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何「七」

人們愛講天有“七星”“七宿”;人的感情有“七情”: 喜怒憂思悲恐驚;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 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商;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人有“七竅”。佛塔有七層、天上七仙女、世間有七珍(金、銀、琉璃、碎磲、瑪瑙、琥珀、珊瑚)、七情六慾、三魂七魄、七出、七七四十九天……

七夕何“七”

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於中國的情人節。

稍查證些資料,便可知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係密切,但本無情人節之意,更多意義上是乞巧——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甚至後來延伸出求子的內涵。

這一日本是屬於女性的節日,她們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男子怕只是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而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七夕應被稱為“女兒節”。

七夕何“七”

不過託白居易的福,七夕成了定情的代名詞,從此再也擺脫不了“情人節”這個並不是很準確的標籤。於是乎,如今仍辣麼多的痴男怨女樂此不疲,在農曆七月初七這天,“葡萄架下訴衷情”。

今天我們不爭論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的問題,我們來探討下,古人為什麼要將女子乞巧的活動設定在農曆七月初七,這個雙七的日子呢?

根據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會。”這一記載提到了七月七日夜,卻並未解釋為何。

民間還有另一版本的傳說,原來天帝本意是讓牛郎織女“7天相會一次”,結果傳話的烏鴉聽錯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會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礎上,隨後還演繹出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

七夕何“七”

無論如何,七夕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中國僅有的幾個純陰曆節日之一,不屬農曆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而定,有明確的座標意義)中的任何一個。除了“夕”能勉強與月亮產生些許關聯,並無天文學上的解釋。

那麼,惟一的解釋,便是“七”與其他數字不同。

“七”大概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比如對北斗七星的信仰: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

七夕何“七”

古人將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認為這七種天體的運行,賜予人間以光明、溫暖和生命;它們晝夜交替,人們隨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人世間神秘而又緊密的聯繫,促使人們產生對代表這七星辰的數字七的崇拜。

除此之外,“七”與“期”同音,給人以時間感。這要追溯至女媧娘娘,據說,她創造蒼生時,在第七日造出人來,初七為“人日”, 一日雞、二日狗、三日羊、四日豬、五日馬、六日牛、七日人。七於是成為時間循環往返的週期,七還代表人。

七夕何“七”

七月七日,也便是人生人,象徵生命的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此外,“七”與女子息息相關。《黃帝內經》中將七定義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數:女子七歲齒更發張,二七發育有了月事,三七四七都是身強體健之時,五七身體漸漸衰弱,六七開始生白髮,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終止。

七夕何“七”

加之,“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這種重疊數字記憶的習慣,使得七月七變成一個合乎情理的節日。

正如《太平御覽》卷三一中記載,“七月七日為良日”。漢武帝便是出生於七月七日,“景帝嘗夢高祖謂己曰;‘於美人生子可名為彘。’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武帝於猗蘭殿。”除漢武帝外,北魏武帝也是七月七出生。魏晉時,七月七日要聚會遊樂,這天也是天宮神仙聚會之時。

七夕何“七”

這樣一來,七月初七既是人日,又對女子意義非凡,兩個吉祥數字疊加,七夕乞巧祈福順理成章。

說到底,七在中國古代人文觀念中,意義非凡。

人們愛講天有“七星”“七宿”;一週有七天;人的感情有“七情”: 喜怒憂思悲恐驚;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 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商;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人有“七竅”。

佛塔有七層、天上七仙女、世間有七珍(金、銀、琉璃、碎磲、瑪瑙、琥珀、珊瑚)、七情六慾、三魂七魄、七出、頭七、七七四十九天……

不乏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七步成詩等文人美談,文學作品總亦出現七劍下天山、江南七怪、全真七子……

七夕何“七”

不過另一方面,與“人日”、“七夕”中的數字“七”所關聯的喜慶的氣氛剛好相反,七又常常是人們忌諱的數字,與喪俗有關。

因為在佛教中,有釋迦牟尼面壁七天頓成正果之說;而萬物由地、水、火、風、空、識、根七種本原生成。人生有火、水、羅剎、刀杖、鬼、枷鎖、怨賊其中災難,人死後,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就連佛塔,大多也是七級浮屠。

七夕何“七”

中國傳統中的“做七”,指的便是去世後每隔七天舉行一次祭禮,一共舉行七次,即“七七”四十九天。按照迷信的說法,人死後7天就會轉生,每7天為一期,期滿後會再降生,所以死後第7天要為亡者設立靈座。如此這般,七期為限,四十九天後除靈。

還有一種迷信說法是,亡魂通往陰間的路上有層層關卡,每過7天要過一道關口。為亡者“做七”,實是為了護衛其順利到達陰間,免做孤魂野鬼。在第五個“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為隆重。

