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爲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韓信被殺的罪名還真不能說是“莫須有”,因為他的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被公認有造反的企圖並且已經做好了造反的準備。事情的來龍去脈《史記》上有清楚的記載,至於記載可不可信就見仁見智了。

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為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首先,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前,韓信就已經多次得罪了劉邦,比如楚漢爭霸時他有權衡天下的勢力卻選擇作壁上觀,對劉邦一再要挾,才最終投靠劉邦一方。所以,韓信雖然是功臣,但不能說是忠臣,劉邦、呂雉等人都看的很清楚。

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為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其次,韓信曾經藏匿項羽大將鍾離眜。當時劉邦就已經接到小報告說韓信要造反了,才聽從陳平的建議巡幸雲夢澤,韓信為了獲取劉邦的信任,而逼迫鍾離眜自殺。但是劉邦還是選擇俘虜了楚王韓信,隨後將他貶為淮陰侯。

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為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第三,韓信與劉邦故將的關係不好。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自然恃才傲物,他看不起很多人,這些人中就包括劉邦的死黨樊噲、周勃以及灌嬰。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對他行跪拜之禮恭迎恭送,覺得戰神光臨實在是蓬蓽生輝,而韓信卻呵呵一笑:“沒想到我韓信居然和一個狗屠同列!”除了看不起劉邦的死黨,他還看不起劉邦本人,他說劉邦只能將兵十萬,而自己卻“多多益善”。

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為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第四,韓信的確有謀反的企圖。且不論韓信被貶之時有沒有造反的意圖,但是他在京城之時卻真的和造反的人有關係。陳豨可以說正是在韓信的教唆下反叛,劉邦率兵親征之時,韓信又準備發動囚徒和奴隸攻擊呂后和太子,以響應陳豨,最終因為家臣洩密而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鼎盛時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為什麼沒兵權之後又選擇造反?

綜上,功臣韓信不是忠臣,但是即便他手中沒有權利,對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像劉邦這樣的雄主,在他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