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臺媒: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蔡英文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民進黨當局“打假新聞”的動作,已來到空前的高峰。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只要在公開場合,再三強調“假新聞”對臺當局的傷害。民進黨“立委”指控藍營製造假新聞。臺當局“行政院”則早就成立“實時新聞澄清專區”,還醞釀修“國安法”等來對抗假新聞,新任調查局長也以“清查爭議訊息”表態上任。

民進黨本身就是“假新聞”的製造者

近日,“行政院”鬧了個大笑話。“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細數自五月成立新聞澄清專區以來,已經查到七百多件假新聞,平均一個月近一百八十件。但不到半天,就被發現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假新聞”,澄清專區的新聞稿,是從一月初開始公佈,“行政院”只好公開道歉,說自己“算錯了”。

從卓榮泰“算錯了”的例子,其實很能說明定義“假新聞”的困境:這樣的錯誤,可能是故意為之,也可能是不小心算錯。但故意和不小心,由誰認定?誰又有能力查證?連“行政院”都會犯這種錯,蔡當局如何定義哪些是假新聞?哪些應受罰?

臺媒: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再從“行政院”的澄清專區內容來看,也不完全是針對“假新聞”,有的是政令倡導,有的是觀點不同的論辯,有的則是補充說明。其中甚至還有對輿論“評論”的響應,按照卓榮泰的說法,豈不是連輿論對政策的不同意見,都叫做“假新聞”?都是蔡當局要消滅的對象?簡直荒謬。

臺媒: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蔡英文

民進黨可說是輿論操控的專家。事實上,假新聞或爭議新聞並非現在才出現,在野期間的民進黨,本身就是眾多“假新聞”的製造者或受益者;許多社會運動、群眾運動的要求,乃至民進黨發動的諸多議題,恐怕都符合如今民進黨當局的“假新聞”定義。明知荒謬而為之,顯見問題並不單純。

民進黨“打假新聞”三大的目:

說穿了,“打假新聞”的目的:一是模糊施政不力焦點:將所有批評都定義為“假新聞”,就不需其他的說明,只要“打假”就好;二是控制言論:拿出“假新聞”標籤,甚至祭出法律手段、動用武器,就可阻止批評,輕則製造寒蟬效應,重可打擊異己;三是塑造一個更大、更明確的敵人:“假新聞”的製造者是邪惡的,自己自然就是正義的一方。因此,儘管民進黨從未拿出證據具體說明藍營製造了什麼假新聞,但利用假新聞議題,輕易塑造了對立的雙方,而民進黨就站在道德正確的一方。

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臺媒:打“假新聞牌”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陳水扁

這樣的手法,並不是民進黨第一次使用。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執政時,在朝小野大的背景下,民進黨開始妖魔化“立法院”。首先是操弄“在怎麼野蠻”議題,然後宣揚“國會”的不可信任,進而推動“國會席次減半”。簡單說,就是扎個稻草人作為攻擊對象,自己則站在道德的高點,轉移施政不力焦點,打擊政敵,達到政治目的。

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面對孱弱的在野黨,民進黨已沒有操作“在怎麼野蠻”的空間,於是將矛頭對準輿論,大打“假新聞牌”。假新聞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民進黨把“稻草人治臺”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假新聞並非不存在,面對更快速傳遞信息的網絡世界,是否應該“修法”因應,是可以討論的議題,但假新聞不能由執政當局認定。民進黨當局將自己視為“新聞真假的裁判者”,且無限擴充假新聞的定義,背後的政治動機,令人無法苟同。更何況,許多假新聞不就是蔡當局製造的?陳水扁捏造的“南線項目”,就堪稱臺灣地區領導人級假新聞的經典案例。

從“在怎麼野蠻”到“打假新聞”,民進黨把“稻草人治臺”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惜用盡各種手段,也要達到其政治目的。但這完全背離負責的執政黨應遵循的價值。(編輯 韓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