《易經》把數字“七”當作冬夏的分界,而民間則把“七”之“切斷”義,與砍頭、死人聯繫起來。如,古人把處斬犯人選在七月,故七月死人特別多,也就被人們認為是陰氣最重的月份,於是又被附會為鬼節。

七夕何“七”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又很忌諱數字“七”:給人送禮時忌諱七件或七樣,飯桌上的菜決不能是七盤,在挑選良辰吉日時除開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某些地區,農曆的七月初七為凶日,忌婚假,有七月初七,迎新嫁女避節之說。“逢七不歸”的俗話,指的則是封建社會對婦女有“七出”的戒條,犯了七條就要被休回孃家。

總的來說,“七”在中國既代表了吉,又有不詳之意,不可謂不神秘,同樣,在歐亞大陸許多國家,七同樣也是個神秘的數字。

在西方的神話中,人類的誕生同樣與“七”相關。不同的是,在西方“創世造人”傳說裡,人是上帝在第六天造出來的,而第七天是休息日。因而有一週七天之分,星期日為安息日。這本是猶太人所堅守的一種習俗,現在已變成全球通用。

七夕何“七”

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常採用“七”來規範人的道德行為或歸納歷史人文景物、宗教儀式等,如七大美德、七宗罪、七重天、七大聖禮。

猶太人特別重視七,大約3000年前就把七稱為奇蹟數。除此之外,基督教中的主禱文分為七個部分,聖母瑪利亞有七件歡樂之事,又有七件悲哀之事。

古巴比倫王國的建造者閃米特人也尊七曜為神,認為他們輪流執政,主宰著人間的滄桑變化。以七為大,造七座壇、獻七份祭禮、行七次叩拜等。他們在巫術咒語中也常用到“七”。

七夕何“七”

七是它們,它們就是七。

躲在深深的地下,它們這些七。

待在高高的天上,它們這些七。

它們在地穴中的一處顯露出來,它們既不是女,也不是男。

它們是毀滅性的旋風,它們沒有妻子,也不育子孫。

它們不懂得仁慈和同情,它們不理睬祈禱和哀懇。

它們是繁育在山上的馬,它們以萬分的敵意對待眾水之神伊亞。

它們的威力很強,為了給人們造成不幸,它們守在路上。

它們是如此邪惡,如此不吉,就是它們這些七,這些七,七啊七!”

古希臘人也認為,人的年齡每七年遞增一次,胎兒每七天為一個成長週期,治病時每七天一個療程。

伊斯蘭教中,天堂分為七層,依次為純銀、純金、珍珠、白金、紅寶石和不可企及、無法言喻的聖光構成。在聖光構成的聖堂,有無數天使,天使有七萬個頭,每個頭有七萬張臉,每張臉有七萬張嘴,每張嘴有七萬條舌頭,每條舌頭講七萬種語言,千言萬語,同聲頌揚最高的主——安拉。

猶太人、阿拉伯人至今仍喜歡以七起誓,在尼泊爾,年滿七十七歲七月七天的老人,被敬為德高望重及新生的開始,要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

而當今以七為吉,民風最盛的,非伊斯蘭國家莫屬。在伊朗,新年時每家案頭都要擺上七樣喜慶吉祥物品拼盤“七欣”。

七夕何“七”

日本人喜歡向七福神祈禱賜福;美國波音公司各類飛機的型號都是“七乘七”,組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七氏飛機家族;美國人多信奉七為幸運數……

《速度與激情》以第七部華麗謝幕,保羅以特殊的方式和影迷告別,這一鏡頭留給影迷無限的懷念。諜戰影片《007》以數字為名,成就了一段不朽的票房神話。最有影響力的,恐怕就是曼聯七號,從貝斯特到羅布森、從坎通納、貝克漢姆到C羅,薪火相傳……

數字七在許多民族都具有神秘意義,這已毋庸置疑,但為何具有神秘意義的問題,卻從未取得過一致意見。

七夕何“七”

中國的“七曜”天文說,並不能讓所有人都信服。因為古希伯來人和巴比倫人,在早期,只有極為膚淺的天文知識,不可能透徹地瞭解七大天體,巴比倫人的情況亦與此類似。因此也有一種說法是,“七”的象徵意義,應是源於人們對太陰月的劃分。

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看來,七,是三與四之和。而三和四,是兩個神聖的數字,能滿足畢達哥拉斯定律的兩個最小正整數(三的平方加四的平方等於五的平方)。同時,數字七作為陽數中的第二大數,被稱為少陽,是一個穩定數態。

在從一至十的數字中,唯有七既不是其他數字的倍數,也不是除數,同時它還是一個素數,且正七邊形是一個不用尺和圓規就畫不好的正多邊形,因此,它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