亞軍區無條件投降。

6、第5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鬥。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蕩,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師團主力在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師團長山田清一由於師團傷亡太大在投降時切腹自盡。

7、第6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第6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最初大本營有將第6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師團主力被派往所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連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到為中心的中部所羅門群島。隨著遭到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連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6師團為主力的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所沒有采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美軍班的澳大利亞軍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6師團發起攻勢。第6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就在這時候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了。

8、第7師團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初期,第7師團還是在北海道擔當他的防衛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連隊為基幹而組成的一木支隊(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爭奪瓜島的飛機場。一木支隊的先頭部隊與8月21日在灘頭陣地上全軍覆沒,支隊長也被當場擊斃。之後和第2師團的川口支隊一起登陸的第二梯隊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出征的旭川第28連隊的2507名子弟兵中僅有143名生還。之後第7師團的主力被派往北千島,還是回到了防衛北海道的這個起點。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9、第8師團

第八師團(弘前師團)通稱:杉,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在菲律賓的呂宋島激戰中繳槍投降,投降時所屬部隊:第41軍。編成時所轄步兵聯隊:第5聯隊(青森),第17聯隊(秋田),第31聯隊(弘前),第32聯隊(山形),投降時所轄步兵聯隊:第5聯隊(青森),第17聯隊(秋田),第31聯隊(弘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派出了新編成的第4混成旅團(以第17步兵聯隊為核心)作為先鋒,師團主力與1932年4月派駐滿洲並參加了熱河作戰。1937年正式被命令派駐在滿洲,關特演(關東軍特種演習)中也有第8師團的身影。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還是繼續在滿洲駐屯。在這期間,1939年步兵第32聯隊(山形)被編入第24師團。

日軍在太平洋方面節節敗退,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1944年7月,第8師團被派往日美決戰的主戰場之一的菲律賓。師團主力前往呂宋島,而以步兵第5聯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高階支隊(支隊長:高階於菟雄大佐)被派往萊特島之後全軍覆沒。師團主力作為振武集團(後改稱第41軍)的中堅力量,長期和美軍對峙。但是在美軍的強大火力下,第8師團只能龜縮在馬尼拉以東的地區拼死抵抗,不久就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10、 第9師團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最初,第9師團是被準備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佈防的。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沖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沖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製了以第9師團為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部分部隊從臺灣調往菲律賓後,在臺灣產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臺灣,儘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1945年4月,美軍跳過臺灣直接攻擊沖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臺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臺灣無奈的投降了。

11、第10師團

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預定是派往臺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拼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但是呂宋島全島的日軍投降還是9月2日的事。

12、第11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11師團還是在滿州駐屯。1944年2月,第11師團和第1師團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調出來,編成了第6派遣隊並派往關島。這支部隊後來改稱獨立混成第10連隊,在關島全軍覆沒。之後,師團在滿州駐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師團和第57師團(弘前)一起被調回本土。第11師團駐守在四國,準備和美軍的本土決戰。在準備中,第11師團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13、第12師團

1936年4月第12師團奉命到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的第14連隊被編入新設的第25師團。在滿州期間,第12師團的主要任務是討伐當地的抗日遊擊隊。1944年11月師團被派往臺灣。第12師團從朝鮮釜山經海路前往臺灣,途中載著第12師團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的潛水艇擊沉。1945年1月,雖然遭受了一定的損失,第12師團主力陸續到達臺灣,在臺灣西海岸擔當防衛。就這樣,這支生力軍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在臺灣無條件投降了。

