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一般來說,歷史上後宮的女人一旦擁有了權力,那就是一個化蟲為蝶的過程,俗稱完全變態。

比如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呂雉,她砍了情敵戚夫人的四肢做成人彘,活活嚇瘋了自己的兒子。還有女帝武則天,貴妃楊玉環,慈禧太后等等,都留下了很多現代編劇可以寫成《XXX秘史》的軼事。

但衛子夫為後38年,留下的歷史記載卻很少。衛子夫是不是白蓮花不得而知,但據《史記》還有《漢書》所記,她行事低調卻是事實。

是什麼原因使得既有帝王的寵愛,又有家族的撐腰的衛子夫,能保持如此的低調?

首先可以從她的童年入手。她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的奴婢,而衛子夫是其母和一不知名的衛姓男子生的三女。後來衛媼又和平陽縣吏私通生了衛青等三個兒子。

衛子夫從小就在平陽侯府訓練成為舞女,實質上就是平陽公主的女奴,漢武帝看中她並帶回宮的時候,她大概在14-16歲左右。也就是說衛子夫整個童年和青春期都是以奴婢的身份度過的,加上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一家子在侯府為奴,她對自己身份的定位絕對不是一個有理想和野心的白富美,而是一個需要伺候好主子的普羅大眾。

其次再來看她成為皇后之前的經歷,衛子夫入宮的前10年,宮內還有漢武帝年少時允諾金屋藏嬌的皇后陳阿嬌,而她的弟弟衛青也還沒有在戰場上嶄露頭角。

試想一下,面對家世顯赫,驕橫善妒卻又可能患有不育症的陳皇后,衛子夫每次懷孕的心理壓力有多大。10年之內三次懷孕生下的卻都是女兒,沒有兒子依靠的衛子夫在將近26歲高齡(就古人而言)之時,一定非常失望和擔心。所以她做事只能謹慎再謹慎,一點錯誤都不能犯,而在後宮,被挑錯又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

能夠想象,在經歷了這10年過後,衛子夫養成了不爭不顯不露的習慣,對任何人都恭謙有禮,做任何事都低調無比。

終於在入宮的第11年,衛子夫生下了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從而被封為皇后,之後孃家又因為顯赫戰功成為了她堅實的後盾。

按照一般劇情,衛子夫這個時候應該可以揚眉吐氣,在後宮橫著走路。但是她沒有!她不但越發低調,看著漢武帝收了各色的俊男美女,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兒子,還一直提醒族人不可外戚干政。

你可以把她這樣的行為解讀為賢惠,學心理的會告訴你她是缺乏安全感。從小的經歷讓她無法那麼容易產生“主人翁”的精神,雖執掌鳳印,但一直以來的經驗讓衛子夫相信,最能保住平安的方法就是儘量低調,用“寬厚”和所有人都搞好關係。

這點事實上影響到了她的兒子劉據,結果就是因為這位太子太過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那樣精明強幹,而漸漸疏遠了母子二人。

總而言之,以古代對女性的評判標準來說,衛子夫絕對是位賢后,她不爭不顯不露,是真白蓮花。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衛子夫極度缺乏安全感,希望用低調這一招保全自己和家人的一世平安,只可惜到最後還是沒能如願。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描述了衛皇后的最後結局:“秋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等掘蠱太子宮。”“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殺。”

在入宮49年後,衛子夫因為兒子劉據被兩個地位極低的小吏誣陷行巫盅,以上吊的方式以死明志,衛家則被武帝幾乎滅了滿門。

關於衛子夫,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文字不過癮,那麼,看下面這篇:

一代賢后衛子夫:從歌姬躋身到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每一個朝代,對皇帝的歌功頌德已在歷史教科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而對於皇帝背後的女人來說,卻一筆帶過。在西漢時期,影響整個王朝的皇后背後的女人,較為深遠的有三位,開國皇帝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漢文帝第二任皇后竇漪房、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

在這三位傳奇皇后的背後,尤為衛子夫最具傳奇色彩,原來只是一個歌女,後來躋身於一朝皇后之列,成為虎威皇帝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基本介紹】

衛子夫(前2世紀-前91年),名字已失考,字子夫,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生有一男三女,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

