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滬浙行"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劉照普 | 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6年第39期)

G20杭州峰會甫一落幕,江蘇新晉省委書記李強便奔赴上海和浙江學習取經,開啟了長三角省級主政官員人事調整後的黨政高層互訪、交流和對話的序幕。這是他繼首次率江蘇黨政代表團赴西安考察蘇陝扶貧協作後的第二次出省外訪。兩天的行程安排密集而緊湊。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

9月18日下午,江蘇省委書記李強(中),省長石泰峰(右)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上海美團大眾點評網考察。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左)陪同。 朱江 攝

李強在交流中提出,滬蘇浙三地發展稟賦各異,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特別是上海科技教育發達、科技創新能力強;浙江市場活力強、商業模式創新走在前列,這對實體經濟基礎好、製造業發達的江蘇是最需要學習和借鑑運用的。

江蘇省委決策諮詢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系主任鄭江淮教授認為,長三角作為中國最富庶和最發達的地區,在世界級城市群的競爭中,擔綱“龍頭壓陣”的作用,必須減少因內部競爭而產生的內耗,共享合作應對世界級挑戰;同時在國家戰略安排上,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趨向勢在必行,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時期,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結構必須錯位協同發展,取長補短,達到良性的區域均衡發展格局,避免產業同構現象發生,以形成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

9月18日晚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前左),省長石泰峰(後排中)率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浙江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考察。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車俊(前右)陪同。 朱江 攝

把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是新時期新階段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而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地位和“全球城市”的新節點,正在引領長三角這個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航向,而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三個中心”建設是國家對上海的佈局和定位。

5月11日,國務院正式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長三角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上海為中心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明確提出“上海要提升全球城市功能”。而不久前,上海對外披露《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前瞻性規劃了上海這座“全球城市”的新定位。

9月18日至19日,江蘇省委書記李強、省長石泰峰率領江蘇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和浙江學習考察,會見滬浙黨政高層、參觀考察有代表性的企業、召開學習交流座談會等。

江蘇如何更好地對接上海這個長三角“龍頭”?如何真正領會上海創新發展的實踐經驗及推進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正是江蘇黨政代表團一行學習考察的重點。

9月18日下午,江蘇省黨政代表團首先來到上海市長寧區創業社區,考察了美團大眾點評網和“可可空間”眾創基地漕河涇站。美團大眾點評網是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擁有近6億用戶,日訂單量早已突破1000萬單,去年交易總額超1700億元,該企業的成長曆程,讓參觀者見識到了互聯網新經濟的強大力量。

隨後,江蘇黨政代表團又來到作為上海眾多眾創空間之一的“可可空間”漕河涇站,該眾創基地以“基地+ 基金”模式,為從零開始的創業公司提供辦公空間、 創業社區、創業輔導、培訓及投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已累計孵化企業60餘家,代表團深入考察了基地裡的一大批互聯網應用企業、機器人與智能化企業、醫療健康服務企業,詳細瞭解他們創業創新的路徑模式。

結束上海考察後,9月18日下午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浙江杭州。

9月18日晚,江蘇黨政代表團考察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9月19日考察了阿里巴巴集團、夢想小鎮、杭州醫惠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團等。在阿里巴巴集團,江蘇黨政代表團通過大屏幕觀看了該集團旗下淘寶網、螞蟻金服等公司全球實時交易情況,聽取了阿里巴巴集團產業規劃及與江蘇開展合作的情況介紹。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徐工集團瞭解到,今年7 月,他們與阿里雲聯手打造的中國工程機械首朵“工業雲”正式上線,“互聯網+ 雲技術+ 製造”變革在徐工集團落地,部署在阿里雲之上的“徐工雲平臺” 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第三代前沿信息技術,具有“平臺化、可配置、多語言、高併發、高擴展性”特點,可接納全球用戶的訪問及在線互動,真正實現基於“雲技術”的全球開放共享,讓世界成為徐工實驗室。

李強書記說:“江蘇製造業發達,產業基礎好,希望‘阿里雲’這朵雲在江蘇上空多飄出一些合作共贏的成果來。”

