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让家长头痛的孩子,教育专家却说这类孩子最有出息,你怎么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全然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也各不相同,或乖巧听话或调皮好动。那孩子个性化好不好呢?

一位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孩,从小表现优异,参加过艺术团的演出,广告拍摄、节目主持人选拔等有意义的活动。

正当家长对她寄予厚望时,她却“偏离了跑道”。矿课、厌学、上课看闲书、做作业漏题等等,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老师三天两头向家长告状,家长不问原因就采取“监管“措施。

不让孩子外出玩耍,却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女孩反而变本加厉,不但更加厌学而且不打招呼,就自个儿出去玩上半天,孩子令父母焦急万分。

无独有偶,许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不听话,常常做事先斩后奏,如明明没上课却不告诉家长,自己利用半天的时间出去玩,或去游戏机房,对家长的责问爱理不理…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这些被家长称为“有个性”,被老师认为有“问题“的孩子,都没有什么大毛病,与同年龄孩子相比,他们的社会经验比较丰富,智力水平高、接受新潮思想快,思维更趋向成熟,很多孩子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大多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了然无趣,或者听懂了课程,如果根据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他们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但是若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做是小毛孩,用单一的教育手段对他们控制、强自他们听话,反而会激发逆反情绪。

这类让家长头痛的孩子,教育专家却说这类孩子最有出息,你怎么看

静暖是一所权威艺术院校的美术生,她的成功似乎出于偶然,其实却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静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静暖眼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过了五年。

静暖天生活泼好动,自读书以来,上课总是安静不下来。她常常手里拿着某个东西搞小动作,时常是一面小镜子,或一支笔。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拿钢笔在书上搞“创作”,书上、作业本上、甚至墙壁上,常常留下她的“创作痕迹。因此她听课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升入高二年级后,老师多次找她谈话,效果甚微。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静暖的自信心每况愈下,整天没打采的。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师正在画室看美术考生学画情况,静暖闯进学校画室,当她发现那位老师后很难为情,但不久就被画室中陈列着的历届美术考生创作的精美作品吸引住了,而且看到同学们手中拿着画笔,专心致志搞创作的样子,静暖的眼睛似乎绽放出渴望的光芒。那位老师观察到了静暖的变化,便对她说:“如果你喜欢,可以从现在开始,跟着美术老师学,时间还来得及。”

从那一天开始,静暖第一次拿起了画笔。在美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有时间就往画室跑,她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学画上。

虽然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功,静暖却乐此不疲。她的画作渐入佳境,不仅在技法上进步很快,而且创意独特。

静暖在学画的过程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各科学习成绩也得到迅速提高。当然在静暖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始终配合默契,不失时机的因势利导,终于使静暖从精神状态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后来,静暖参加美术资格考试测试合格,成绩名列前茅。6月高考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美术学院。

静暖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性化教育案例,她上课喜欢玩东西,静不下心米,这是她的弱点。由于在某一段时间内她的弱点被强化,她都处于一种失落迷茫的心境。这不仅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消磨了她的斗志,甚至是摧毁了她的自信心。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一蹶不振,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后来老师抓住了她对绘画好奇的契机,激发她的兴趣,挖掘她心灵手巧的潜在优势,将她好动、喜欢乱画的弱点,变成了善于绘画优点。并着意在教育的过程中,打造她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品质,使她的优点不断得到强化和迁移。

试想,人们如果没有充分关注到静暖的个性特点,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怎么能够点燃她的智慧之火呢?诚然,注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将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在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不可分的。个性鲜明直接地体现为人的独特性,面“独特”本身就有“不同”、“差别”、“突破”、“超越”之意,表现出与创新相同与相似的目标和含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孕育创新,个性就是创新。

这类让家长头痛的孩子,教育专家却说这类孩子最有出息,你怎么看

在某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们正在让“小不点“们做“找家家”的游戏黑板上画着一块草坪、一条河以及一棵树,讲台上放着一堆动物脱具,其中有小白兔、小鸭子和小猴子。

老师出完题目后,“小不点“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老师让一位男孩上了讲台,看上去很机灵的小男孩,此刻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把小白兔放在河里,小鸭子放在草坪上,而猴子则在半空中。

其他小朋友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纷纷按不住地要求上来纠正男孩的错误。老师让一位女孩上台,只见她很快就把小白兔放到了草地上,让小鸭于游进河里,而猴子回到了树上。

哗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老师高兴地奖给了她一个红五星。恰在这时,刚才那个犯了“错误”的男孩,突然站起来大胆发言:“老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说是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很热,小白兔在草地上玩得满头大汗,它实在受不了,就跑到河边,它一看小鸭子那么舒服地在水里游,也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而鸭子虽然自己会游,却救不了小白兔,所以它就爬到岸上拼命呼叫, 小白免落水啦,快来救呀!树上的猴子本来挡不住炎热,正躲在那里打瞌睡呢,突然被喊声惊醒。一看情况危急,就一下子从树上跳了下来,所以在半空中......”。

这个游戏的答案,本来很简单,但却不唯一。根据自己亲眼所见,或者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经验,做出判断固然无误。小女孩便是从她所获得的知识中知道,小白兔、小鸭子、小猴子应该在哪里,这个“应该”就是经验,但她没有想到经验以外的东西。但小男孩却用他的答案,让人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看来,在“对”和“错”这种简单判断以外,确实还有很多不能用经验、知识来鉴别的问题,其奥妙在于想象的空间,而个性化的孩子往往想象丰富。这使我们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儿时的“愚蠢”一居然会爬进鸡窝学母鸡孵小鸡其实,正是这一系列的“出奇”,才使他们比常人有更多的“异想天开”,从模仿到想象、从想象到发现、从发现到发明,成为世界“发明大王”。

这类让家长头痛的孩子,教育专家却说这类孩子最有出息,你怎么看

所以说个性与创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制造者都具有的个性特征,让孩子在千篇一律的教育中成长,又怎么让孩子想法与众不同、独立思考、思维创新呢。有个性说明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在于想象,更懂得不走寻常路,独特的个性是创造家的生命,没有个性,会让一个创造家失去亮点,变得平庸无奇。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并非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与其他孩不一样,也并不是件环事,关键是大人要了解孩子,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些独特表现,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切忌千篇一律让孩子念书、逼孩子学技能,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多学点新知识,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聊聊天,你那“个性”的孩子,或许会告诉你很多你想不到的趣事。总之,了解、注重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势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