衛子夫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後被封為夫人。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后。在被立為皇后的第38年,即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殺。十八年後,僥倖存活下來的曾孫漢宣帝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 “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生平詳述衛娘清歌】

衛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曹壽)府中的謳者(歌女),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

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志怪小說《漢武故事》中,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阿嬌。兩人婚後多年無子。根據《資治通鑑·漢武帝卷》記載,平陽公主就把鄰近良家平民女子收養在家中,準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

前138年,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在外買來的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平陽公主又讓獻歌助興,漢武帝在眾女中一眼看中了平陽家的奴婢衛子夫。可見漢武帝是對姐姐家的比較放心,對外人不放心。(《漢書·外戚傳》: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

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衛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衛子夫入了宮。

入宮一年多,衛子夫沒有再見到漢武帝。

前138年,漢武帝親自在後宮挑選宮女,並打算將其中一部分放出宮去。衛子夫終於見到了漢武帝。漢武帝憐愛她,便再度臨寵幸了她,後來衛子夫就有了身孕。

衛子夫生了三女一子。史料有寫漢武帝的長女是蓋長公主,母不詳,但不會是衛子夫。根據前138年衛子夫開始得寵,衛長公主最早可能是前137年出生的。而竇太皇太后死於前135年,衛子夫的三女一子是在前137-128年這10年生的,還是竇太皇太后死後的前135-128年這8年生的,就不得而知了。可見陳皇后仗著母家勢力專寵,導致後宮子嗣幾乎為零。

陳皇后在知道衛子夫懷孕後,十分妒忌。館陶大長公主(劉嫖)於是派人綁架了給事建章未知名的衛青,企圖殺了衛青。衛青的朋友公孫敖帶人將衛青救出。事發之後武帝大怒,召衛子夫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入宮為侍中建章監。後來衛家大姐衛君孺嫁給太僕公孫賀,二姐衛少兒與陳掌私通,就嫁給開國功臣陳平曾孫陳掌。再後來衛子夫被封為夫人,衛青後為太中大夫。衛家開始顯貴,武帝幾日內賞賜便達千金。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皇長子劉據,遂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漢武帝29歲才得來的皇長子,十分得父親寵愛。劉據剛剛出生武帝便命人為他做《皇太子賦》,等於提前就昭告天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就是太子,同時建立神祠感謝上蒼賜他皇長子。

劉據長大後,武帝除了派德高望重的太傅輔導他學習《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還為他建了一座苑囿接待賓客,稱為博望苑。

皇太子的確立,自然更加鞏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衛皇后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然而,極盛而衰,再無生兒育女記錄。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王夫人“方幸於上”,司馬遷說:王夫人“與衛夫人並幸武帝”,“及衛後色衰,趙之王夫人幸”。由此可知,元朔六年之後,受武帝大寵十年的衛夫人逐漸色衰失寵,而王夫人依舊得寵。之後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夫人、趙婕妤(鉤弋夫人)。

但是,即使失寵,衛子夫的德行使她依然能得到武帝尊重,她主管的後宮事務,武帝從不干涉插手。

在衛子夫被立為皇后的第38年,前128-91年,也就是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因遭江充發起的巫蠱之禍陷害衛太子,衛子夫把皇宮的侍衛武器給了衛太子起兵。後來衛太子兵敗,漢武帝命人奉策書廢了衛子夫和衛太子,逮捕衛太子三族。衛子夫自殺。

【得寵立後順理成章】

衛子夫坐上皇后寶座的道路雖然也有曲折,但總體說來還是比較順利的。這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陳皇后無子又仗著自家勢力驕橫。陳後曾經為了能夠生育,求醫看病花錢達9000萬之多,結果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另外,陳後出生列侯之家,本就嬌貴,其母館陶公主對漢武帝當上太子也是出力頗多,外祖母又是太皇太后,因此陳後更是驕橫,後宮更是別說皇子,連個公主都沒有。衛子夫懷孕之後,陳後非常惱怒。漢武帝於是更是討厭陳皇后。由此可見,衛子夫是漢武帝從姐姐帶來用於對抗陳皇后專橫後宮的。

