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最专业的儿童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家庭教育秘籍、最搞笑的亲子趣事分享,尽在成长悦读家!


刚转入新学校上二年级的儿子突然对上学这件事情产生了抵抗。从每天自己背着小书包催着妈妈快点送自己去上学,到现在的磨磨蹭蹭就是出不了门,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像往常一样,把电动自行车推出门,将儿子的书包接过来放在车筐里,儿子却迟迟不愿意坐上后座。时间已经晚了,我有些生气,但还没有来得及发火,便听到儿子小声请求:“妈妈,今天你能开车送我上学吗?”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困扰我近一个星期的难题,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了起来。我几乎在瞬间就懂了,儿子早上对上学积极性不高,就是因为我骑电动车送他上学这件事情。儿子转入的新学校是一所私立小学,这所学校虽然算不上贵族小学,但就读的孩子大多是非富即贵。像我这样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几乎是不存在。

我想起来前两天接儿子放学的时候,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跟儿子挥手说“明天见”,然后跟着妈妈坐上了自家的车。我骑着车刚离开校门时,儿子的好朋友降下车窗,大声呼叫着坐在我电动车后座的儿子,冲他挥着手。可我似乎没有察觉到儿子热情地回应,他只是用手拉紧了我的衣服,把脸埋在我的背上。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这种现象是儿子转学前不曾有的。之前就读的那所小学就在我们的社区里,交通并不方便,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骑车或步行接送孩子上学,偶尔到了道路狭窄堵塞的路段,孩子们在自行车和电动车上甚至还可以聊聊天。

思绪已经千回百转,身体的动作却没有停下来。我摸摸儿子的头,向他承诺,下午的时候一定开车去接他。为了让儿子少走一段路,我像往常一样把儿子送到了最接近学校大门的地方,看着他以最快的速度拿过书包冲进了学校,我的心情有些复杂。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我猜测,儿子产生这种行为和想法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害怕跟自己的同学们不一样,引来异样的眼光。孩子们开始校园生活之后,每天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学,自然而然关注得更多的也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从家庭进入学校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那就是从一个小环境的中心人物变成了另一个大环境中无关紧要的人物。

孩子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找到自己的伙伴,建立起亲密的友情,然后在集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在这一时期,任何来自外界的肯定,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相反,任何来自外界的怀疑与否定,都会让孩子感到难受。

有的时候,孩子提出超过家长承受范围的要求,并非因为孩子虚荣或者讲究排场,耐心深究一下原因,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害怕和自己的同龄人不一样。

大家都是坐汽车上下学,而儿子每天都搭电动车,难免会引来大家异样的眼光,这无疑会让儿子感到难过。毕竟是在转学初期,我需要帮助儿子更好地融入集体,让他在新的环境中有安全感。即使开车对我来说更加不方便,我也愿意换一种方式接送他。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也许当孩子们对一些物质有着莫名的执着,也并非他们虚荣,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群体中显得与众不同,引来歧视的目光。例如,孩子一定要买耐克和阿迪的运动鞋,只是因为其他的孩子都穿这两个牌子。家长如果误会和指责自己的孩子虚荣心太强,那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心里更加难受。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但,孩子如果真的感到“自卑”,那又怎么解决呢?

我想,不愿意坐电动车去上学的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穷”遭到了同学的歧视,使儿子感到了自卑。如果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可能就需要和儿子好好地谈一谈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攀比、歧视这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对贫富差距形成正确的认识,孩子很容易产生优越感或者自卑感,无论是那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我想让儿子明白的第一件事是,要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他现在所拥有的物质条件都来自于上一辈甚至几辈的积累,无论生来拥有多少,都已然是一种馈赠,总好过一无所有。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比他拥有得还少的人,我们的生活里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流离失所,就已经比太多人幸运。

他是怎样的幸运,他生活在了一个可以有很多选择的家庭,他可以选择去学费更贵的私立学校,他的父母可以选择骑电动车或者开小汽车送他上学。而这世界上,还有太多家庭处在“别无选择”的状态。无法选择更贵的玩具,无法选择去更远的地方旅行,甚至无法选择去一家体面的餐厅。

永远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就会拥有更多幸福和快乐。埋怨、自卑,除了让自己失去得更多以外,不会起到别的作用。因为生来就确定的家庭背景,是无法改变的。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只会浪费更多原本可以用来改变和创造的时间。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我想告诉儿子的第二件事是,虽然家庭背景无法改变,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一颗种子无法决定自己是被撒在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石缝中,但它可以不断汲取天地之营养,坚强面对风雨,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孩子大可不必因为物质条件而感到骄傲或卑微,因为这些物质条件都来自于父母,与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孩子真正应该在乎的是,自己最后长成的形状。

能在或优质或恶劣的环境中,尽己所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样才是最让人佩服的、最了不起的人。他大可不必自卑,只需尽力去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成长,让内心的那颗小苗长成让自己也羡慕的模样。

孩子“虚荣”的背后,可能是害怕与同伴的不同

最后,我还想让儿子知道,物质并非衡量一个人财富的唯一标准。越富有的人并不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而是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选择。他可以选择穿便宜的地摊货,也可以选择昂贵的高端订制。我相信,这样的人,即使是穿着10块钱一件的T恤走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也一定充满了底气。

因为让他骄傲和自豪的是他本身,而并非他的万千选择之一。

但我们总是需要,跨越这些物质的迷障。识人如此,交友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