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1957年,為了支持新中國的水利事業,全國各地的水利精英們齊奔三門峽,修建了萬里黃河上第一座水利工程。60年後,當年的建設精英們,如今都已白髮蒼蒼,他們過得怎樣?10月28日,重陽節當天,近千名三門峽大壩的老建設者被召喚而來,他們步履蹣跚地回到了故地,看一看當年揮灑青春的地方,共同回憶激情燃燒的歲月,場面溫馨而感人。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時任水利部長傅作義等參加大壩開工

重聚:已隔60年 青絲換白髮

20世紀50年代的新中國,為了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全國各地的水利精英,齊奔三門峽,歷時4年修建了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這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那時候的三門峽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三門峽市也因此建市。

青絲白髮轉眼間,驀然回首,幾許滄桑在心頭。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已經慢慢的老去。有一部分在三門峽安居落戶了,也有的隨著單位調往外地工作,也有的建設者在大壩工程結束後轉回了家鄉。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當年的建設者已經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為了紀念三門峽建市60週年,感恩那些當年為三門峽大壩建設和三門峽經濟騰飛做出貢獻的勞動者們,天鵝號遊輪在九九重陽節之即,發起了“不忘初心、故地重遊·圓夢天鵝號”的公益活動。經過多方長時間尋找,最終有近千位三門峽大壩的老建設者重聚黃河畔。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重陽佳節,千名老建設者們重聚三門峽大壩

上午11時,“天鵝號”遊船停靠三門峽大壩景區,建設者們登上他們揮灑青春的地方,感慨萬千。當年的滾滾黃河因三門峽大壩的興建在這裡變成了高峽平湖,壩下的中流砥柱石依然不屈的屹立在那裡。

憶往昔:艱苦不說苦

85歲江運東和84歲的丁隆光夫妻,建壩時他倆都在專家工作組擔任口語翻譯工作。

“門板支起來就是一張床,睡的是草蓆,但大家沒有絲毫怨言,一想起支援國家建設,什麼艱苦都忘到腦後了。”如今,兩位老人已在三門峽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對這座曾經陌生的城市,注入了深厚的情感,見證了三門峽的發展與變遷。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一路欣賞著黃河兩岸綿延不斷的如畫風光,和當年大壩建成前做對比,老建設者們無不誇讚三門峽的巨大變化。

很多古稀花甲的老建設者感慨:“從原來的小木船,到單層鐵船,再到現在的坐著這麼豪華的遊輪來這裡看風景,黃河旅遊也從傳統走到了現代。”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下午,天鵝號遊輪載著老建設者們從三門峽大壩返回,老建設者們一邊用餐一邊欣賞著表演,三門峽豫劇院的豫劇老師們、三門峽文化藝術院的書法家們為他們送上了精彩的文藝表演。

遊船停靠在一號碼頭後,老人們在甲板、船舷上紛紛合影留念,這是隔了半個多世紀的重逢,或許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再看一眼老同事、老戰友的機會。

這一批人成就了一座城

轉眼60年過去了,這些來自全國的建設者們留下的功績,給三門峽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美麗的天鵝湖(網絡圖)

三門峽大壩建成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庫區蓄水時,黃河便在三門峽谷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從三門峽大壩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間,碧波粼粼,一望無際,似天池銀河。兩岸青山綠樹,綿延不斷,山光水色,相映如畫。春秋冬三季,野鴨成群,大雁結隊,珍貴的白天鵝飛翔在藍天碧水之間。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壩洩洪放水,怒濤翻卷,峽谷轟鳴,水花飛濺,彩虹凌空,蔚為壯觀。站在三門峽大壩上可飽覽"不盡黃河滾滾來"的雄偉氣勢。

60年後的重逢!青壯時他們建起黃河第一大壩 歸來時已滿頭白髮

網絡圖

三門峽大壩也為後來的丹江口、小浪底、葛洲壩、三峽等大工程的修建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沒有這些老建設者就沒有三門峽的今天,發起重陽節公益活動,讓分散全國各地的老建設者重聚首回憶青春歲月,這樣圓滿大團聚的機會真的不多,我們也想讓這些還健在的老建設者們有機會也更有權利乘坐豪華遊輪來見證三門峽建市60年的豐碩成果。”活動的主辦方,北方遊船總經理、天鵝號遊輪船長趙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