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一出 戏救活一个剧种,险遭扼杀的《 十五贯》后来何故轰动全国?

五十年代,昆曲《十五贯》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时,卖座奇惨,偌大的剧场只有四、五排观众。但去北京后却一炮打红,成为震动剧坛的杰作。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十五贯》又名《双熊记》,是清代朱素臣著名的传奇作品,该剧反映的是:无锡肉铺老板尤葫芦借得十五贯本钱作生意,他对女儿开玩笑说是卖她的身价钱,女儿信以为真,当夜逃走。深夜,赌徒地痞娄阿鼠闯进尤家,为还赌债盗走十五贯钱并杀死尤葫芦,过后反诬告苏戍娟犯了谋财杀父罪。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戍娟出逃后,与不相识的客商伙计熊友兰同行,邻人发现产生怀疑,而熊身上正巧带钱十五贯,于是两人被扭送县衙见官。知县过于偏执,听信诬告,定成娟勾奸夫、盗钱杀父之罪,判苏、熊二人死刑。监斩官况钟觉得内中有冤,力争缓斩。他详细调查,发现娄阿鼠破绽,继而又乔装算命先生。套出娄阿鼠杀人的口供,最后将娄带回县衙,升堂问罪,澄清了黑白是非,使杀人者伏法,蒙冤者昭雪。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这戏初到北京在内部审查时,戏剧界部分权威评论家看了摇头,说这个戏是宣扬冒险主义,况钟仅凭几 个疑点,就在已经判刑监斩的情况下,要为案犯翻案,岂不是太冒险了?当时在《戏剧报》工作的张郁认为这是一个好戏,况钟宁愿承担查不出真凶受牵连丢官的风险,决不放过一个疑点而错杀无辜,这正是他与以过于执为代表的草菅人命的官僚主义者们的不同之处。一些同志支持张郁的意见,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夏衍同志向总理汇报,并安排剧团到中南海演出。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十五贯》演出,大为赞赏。派人到剧团传达3条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第三,对剧团要奖励。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险遭扼杀的《十五贯》后来何故红火全国

总理看了该戏大为赞许,认为此戏不但对全国反对官僚主义、提倡调查研究有教育意义,对挽救昆曲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于是,总理亲自在紫光阁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座谈会,发表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讲话。这样《十五贯》一下子就轰动了全国,成为解放后戏曲艺苑中一朵奇葩,载诸史册。后来,昆曲《十五贯》被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影片在全国公演;此剧也曾被诸多剧种广泛移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