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在財會領域,有一句老話“會計越老越吃香”,因而財務、會計之類的專業和職業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成了香餑餑,被視為鐵飯碗。似乎只要年齡到了,經驗也就豐富了,資歷也就夠了,崗位也就升了,工資也就漲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其實,這種認識雖說有些偏激,卻也不為過。財務掌錢,對企業的資金鍊負責,重要性毋庸置疑。會計挺重實務的,誰計算器按得快,Excel表格做得好,報表做得溜,誰的競爭優勢就越明顯,老油條當然秒殺小萌新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即使是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也還是這麼認為的。可是,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了!

如果你的認知還停留在幾年前,你會發現當今的職場越來越難混了,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技能,已不再是吸金利器。

你似乎,還有被清退的風險!

是的,

你如果不適應新規則,

就註定被新規則淘汰。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1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顛覆行業

計算機技術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互聯網+”更是顛覆了各行各業的傳統模式。以會計為例,只會敲計算器,就像敲算盤一樣已經過時;會做一兩個報表,都還達不到是會計最最最基本的入門要求。

不乘風破浪,就被浪淹沒。

2人工智能取代基礎職業

近期人工智能可是引起了廣泛熱議,在最新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也高調亮相。可以預見,只要極短的時間,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勝任技術性、操作性的人力工作了。關鍵是它們做得快算得準,還不要工資,也不用休息,又不必花心思管理。

你是老闆,你選哪個?

3各領域深化改革

要說今年政策變動最大的,就是財務領域了。從會計從業考試取消風波再到會計職稱體系調整,無不說明了准入門檻的提高,也說明了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其他領域像證券、司法等,也出現了相似的改革情況。

你想考個從業資格證然後慢慢養老,

已經沒有機會了。

4基層飽和,競爭激烈

很多領域的基層人才早已飽和,還要面臨人工智能的衝擊和後備人才的湧入,想要圖個安穩還是趁早別做夢了。人工智能在技術操作上遠優於你,後備人才又有與時俱進最新的知識體系和思維觀念。

你啊,難,難,難!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前幾天網上瘋狂的在討論90後的人應該有多少存款,對於小編來說存款增長很堅挺一直是0,對於90後年薪百萬的註冊會計師而言,這卻不值得參與探討。

但對於一些職場人士而言,能否繼續“愛崗敬業”都是未知數了。

  • 01 25歲正該闖,多少職場人卻倒下了

每天忙忙碌碌做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不用思考太多也不用學習太多,像機器似的運轉就行了。兩點一線,一日三餐,工作就這樣一直下去,生活也這樣一直下去。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這是你一廂情願,公司可不樂意奉陪到底。面臨技術革新和市場衝擊,公司也要考慮如何生存如何盈利。

有的公司選擇了轉型,有的公司選擇了換血,對於沒有太多競爭力的老員工而言,這就尷尬了。論年齡無優勢,論拼勁無優勢,論專業無優勢,出路也就只有清退了。

  • 02職場變遷快,不進則退

我國每年應屆大學生數量年年新高,這還沒算上專科、中專、成人專科、成人本科、碩士等各種畢業生群體。

很多職場中人也才畢業沒幾年,剛畢業那會兒還沒打算好未來的路怎麼走,就被快速捲入某行業,現在又將被無情推出。很多人擇業圖個簡單安穩、體面多金,就從事這個職業了。

其實對於很多老闆來說,你沒經驗不要緊,只要你願學習、有潛力,我可以給你這個機會。可如果是換做一個只想著做些基礎工作混日子的人,老闆願意給這種不思進取的人機會麼?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即使在一線大城市很多基礎崗月薪也才3000—5000之間,既然做的事情都一樣,老闆為何不把機會留給薪水要求更低、態度更積極、發展潛力更大的實習生呢?

試錯是正常的,但要善於總結加以改正,而不是麻木地將錯就錯、不思進取。職場是殘酷的,你如果自己都不努力,就不要怨天尤人。

  • 03儘早認識職場危機

很多人其實也很努力,甚至於天天加班,但其實只是在一個平面上努力(就像驢拉磨),從未對自己的現狀進行反思做出調整。很多行業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高級人才匱乏,低端從業者卻又氾濫。

剛開始的時候也許你也一腔熱血,今年我要考過這個證,這個月我要讀完幾本書,甚至於週末我還要去報職場技能班。可工作漸漸忙了起來,本質上是由於自己的惰性,像溫水煮青蛙似的慢慢地就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和優勢。等你醒了,已經沒有優勢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沒有高學歷,沒有高含金量的證書,沒有在高水平的崗位上有過工作歷練,這些在旁人看來一眼就洞穿的劣勢,卻被很多像她一樣的財務人選擇性忽視。

眼界多高直接決定了你拼搏的動力有多大,忽視自己面臨的職場危機,你就將無路可走。沒有高學歷,沒有高含金量的證書,沒有高級崗位歷練,沒有複合型能力,這些本可以改變的地方,你卻選擇性忽視了,最終耽誤的只能是自己。

  • 04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每個人都有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力,也需要對自己花費的時間買單。那些月薪3k+和3w+的人,我不否認有各自資源、機遇的區別,但更多的區別在於他們的學習狀態。

你又是如何處理時間的呢?更多的用於看書考證,還是刷劇發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通過微信群認識一個言職課堂的學員,創業兩年小有成果,每天還要抽出兩個小時來學習張校長的《財務報表分析精要》。

還有一位是備孕媽媽,在孕產期還在學會計學知識,已經報名了新一輪的初級職稱考試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他們尚且如此努力,如你、如我不思學習,還在抱怨社會不公職場潛規則?職場最大的規則就是優勝劣汰,走出舒適區吧,在學習中成長為職場的常青樹。

  • 05把自己打造成複合型人才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財務人的職場危機,說白了就兩點:

一、知識不夠,二、能力不夠。

知識決定了你能站多高,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因此擺脫職場危機,走出職業瓶頸,首先還是在學習上。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如果你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一直比同行精深,同時還擁有所處的行業知識,這樣是不是就不畏挑戰了?再學點管理學知識趕上了升職,也許就變成同行擔心被你清退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工業化時代分工高度穩定,每一個領域都相對獨立、發展緩慢,一個人學完自己細分領域所有知識的線性成長路線,能夠把自己培養成相關領域的專家。

但在“互聯網+”的智能時代,你有信心比機器人掌握的知識更多更快?百科全書式的人才已經不再適應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了。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多學點知識,多長點能力,把自己打造成複合型人才,在職場競爭中就多了一分優勢。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哪一個老闆會嫌棄自己的員工會得太多呢?

你入選第一批將被清退的職場人?(深度解讀:2018年職場危機)

言職課堂邀請大學教授和創業大咖,

研發了各類實用型複合型職場進階課程。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