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入选企业的绝大多数为央企

,比如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而民营企业入选500强的可谓少之又少,一旦入选就意味着它的实力必将十分惊人,比如华为,年收入6000亿,员工人均年薪70万!

而世界500强之中有一家香港企业,去年的年收入已高达2500亿元(394亿美元),却并不为人绝大多数内地人所知,甚至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这家企业。

可是这家企业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它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在香港甚至超过了李嘉诚的长和帝国

它就是怡和集团。作为世界500强的怡和业务广泛,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从7-Eleven便利店,到文华东方酒店,从Pizza Hut到空港货运,乃至房地产、金融……

而且从来没有一家外企像怡和这样曾深刻影响过中国的内政、外交。

隐形富豪

竟然是靠“卖鸦片”发家

怡和集团至今已经有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这家百年老店,也是从鸦片战争前成立于中国,并且唯一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

怡和集团由凯瑟克家族控制,这个家族已经富过了五代人,目前第五代传人是亨利·凯瑟克,可以说,凯瑟克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隐形富豪之一。

但是,谁人知道,作为一个富甲天下的企业,怡和集团的第一桶金却并不能算得上光彩——最初,它是靠着鸦片贸易起家的。

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怡和招牌

当时正值清朝中期,中国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威廉·渣甸跟詹姆士·马地臣于1832年来到了中国的广州,在广州成立了怡和洋行。

怡和集团作为当时首批入驻中国的外资企业,主要业务并非货币兑换,而是更为暴利的鸦片与茶叶

当时怡和将鸦片卖到中国,然后再从中国收购茶叶卖回欧洲。可以说怡和的第一桶金是有原罪的。

鸦片虽暴利,不巧赶上了林则徐销烟,怡和集团的创始人威廉·渣甸见状便马上返回英国,游说国内的政府高层,让香港成为英国的新贸易据点。

自然,后来的英国政府完全听从了威廉·渣甸的计策。

可以说如果没有怡和洋行,就没有后来的鸦片战争,也不会有香港成为殖民地的历史。

改变贸易方向

成为不可一世的“洋行大王”

不过,这家当时令所有国内厌恶的怡和集团却突然改变了自己的贸易方向,将自己的鸦片生意变成了铁路、船坞、矿务、银行等业务。

其实当时怡和集团改变自己的贸易方向是完全有理由的,毕竟当时的鸦片大王杜月笙和利希慎均已经去世,国内的民众也开始意识到鸦片的危害,抽鸦片的人越来越少。

也正是基于此,怡和集团非但开始不再毒害国人,反而为中国建立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还在中国安装起了第一部电梯

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原天津怡和洋行大楼

不得不说,从一位十恶不赦的坏蛋到当今的老好人,怡和集团的转变十分快,令人有些应接不暇。

经过发展,怡和成为了香港重点英资洋行之首(四大洋行:怡和、会德丰、和记、太古),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财团。

或许是因为在中国待太久了,怡和集团似乎已经脱离了英资集团的帽子,变成了一家真正的中国企业,甚至在战争期间仍旧坚信中国,不离不弃。

不过,在1949年之后怡和集团却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那就是被政府没收了所有在内陆的资产,只留下当时仍被香港统治的怡和集团总部。

与香港华资财团交锋

痛失九龙仓

吃了一次哑巴亏的怡和集团终于开始明白,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为此,怡和集团这些年来始终都坚持自己的路线,只在香港周边以及国外发展,很少会直接接触内陆。

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怡和开始以香港为核心,迅速向亚洲扩张。业务涉及范围很广,从金融保险、零售百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汽车贸易、再到房地产。

不少怡和出身的华人买办,也受封为英国爵士。可以说,此时的怡和洋行,无论在香港政坛还是商界,都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

怡下旗下又以

置地九龙仓两家公司为左膀右臂。一度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

怡和在香港家大业大,免不了和当地崛起的财阀发生冲突。

当时的怡和在香港疯狂敛财,再把财富转移到亚洲各个国家去投资。因此70年代时候,凯瑟克家族才会遇到了资金链的危机

这时候一批华人财团,开始抓住机会反击怡和。为首的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和香港地产新贵李嘉诚

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李嘉诚和包玉刚

1980年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一夜调集资金22亿元,雷霆出击,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获取怡和洋行旗下的百年老店九龙仓。这场资本大战打了两三年,开企了华商在香港的全新时代。

如果不是包玉刚,今天九龙仓旗下的几块风水宝地都依然在怡和之手(九龙仓如今旗下的海港城每年在香港就收租达到了100多亿元,整个九龙仓每年的租金达到了151亿,可谓现金奶牛)。

而李嘉诚也曾三度与怡和交手,最终以弱胜强,由此奠定了他的商业帝国。

集团全系重组 东山再起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家公司就这么一蹶不振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怡和痛失九龙仓之后,改变策略,将置地控股变为其核心,全系彻底重组

同时当时正值中英谈判香港回归之际,为确保集团利益不遭受意外,也是秉承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宗旨,当时的怡和集团选择将注册地迁往百慕大

同时,重组计划的反应良好,怡和系上市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重组后第一年,盈利7.84亿港币,同比增长64%。

从2008年开始,《财富》就不断公布怡和集团在世界500强里的排名。而怡和集团也十分“争气”,在短短的6年之内,就将自己那排在437位的地位直接提升到了第277位,不可不谓是实力强大。

如今的怡和集团,其实已经是一家在金融、保险、零售、工程及建筑、汽车贸易、房地产等领域具有卓越的领导地位的超级企业,甩掉了之前那“鸦片战争发起者”的帽子之后,怡和集团似乎正在越走越远。

该集团深谙“大隐隐于市”之道,有意避开媒体关注。它在百慕大注册,股票在伦敦挂牌,但在新加坡交易,而业务运营以香港为大本营。

李嘉诚的最大劲敌:一年豪赚2500亿,国内却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怡和旗下的文华东方酒店

直至今日,仍旧很少有人知道怡和集团,这家企业不仅深富传奇色彩,还在以惊人的弹性拓展着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