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回到母校,高中老师让我给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时,特地嘱咐我多分享语文学习的技巧。前几天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网友们都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高考语文考题:

不是一般人能考好的。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有一个学妹曾向我请教文言文阅读考满分的学习方法,我告诉她,我在小学刚毕业时的假期就已经开始尝试读红楼梦的原著,上初中时所有课本上的文言文都能够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读懂全文,老师一叫我起来翻译段落,我就能够非常顺畅地给大家解读段意。

她非常震惊地说:“原来你从小学就开始准备语文高考了!”

我笑笑,没有这么夸张,但也的确不是那么容易。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公布,2017届起,高考语文以180分的满分成为高考单科分数第一大户。政策已经摆在这里,没有人愿意再打无准备的仗。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他表示: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对学生来说,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迫在眉睫。现在阅读的要求已经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对于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学好语文、考好语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未来的高考走向中,语文将成为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因为这是一个无法靠“刷题”和“补课”来学习的学科。每一道题,都在考学生十八年来积累的文学素养。

来看一下今年北京语文高考题目,感受一下: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这些题目给我们透露出几点趋势。

第一是,高考语文越来愈重视课外阅读,如果课外没有读过这些书,那你在考场上看到这样的题目恐怕要被吓出一身冷汗。相反,如果你很熟悉这几本书的情节和人物,那么这些题目,就是送分题。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题目在告诉我们,语文作为我们文化的学科,与高考的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靠高中三年就能准备好的,它的考试范围也绝不是我们高中三年的那几本教材和制定阅读书目,它真正要考的,是一个学生长到18岁,这十几年间的文化素养积累。

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从我们会识字、能够对语文进行深入学习的时候。

怎么准备呢?——读书,大量地、有方向性地读书。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我很遗憾地告诉这群高中学弟学妹,语文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想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就一定要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用尽一切努力,不带任何功利心地去疯狂积累文学素养。多积累一天,就多一点考出高分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从我们刚开始学会运用自己的母语时就开始的。当我们在小学一年级学会了拼音之后,我们就需要运用这个语言的工具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长远发展的奠基石,读得越多就积累得越多,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就更强,就更容易在语文考试中感觉到得心应手。

但语文考试最难的一部分在于,长达十几年的投入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成效来。在高考语文成绩出来之前,我与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我在十二年前爱上阅读时,也并不知道高考语文是什么样的套路。

有不少人因为不能在考试中看到成效,所以不继续坚持去做。一天不读书、两天不读书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一年不读书,三年不读书,那么你在语文高考这场比赛中,早就找不到起跑线了。

高考语文备战回忆录: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十二年

只有将阅读变成一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一种像吃饭摄入营养,然后长高、长壮一样自然的事情,你才能够真正从其中获益。当然,没有家长会每让孩子吃一顿饭,就去量一下有没有长高,因为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次间断,都可能错过孩子的某一个发展关键期。换句话说,尽管不能很快看到成效,但也绝不能轻言放弃。

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考试似乎无处不在。学校里,社会中,任何涉及到竞争的地方,就会有考试。但是有的考试是可以靠考前突击的,有的考试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败。语文,就是这样的一个考试。你能走多远,得多少分,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拿起或放下书本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