江蘇黨政代表團還考察了杭州市餘杭區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並參觀了夢想小鎮的互聯網村、天使村等創業空間。

這個夢想小鎮是李強在擔任浙江省長期間首倡併力推的“特色小鎮”代表,由他親自圈定命名,定位於“互聯網創業小鎮”和“天使小鎮”雙鎮融合發展,鎖定互聯網創業和天使基金兩大產業門類,確定“智慧融合”發展路徑,入駐創業項目已達550 多個。一支以海歸系、阿里系、浙大系、浙商係為代表的創業創新“新四軍”在這裡不斷集結壯大。

杭州醫惠科技以簡約智慧醫療為理念,全面構建面向醫院業務、基礎衛生、居民養老和健康管理的可及連貫智慧醫療健康服務系統,通過新技術不斷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吉利控股集團從冰箱配件生產起步,目前旗下擁有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倫敦出租車等品牌,連續4 年進入世界500 強企業,在海外建有近200 個銷售服務網點,構建了全球造型設計體系。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長期生活在浙江溫州,他告訴記者,江浙兩省雖然一衣帶水,互相毗連,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多區別,比如浙商喜歡抱團發展,蘇商喜歡單打獨鬥;浙江經濟以民營為主,江蘇經濟國有化比重較高;浙江經濟快速搭上互聯網快車,現代服務業發達,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外向型經濟發達,嚴重依賴製造業,互聯網新經濟薄弱,雖然江蘇也出現類似蘇寧雲商互聯網企業,但體量遠遜於阿里巴巴。

基於此,李強書記在此次考察時稱,蘇浙兩地發展稟賦各異,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特別是浙江市場活力強、商業模式創新走在前列,這對實體經濟基礎好、製造業發達的江蘇是最需要學習並借鑑運用的。

江蘇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研究人員對記者說,江蘇如何接軌上海自貿區、科技創新和“三大中心”建設,如何學習“浙江經驗”,能否推動江蘇製造業與互聯網經濟融合發展,實現結構轉型升級和互聯化改造,同時順應長三角一體化的整合步伐,成為江蘇能否“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以及突破新一輪發展瓶頸的關鍵所在。

李強帶隊江蘇省黨政代表團長三角“滬浙行”,凸顯了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江蘇尋求發展路徑轉型的迫切心理,以及攜手兄弟省份互利共贏發展的大勢所趨。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江蘇省經信委瞭解到,江蘇以全國1.1% 的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7 的工業增加值。今年上半年,江蘇全省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6.7%,增速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0.3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21.8% 和73.8%。江蘇通過實施企業裝備升級和互聯網化提升兩大計劃,製造業和互聯網融合創新得到大力度推進,創建示範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的企業不斷增多。

儘管江蘇在製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新經濟獲得大力發展,但今後力度和趨勢還要加強。7月23日,李強在江蘇省委第十二屆十二次會議上指出,江蘇今後要把經濟發展的重心、資源和空間轉移到發展新經濟上來。新經濟主要有三個支撐,一是新技術,二是新產業新模式,三是新要素。在新技術上,首先技術水準要領先,通過新技術轉化應用實現領跑;在新產業新模式上,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能夠促進和引領產業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在新要素上,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術、運用新資本新模式的人,要大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創新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志彪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江蘇經濟發展路徑和特色小鎮建設,學習只是一種借鑑和認識,不是替代和模仿。江蘇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絕不能照抄照搬浙江模式,應該突出江蘇特色走差異化路線,江蘇尤其是蘇南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是基於大規模連片化的製造業模式,與浙江“一鎮一品”的塊狀經濟和專業化發展模式有極大差異,因此,江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任務也更加繁重和緊迫。

一位長三角政情觀察人士認為,下一步,長三角三省一市的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和合作發展將取代以往的激烈競爭與趕超,整合與融合、分工與協同將是主流和趨勢,過去的態勢是以競爭為主,現在則是要在互利共贏和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現融合發展、加強創新和整合。江蘇將會進一步深化與滬浙在協同推進國家重大戰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體化發展及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

2016年第39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