其二,衛子夫生下了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從衛子夫“大幸”到太子劉據的降生算起來,衛子夫得到武帝的寵愛大約有十多年,期間生下了三女一男,劉據降生的時候,武帝已經29歲了,對於這個盼望已久的兒子,武帝十分興奮,一出生便命人為劉據作《皇太子賦》,等於提前昭告天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就是太子,並立刻將衛子夫立為皇后。

其三,漢代並不像後世那樣講究出身,劉邦本人出身平民,縱觀西漢歷代太后、皇后,出身不好甚至貧苦的大有人在。一般說來,親政的成年皇帝所立的皇后大多是自己長子之母。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賢淑皇后低調謙恭】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當時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這是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貴的傳奇。衛子夫出身卑微,原來只是一個歌女,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衛子夫的經歷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一家人的命運,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漢代歷史上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

然而,衛子夫在後宮複雜的環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卻再無寵愛,在衛青死後的11年裡,衛氏外戚基本沒有了依靠,就剩下姐夫公孫賀。

在後來的日子裡,因為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寵幸他人。雖然武帝后宮寵幸的嬪妃不少,但是因為衛後的恭謙和順,所以漢武帝對衛後還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後宮事務託付給衛子夫,回來後衛子夫會擇其重要者向武帝請示,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為太子。漢武帝29歲才有兒子,對這個兒子非常疼愛,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認為,在武帝晚年,衛後、太子因為武帝的寵幸漸漸少了,他們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憂。漢武帝知道後,為了不讓衛後和太子擔心,就叫衛青傳話,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衛子夫聽過,馬上脫去頭上的簪飾去向武帝請罪。太子就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比較寬厚,對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經常平反冤獄,雖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歡太子。衛後擔心兒子這樣做會違背武帝的意思,惹怒武帝,經常把兒子叫來勸誡:“作為太子,你要經常揣摩父親的心思,理解父親的意圖,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與父親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獄。這本是你父親製造的冤獄,你卻給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親嗎!”

然而,武帝聽說後,雖然不喜歡太子的“仁政”,但是認為太子的做法正確,衛後不對。

這事表明,漢武帝一家三口,是母親要管兒子,爹卻護著兒子不讓母親管,何況漢武對於太子的寵愛,自他出生便從未改變。

《漢書·武五子傳》: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

大意就是:劉據剛剛出生,還是個小肉團,武帝就立馬讓人給他做《皇太子賦》,給了他太子的重諾,並當即立了衛皇后。就算不說絕後,起碼也是空前了。

《通典》卷五十五引晉博士束皙語:“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也。”等到劉據到了讀書的年紀,再請名師為他授帝王之學;等到太子加冠後,武帝甚至為他修建別苑,讓他隨意招攬當時名士。

劉據在元封元年加冠,元封年間也是武帝最頻繁出巡的時候,也就是當時主持政事監國的是太子,管理後宮的是衛皇后,可見武帝對他們非常信任。

衛子夫和太子的關係很好。太子每次去拜見母親,總會多待些時間,這是很正常的事。漢武帝身旁有個宦官叫蘇文,喜歡挑撥是非,向武帝打小報告說:“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后宮裡,與宮裡的女人們鬼混!”武帝不信這些話,反而增加太子東宮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這是蘇文胡說,心裡對其不滿。

蘇文還不肯善罷甘休,又與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經常伺機尋找太子的過失,一旦尋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報告,甚至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衛子夫對此也是非常痛恨,讓太子稟報武帝殺了這些人。太子信任父親,說:“我沒有過失,不怕蘇文他們!今上明察秋毫,不會聽信讒言惡語,不必擔憂。”

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回報說:“太子得知武帝生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裡,掛在心上,而是臉上有喜色。”武帝聽了,心中自然不樂。

不久太子即刻來探視武帝,武帝看到太子的臉上帶著淚痕,但是為了讓父親高興,又強裝笑臉,強打精神。武帝就問常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從中作梗,就把常融殺了。

《資治通鑑》: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常微詞太子過,輒增加白之。皇后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上嘗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巫蠱之案護犢借兵】

所謂巫蠱之禍,即漢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適有周圍一些心懷奸惡之人,乘機制造事端,挑撥他與太子、大臣之間的關係。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太子素行寬仁,與愛好使用酷吏的武帝有分歧。同時在後宮,蘇文在勾弋之子出生後,頻頻誣陷劉據,在武帝識破之後殺死誣告太子的小黃門之後蘇文才稍有所收斂。

