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很多人都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非名校的人学金融?

西天蜗牛


你想想为什么历年高考状元大部分都去了经济,管理,金融?因为这貌似很高端很上档次。

二本三本就更不用说了,各种管理,金融应有尽有,还不是为了招生?

但是客观的说,金融行业需要的人不能仅仅是从这四所名校来的,要不然肯定不够。而且也有利于这些学校的学生多一个就业渠道。没考上好大学不代表不能学自己想学的专业。

所以二本三本开设金融学专业是有必要的,不能仅仅说含金量不高或者不出名就否定它的所有的作用。


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敬请关注。

关于金融,确实流传着不少说法,“北清复交之下无金融”,这个说法是有的,不过这是一个很“高端”的说法,是指要学金融专业,最好到北清复交这种顶尖名校去学,才能学到真本事,才能进入高大上的金融机构工作,也才有好的“朋友圈”,最终,才能大有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金融圈流传着一个更广泛的说法:西财之下无金融。意思是,要学金融,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就是底线了,这个其实是结合学校名气、实力与专业实力,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的。从专业实力看,西财金融是比较强的,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学校整体实力一般,综合来看,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认可度还不错。但如果再往下的学校,金融毕业生的认可度就差了。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景色)

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基于金融专业的“高大上”来说的,都充分透露了金融专业就业需要学历背景“高大上”的特征。其中的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金融这个行业,总体而言,属于虚中有实,以虚为主。一方面,高端的金融岗位,比如金融工程类的设计开发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比较复杂,需要接受过良好教育和严格训练的人才,才有能力做好,无疑,一流名校的毕业生是最合适的了;另一方面,作为服务性行业,也需要良好的学历背景获得客户认可乃至青睐,所以金融业从业的特点就是高学历和名校化。

然而,就读名校的毕竟只是少数人,而金融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前景广,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大。

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是将社会冗余资金聚集起来,然后投入到最佳的资金需求的领域,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最终增加社会的总福祉,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要件之一。

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来说,金融是应用经济学下面的一个分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这是基于其学科特点和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而言。由于我国的金融行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可以预计,在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学金融专业的人才也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学习金融专业,能进入名校当然是很好的,但毕竟竞争很大,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进去的。如果想学金融,怎么办?当然只能是进入非名校了。

由于金融的热门,加上行业可以预见的广阔前景,更重要的是,前些年“金融从业人员待遇优厚”的说法到处流传,受到这种诱惑,很多人对金融充满了憧憬,很多学生念本科选择了金融,或者考研跨专业考了金融,使得学金融专业的人数迅猛增加,名校的容纳量是很有限的,大部分人也就只能进入非名校学习了。

其实这样是好事。金融作为一个重要行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它当然需要大批名校的精英,但更需要一般的金融从业者,名校毕业生固然可以在行业里发挥较大作用,非名校毕业生同样也会有自己的位置。学金融,能进入名校,当然是很好的,但即使进入了非名校,只要你喜欢这个专业,喜欢这个行业,一样可以学好,一样可以做好。名校不是,也不会是学习金融的唯一途径。

个人观点,及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博雅燕园


清北交复的确是鄙视链顶端,也是通行全国的硬牌子,但金融业和很多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有地域性质的。

地方金融机构往往会偏好本地的院校,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江西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前者在全国银行系统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后者更不用多说,分数线也可以媲美几所顶尖院校了。


青梅煮酒侃大山


提问者,你把中国人民大学置于何处?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又叫“专业”),应用经济学A+高校有三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人文社会学者李新峰


首先,这四所学校毕业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就业选择中的地域性很强,比如在东北,财经金融类东北财经连211都不是,但东北地区只认东北财经。上海地区的外资投行除了交大 复旦 同济之外,只收上海财经的毕业生。

所以,二本三本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可能不是外资或中资大公司的选择,但国内很多中小型金融企业或者非金融企业中的与金融相关岗位,还是有着很大的需求,存在即是合理。


金钗1981


银行是百业之母,金融乃产业之父。我国地广人多,经济规模庞大。各种金融机构数量巨大,从业人员更是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巨量的从业者数量 ,单凭985、211高校的相关毕业生都不能够满足需求;更何况清北复交呢?因此,我认为题主的这种说法反映出一些关于金融行业的片面论调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以我家儿子求职经历的现身说法来谈谈自己的的看法吧!我儿子从小有绘画的爱好。进入高中想学美术考艺术院校。结果第一次毕业考试离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有一步之遥。他不甘心补习再考,最终与理想依然失之交臂。不得已选择了北方一间民办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就读。儿子爱读书愿吃苦,他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参加了软件开发和其它几个培训班,还把英语六级也考过了,想干程序员。他读大三的时候他伯父家堂哥升任地方银行地市级分行行长。我们想让他进银行系统工作。他报考了建行本省分行与软件开发有关的技术性岗位,并在就读城市参考;然后又报考了他堂哥所在的地方银行并回省城参考。两家银行笔试面试皆过。他选择了堂哥不在的建设银行签约,岗位是销售方向。现在已经开始实习,毕业后将签署劳务合同成为建行正式员工。一个想走艺术道路的学生,被迫学习电子商务,改道软件开发,落脚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这过程曲折离奇还有些奇葩。也说明非金融专业而与之沾边的学生,都可以进入金融领域就业的。也说明金融行业的人员需求是巨量的,非几间为数不多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满足需求的。这几年金融行业脱实向虚、变招圈钱乱像丛生,风险积累过大,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迟滞因素。国家已着力解决上述问题。相信像我儿子一样的广大金融从业者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557445168无影无痕


金融是百业的血液,没有金融就没有百业的存在,试问,各行各业那个行业能离开金融行业!所有行业的终极目地都是奔钱而来!

学校开设金融课程,学者无数,研究金融,研究金融规律,研究钱的由来!研究信用的由来,不外乎都是为钱而来……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物质及其丰富的时代,现在的市场已经完全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现在我们缺的不是物而是钱,而钱的规律金钱的秘密却永远说不清道不明,各大院校开设金融也是情理之中,谁研究出了钱,谁就能在社会立足

楼主说的除了哪几所高校再无金融我完全不赞同,也完全不认可……只能说这三家高校的金融毕业生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并不代表其他高校的金融研究不厉害……

如果把赚钱的多少作为衡量金融研究成功的标准,可能我也算研究比较到位的!我做金融培训一个月开15堂课可以盈利10万……

相信很多搞金融研究的并没有我赚的多,所以赚钱多少并不是金融研究领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我们看的应该是金融研究带给国家什么?带给民族什么?所以……


研究生育儿


首先,金融学科属于前沿学科,一开始只有北清复交这种名校才有比较雄厚的师资,才交得起金融学科,但是当前随着各个大学开始设立金融学科,学术基础越来越好,金融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一般的学校学习金融。

其次,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一开始是很小的,所需的从业人员也比较少,北清复交以下很难拿到offer,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体制越来越健全,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需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北清复交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金融行业成为热门行业之后,各大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增加规模和效益也纷纷开通了金融学科。


偷吃的鱼儿


金融靠书本学的只是二流人才,一流是天分加社会历练,小学毕业不一定比哈佛等名校差的多的是!


雁归巢17


这几个学校也就是买文凭的,翟天临好样的,数学19分,北大博屎💩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