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直到九十年代末还有食品安全质疑

老报点评:如今可口可乐面临全球销量下滑,想来百年老品牌也着实很心酸。将近一个世纪可乐都是时髦饮品,聚会没有可乐就像没有酒一样。七八十年代可乐进入中国却差点腰斩,各种曲折之后才重新回到中国人面前。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最初惨淡经营

可乐本身是一种挺奇葩的发明,1886年当咳嗽糖浆调制出来却没有一点抑制咳嗽的作用,加了碳酸变成了饮料也并没有一炮而红,头几年是惨淡经营,被发明人当个副业干,如同咱这里卖大碗茶一样。后来火了之后也不是因为加了什么作料,而是用了专业商业营销措施。说实话,可乐那个味,从没喝过的人很难一次爱上。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抗战时期街头的可乐广告

中国市场之所以用重新回到这个词,是因为1927年可乐曾经进入过中国。初期叫蝌蝌啃蜡,民国很多翻译就是这么任性,拿魔温(No1)、塔利丰(telephone),不够他们嘚瑟的。蝌蝌啃蜡一出来,名字怪异无比,又是个新饮品,销量可想而知。后来改了名字才扭转局面,可口可乐这个名一直用到现在。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上海曾有完整的可乐生产运输链

当时可乐总部设在上海,也是上流社会的饮品,解放后可乐撤出中国,对普通人影响也不大,原本就没喝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可乐生产线与美国同一生产标准,解放后被拆解运往北京,组成了新的生产线,产品叫北冰洋,不算打广告。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可乐和美军紧紧联系在一起

70年代开始,中美两国关系升温,1976年可乐总裁主动找来,希望能在中国生产和售卖可乐。且不说那时候两国还没有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个可乐在那个年代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饮品了。首先有美军的地方就有可乐,对美国兵的宣传普遍丑恶,现在把美国兵的东西弄过来,你要干什么?其次可乐代表美国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引进可乐可是有一定政治风险的。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第一条生产线设在烤鸭厂里

负责引进可乐的是中粮进出口食品集团,顶着很大压力在78年年底签订了可乐的贸易协议。建厂时又遭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反对,卖国、洋奴之类的批评不绝于耳。随着中美建交,终于在81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可乐的生产线。说来寒酸,生产线的厂房还是人家烤鸭厂给的。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初期加了甘草等中药

如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你喝可乐,会发现有浓浓的中药味,加上颜色跟中药汤一样,喝起来简直像喝药。你不知道的是,当时中国地区的可乐里真加了甘草、桂皮、桂油等中药成分,这个算是个中国特色。原因一是口感本地化,二是说明虽然是外国饮料但我们加了中国的药材,三是可乐公司买这些药材每年要花3-4亿人民币,谁赚谁亏还在两说。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83年一度禁止销售

即便投入生产,各地的反可乐潮仍不时出现,深圳、广州都有人反对建立分厂。一度还出现了可乐含咖啡因,对人体有害的说法,导致可乐整体停产。这个事差点闹到国家仲裁,但最终经过各方面协调,可乐得以在中国市场恢复销售。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带中药味的可乐已成为回忆

老报点评:如今买一瓶可乐很容易,但在四十年前却要历经磨难。曾经可乐那股浓浓的药味也随着回忆渐渐远去。

高逼格怀旧,远不止玩具糖块小零食,都看到这里了,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来一发吧。

读老报:九十年代可乐为什么有股中药味?重返中国市场曾历经磨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