前98年開始,巫蠱盛行10年之久。當時,漢武帝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在甘泉宮休養,外間人懷疑他是否還在人世。江充與太子劉據有前嫌,看漢武帝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擔心武帝死後劉據對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

江充對武帝說病總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蠱詛咒,武帝信以為真,令江充嚴查。最後於陷害太子和皇后。太子劉據起初並無懼怕,認為沒有做過不怕江充誣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釋。但車馬被江充攔下。劉據惟恐不得自明,就請教他的師傅石德,石德以扶蘇的例子警示他,懷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樣已經死亡被小人操縱。於是劉據決定先殺掉江充,絕不做第二個扶蘇。

因為太子能指揮的兵馬有限,劉據在決定起兵後報母親衛子夫,動用了皇后宮的侍衛兵器,並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亂的名義徵兵,殺死了江充。他起兵後,調兵不利,護北軍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卻沒有出兵。

漢武帝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不敢入京,報太子造反。武帝親自到長安附近的行宮,派丞相劉屈髦討伐,並親臨前線證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敗後逃到湖縣隱藏。後行跡被發現,於是自縊而死。衛皇后卻還在長安,聽聞太子已死,也自盡身亡。

因此,後代史學界對戾太子劉據持同情態度,認為他和衛皇后在巫蠱之禍中死亡實在冤枉。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西漢班固在寫到太子蒙冤這一節時點評:江充造蠱(誣陷太子),太子殺。太子逃亡時期,茂陵三老上疏,明確指出太子無辜,前不能見君王申辯,後被奸人逼迫,才子弄父兵,但這也不過是打一段板子就能結束的事,希望武帝能赦免太子。

唐睿宗李旦時期,太府少卿韋湊向皇帝上書,提到劉據起兵,性質是“非稱兵詣闕,無逆謀於父”,可見歷代的史家和當時的百姓都認為劉據起兵性質的無辜。

事後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誣陷,怒極,於是族滅江充,蘇文被綁在橋上活活燒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滅族,深表後悔的武帝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的湖縣造“歸來望思”之臺。天下聞而悲之。

巫蠱之禍中,衛子夫無疑是被冤枉的。漢武帝后來下詔提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可以看出,武帝已經承認,椒房——指皇后衛子夫——是無辜的。

巫蠱之禍中,丞相公孫賀一家被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衛子夫、太子劉據自殺。也許是上天眷顧,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劉據妻兒都被害死,但劉據之孫劉病已,因巫蠱之亂時,尚是襁褓中的嬰兒,得以倖免於難,後繼昭帝之位,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繼位後,為衛子夫改葬,追封為“思後”,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史稱衛思後。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葬地與諡號】

衛子夫自殺後,葬於長安城南的桐柏亭附近。

桐柏正對著長樂未央宮,附近更有歷代漢帝用來祭祀上天的神臺,是風水極好之地。

漢宣帝即位後,將其曾祖母衛皇后改葬於長安城覆盎門外南北大道之東,其陵墓稱“思後園”。又“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追諡曰“思”。又稱“孝武衛思後”。是最早的有獨諡號的皇后,自她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之後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的諡號。

太子劉據和他的兩個兒子的墓冢在河南省靈寶縣西50公里的豫靈鎮底董村南約2公里處。位於最南面的墓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50米,佔地面積10餘畝,為武帝太子劉據之墓冢。他現存的墓冢封土比他的父親武帝的茂陵還高,與太子冢西北相接處有皇孫冢兩個,乃是劉據之子冢。俗稱“皇孫冢”。

同樣死於巫蠱之禍的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墓已經被髮掘,在公孫賀的老家安葬,墓冢尚有封土,規格比一般民冢為高。可見陷於巫蠱之中的衛氏親屬皆有人打理後事,墓葬規格還不低。

大漢賢后衛子夫:善對那些年搶我男人的女人!