14、第14師團

1940年8月,第14師團被任命在滿州永久駐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國大陸。太平洋戰爭爆發,經過了關特演(關東軍特別演習),師團依然在滿州不動。然而以瓜島的敗北為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上開始節節敗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營策定了絕對國防圈(千島列島、硫磺島、內南洋“馬里亞那諸島—卡羅林島—馬紹爾群島”、西新幾內亞、緬甸),但是要守這麼漫長的防衛線,太平洋上現有的兵力是不夠的。所以在滿州駐屯的第14師團被抽調出來派往帕勞群島。第14師團在1944年4月末到達帕勞群島。師團主力擔任帕勞本島的防衛任務,而步兵第2連隊負責擁有機場的佩裡留島的防衛任務。帕勞群島的南端的安加維爾島的防衛則是交給了步兵第59連隊第1大隊。1944年6月美軍攻佔塞班。進入9月美軍加強了對帕勞的轟炸。9月15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開始準備在佩裡留島登陸。1944年11月20日,日軍守備隊的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連隊長)向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訣別電報之後切腹自盡,到11月20日為止第14師團共抵抗了70天。與此同時,安加維爾島的守備隊約1200名官兵在第81師約2萬名美軍的猛攻下,33天后全軍覆沒。在帕勞本島的師團主力雖然沒有遭到美軍的攻擊,在飢餓和空襲的威脅下也損失慘重,無條件投降對他們來說是種解脫。

15、第16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16師團被編入在進攻菲律賓的第14軍(本間雅晴中將),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各島的討伐戰,之後便在菲律賓駐屯。到了1944年,第16師團移駐到了萊特島。10月12日麥克阿瑟率領著盟軍開始在萊特登陸。駐守在萊特的只有第16師團,勢單力孤,阻擋不了美軍四個師的攻擊。第16師團集中兵力死守著塔克羅班機場,但是沒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奪回機場的戰鬥也失敗了。大本營決定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不停地向萊特派遣兵力。萊特島的攻防戰持續到了12月,日軍傷亡慘重。12月15日,美軍在明德羅島登陸成功,把戰火燒到了呂宋島附近。而萊特島的決戰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大本營命令在萊特島的日軍“自給自足,永久抗戰”,而這時第16師團也沒多少有生力量了,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裡展開了游擊戰。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的內部資料,第16師團共有13778名官兵參加了萊特島的戰役,其中戰死13158名,倖存者僅620名。牧野四郎師團長也在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到來前5天戰死了。

16、第19師團

1938年隨著張鼓峰事件的爆發,師團立即被派往前線。然而隨著日本在中國這個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營方面不願將事件擴大也為了避免對蘇開戰(實際上一點便宜都沒沾到)而於7月26日命令第19師團立即開回駐防地。之後,蘇軍得勢不饒人連下張鼓峰的要地,出於無奈第19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擅自命令向蘇軍還擊。戰鬥持續了11天,第19師團雖然堅守了陣地,但是損失將近20\\\%的兵力,於8月10日宣佈停戰。太平洋戰爭中第19師團依然在朝鮮半島北部擔任防衛任務。1942年9月步兵第74連隊(咸興)被抽調編入了第30師團,師團於1944年12月進駐菲律賓的呂宋島。師團主力屬於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中將),擔任林葛安灣北部的聖菲爾南多地區的防衛工作。1945年1月9日,第19師團在林葛安灣迎擊了前來登陸的美軍。但是美軍無論在兵力和火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將第19師團趕進了北部的山嶽地帶。當第19師團正準備展開游擊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17、第20師團

1942年年底,第20師團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前線。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師團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機場的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築道路。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裡守備的第80連隊混戰成一團,儘管自然條件惡劣但師團主力還是拼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20師團的退路。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2月底到達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後等待第20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師團長片桐茂也在維瓦克附近戰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止,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的原因,第20師團變得進退不得。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為了得到部隊的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7月開始第20師團在飢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為死傷慘重,戰鬥減員嚴重,於8月3日終止了戰鬥。之後,師團在飢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登陸時,第20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瘦骨嶙峋的骷髏了。

結論: 日本戰前17個常設師團,到投降的時候在中國戰場上的只有一個第3師團,在日本本土的也只有第七師團和第11師團(從東北調入),其它14個師團全部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損失或者最後投降。戰後的日本,為什麼能服服貼貼地聽美國的話,這個答案我們也同時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