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上海方案給我們的啓示

高考改革,上海方案給我們的啟示

近期,新高考方案引起廣大網友的極大興趣,談高考,議高考,高考的改革確實牽動千家萬戶,和考生和家長和學生的未來和基礎教育都會有關係。前面我們談了北京方案,北京作為教育的高地,其方案一定會成為其他省份的風向標,我們說北京的方案較為平和,改革平穩。上海作為教育的前沿,改革力度會更大一些,很有必要對上海方案做一討論,看看我們關心的一些問題是如何處理解決的。

上海方案依然是考試方式和錄取方式兩方面的變化。在考試上,文理不分科,採取的是3+6選3,三門統考科目分值150分,選考科目每門70分,高考總分660分,這一點和北京、浙江都不同,為什麼要確定為70分,這可能與上海選考科目等級賦分有關,選考科目同樣是按等級賦分,上海的等級為11級,等級少,分差就小,總分設定小,還是為了降低分差,即一分段學生人數不希望太多。英語一年兩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還有就是綜合素質評價,要在高考錄取中發揮作用,將高校將做參照,這些變化不大。

高考改革,上海方案給我們的啟示

不同的是,第一,上海在對選考科目可能出現的人數集中問題及選考科目上的投機做了限定,當然,按照學生自主發展的思路,這不能叫投機,也不能認為學生功利,這是學生的選擇,只是我們這種計劃經濟的思維要變革起來,有點焦慮和不安。但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即,就是學生是真實選擇的,但某些科目報考人數會少一些,可能影響這些學生的賦分,怎麼解決?上海出臺了《上海市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建立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為使學生選學選考情況與國家專業人才選拔培養需求更加匹配,意見明確,建立選考科目保障機制作為“調節槓桿”。當特定選考科目考試賦分人數少於保障基數時,以保障基數為準,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當特定選考科目考試賦分人數多於保障基數時,以實際參加該選考科目考試的人數為準,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並且通過推算,將物理保底基數確定為1.5萬 ,當參加物理選考科目考試人數少於1.5萬時,將按照1.5萬這一保障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這一點從硬性指標上,對物理學科進行了保障,讓選考物理的考生不吃虧。

另外就是高中階段要從兩個方面進一步完善育人機制:一是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要求高中教育關注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教學質量,確保高中課程標準對全體學生的基礎要求得到全面落實。二是深化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改革。

第二,錄取上實行院校+專業組,給了學生較大的選擇機會,考生都可以填報若干個院校專業組作為志願,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報24個,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又可以填報4個具體專業,不像專業為主的志願,能錄上就錄上,錄不上只能走人,報考風險較大,而實行專業組志願,考生能準確理解院校專業組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的規則,通過志願填報向大學表達自己的意願,因為要讓家長和考生了解每一個專業確實不容易也不現實,有些專業高校教師都不一定分得很清楚。這樣的專業組就減少了家長學生因為不瞭解專業而出現的失誤。

所以,上海這兩項變化對人數的問題,錄取都較為恰當,不是為我們提供了借鑑。

高考改革,上海方案給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