【譜系圖】

父母:父姓衛;母姓名不詳,按漢時習慣稱衛媼(意為“衛大娘”)

兄弟:衛長君、衛青、衛廣、衛步衛子夫

姐姐:長姐衛孺(衛君孺)、次姐衛少兒

丈夫:漢武帝劉徹

兒子:戾太子劉據

女兒:衛長公主(當利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

外甥:霍去病、公孫敬聲

侄子 :衛伉、衛不疑、衛登

衛長公主→曹宗→曹喜(宣帝時復嫁)→曹喜孫(哀帝時候復封為平陽侯)→曾孫(東漢仍為平陽侯)

劉據(戾太子)→劉進(史皇孫)→劉詢(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孺子嬰

諸邑公主所嫁之人和後代不詳,諸邑公主據漢書記載死於巫蠱之禍。

石邑公主所嫁之人和後代不詳,並未死於巫蠱之禍。

【感悟】

按照史載,衛子夫入宮長達四十九年,即使她入宮時只有十八歲,到她失寵自殺時,也已經六十七歲。史書上說,衛子夫自殺時,連重孫兒都有了好幾個。而和她同齡的漢武帝,卻永遠只喜愛十七八歲的少女,縱然年輕時衛子夫同樣是個絕色佳人,但身為曾祖母的她,又怎麼競爭得過豆蔻年華的李夫人、鉤弋夫人之流?

如果能在六十歲時死去,衛子夫仍不失為一個身世傳奇、兒孫滿堂、曾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享盡榮華富貴的幸福女人。可惜她仍然不識趣地、頑強地活了下去。對她來說,那多活的幾年只能是多壽多辱。先是感情上被遺棄,再是地位上受威脅,衛子夫膽戰心驚、風雨飄搖地活著。她家族裡那些地位尊崇、封侯拜相的男子,都已在盛年死去——霍去病和衛青死了已經十幾年,離他們驅逐匈奴、建立戰功、雄霸天下的那一年,更已過了二十多個春秋。沒有人再能幫助她。

武帝早忘了衛青、霍去病為大漢立下的赫赫功勞。於是巫蠱之禍起,衛青的兒子被斬,衛家被抄,衛子夫的大姐夫,當朝丞相公孫賀父子被殺,公孫家被族滅,然後是衛子夫的兩個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斬,接著,巫蠱的血跡延伸到衛子夫的長樂宮和太子劉據的東宮。

絕望中,太子劉據和衛子夫奮起反抗,想逼迫武帝遜位,可惜,武帝雖然年邁,雖然昏亂,卻雄風猶在,仍然保有年輕時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打敗了太子劉據。等待衛子夫的,只有不歸路。

衛子夫自殺之後,先被人用小棺材草草埋葬在城南的桐柏園,離武帝的茂陵極遠,沒有諡號,也沒有廟祭。後來,她的曾孫劉詢從民間即位為漢宣帝,這才給她加了諡號,名之為“思後”,並以園邑三百戶人家來守護祭祠。現在,大抵是湮沒無聞、白骨銷滅為泥了。

沒有愛,沒有尊嚴,沒有親人,沒有安全,這個漢宮中曾經最高貴的女人,活得是這樣悲涼酸楚。我覺得,沒有一個女人有這樣戲劇化的人生,從一個卑賤的歌女,一躍而為皇后,最後又那樣淒涼痛楚絕望地死去,被遺棄在皇族們的陵墓之外。

站在像祁連山的墓前,揣度衛子夫這一生的心路,實在覺得有大風雨,大悲涼,得大覺悟。那樣大悲大喜的人生,即使堅強如男子也承受不住,何況女人?

沒有一個史官留下衛子夫的喜怒哀樂,只是從她一生的事蹟中,我們能看出她始終存在心底的惶恐。處在一個令人憂怖重重的高位,衛子夫是退讓的、忍耐的,然而這些低姿態並沒有帶給她安寧和平靜。

我的筆一直在她的心理層面上游走,是猜測,也是憐憫,即使成為大漢的第一夫人,滿門顯貴,女人的命運,也始終被自己愛著的人操縱。

深宮中五十年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阻止厄運的降臨,這是多麼悲慘的人生,甚至比不過一個庸碌的平民婦人。

那首樂府中流傳至今的歌謠:

生女無怒,生男無喜,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竟變成了對衛子夫悲慘命運的無情諷刺!在衛子夫絢爛的榮耀背後,究竟有多少眼淚和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