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余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七夕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起源於牛郎織女神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有記載,被稱作是“中國的情人節”。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古往今來,關於七夕的詩詞歌賦有很多,而在“七夕”這個節日誕生之前,就已有流傳千古的愛情詩歌,那就是《詩經》——千年之前的吟唱,開闢了中國文學抒情詩的先河。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中所描繪的愛情燦若繁星,淳樸熱烈,令人賞心悅目。

又是一年七夕,且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男女之間的邂逅、相戀,又有怎樣的思念與牽掛。讓我們品讀《詩經》中的愛情,看看餘世存老師對《詩經》的解讀。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餘世存、李克主編,“我們的經典”系列之《詩經 千年的歌唱》


邂逅相遇的詩

《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1. 詞語“邂逅”的出處。

2.張泌《江城子》:“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綠雲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 ‘莫多情。’”

3. 戴望舒《雨巷》:“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4. 徐志摩:“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 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互相愛慕的詩

《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孔子給予《關雎》很高的評價,稱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種內斂而沖和的美學思想後來被歷代文人奉為圭臬。與此同時,古希臘鼎盛時期的藝術家,也奉行著中和之道,反對在藝術中表達任何過於極端或激烈的感情。溫克爾曼後來總結希臘藝術鼎盛時期的特點,將之歸結為“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美學家丹納則對希臘藝術做出了更細緻的分析,認為希臘藝術之所以勝出,在於希臘人心靈(生活)的質樸、安靜與單純,對形式美的愛好,對精神與物質、肉體與靈魂的完美平衡,以及對抽象或宏觀理念的排斥。

幽期密約的詩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 和解

1. 呂岩《梧桐影》:“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2. 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甜蜜相思的詩

《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 語譯

南山喬木大又高,樹下不可來乘涼。

漢江之上有遊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1.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3.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定義了“企慕情境”這個原型意境:“可望而不可及,心嚮往之,卻身不能至,這便是浪漫主義的企慕情境。”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語譯

姑娘采葛在山上,一日不見心裡慌,就像相隔三月長。

姑娘採蕭在山丘,一日不見心裡憂,就像相隔已三秋。

姑娘採艾在山間,一日不見心不安,就像相隔已三年。

◎ 和解

1. 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

2. 李白《江夏行》:“只言期一載,誰為歷三秋!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忠貞愛情的詩

《鄭風·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 語譯

漫步走出城東門,漂亮姑娘多如雲。

雖然姑娘多如雲,不是我的心上人。

◎ 和解

元稹《遣悲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鄘風·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

▲ 語譯

小小柏木船,浮在河中間。

雙髦齊眉垂,為我好伴侶, 至死心不變。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愛情誓約的詩

《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語譯

“生生死死在一起”,當初約定誓不改。

我曾緊握你的手,到老永遠不分開。

跟著餘世存老師,品讀《詩經》中的情與愛|愛情的樣子

◎ 和解

蘇武《留別妻》其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 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兩個人從相識、相戀,到相知,再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用優美的筆觸寫出了男女之間自由浪漫、率真淳樸的情感。詩三百的愛情,是穿越千年、屬於我們的絕美戀歌。《我們的經典 千年的歌唱》帶你跨越古今,賞析詩意的情與愛。點擊“瞭解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