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在最佳条件下,30毫克碘化银释放的能量等于一颗原子弹 ——Irving Langmuir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气象武器已经开始使用。1943年,美军为了掩护军队过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条河边制造了一条浓雾带,德国为了防止盟军轰炸,曾喷洒大量人工造雾剂覆盖保护区。

1947年,人类第一次尝试影响飓风——通用、美国陆军通信兵、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合作进行卷云计划(Project Cirrus)。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卷云计划

卷云计划1947年2月开始进行,一直没有飓风出现。直到10月10日,一个热带风暴在加勒比海上形成向北部移过来。

10月13日清晨,三架飞机起飞到飓风区域,其中一架飞机在飓风外围雨带播撒下约36公斤的干冰粉末(又一说82公斤)。随后据机组人员所说,云层出现了很明显的改变,但是没有任何观测显示飓风的结构和强度有所变化。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之后原本正在远离美国大陆的飓风突然转头向西行进,并在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登陆。这引起公众强烈不满,Irving Langmuir也在报告中提到,人类对飓风了解极度有限,应该在大洋中部做类似的试验。这项原本计划“人工影响热带风暴,并试图控制飓风移动路径”的计划惨遭飓风戏弄被迫取消,甚至被公众威胁将被起诉。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卷云计划对于飓风方向的改变实际上影响并不大。

然而这次惨痛的教训并未阻挡人类驾驭气象力量的决心,1955年美国气象局成立飓风研究课题(National Hurricane Research Project, NHRP),其中一个宗旨就是试图影响或改变飓风。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1961年9月16日,NHRP和美国海军合作,向飓风 Esther眼壁播撒了大量碘化银,风速减弱10%。第二天他们继续播撒碘化银,但是不在眼壁区以内,风速没有减弱。这组对比试验被认为成功地证实了当时 的科学假想。这次试验大大鼓舞了项目参与者,一雪14年前飞行试验的耻辱。

这次试验的成功导致了1962风暴之怒项目(Project Stormfury)的建立。1963年8月飓风Beulah出现,风暴之怒项目组迫不及待地开始飞行。23 日,Beulah的眼区还不明显,最大持续风速约为40米每秒,尚未达到强飓风(major hurricane)的强度。播撒出现错误,机组将碘化银撒到外围区域,观测没有显示任何强度变化。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飓风Beulah造成的洪水

第二天,Beulah发展出明显的眼区,最大持续风速达到50米每秒。当飞机将碘化银播撒到目标位置,在外围新的眼壁开始形成,最大风速减弱20%,最大风速半径也外扩到新的眼区位置。这样的结果看似又一次证实了Stormfury提出的科学假想。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风暴之怒机组成员

不过,人们并没法证明风暴之怒计划几次所谓成功干扰飓风强度的播撒试验,是不是正好碰到飓风自身演变。该计划不得不承认其无论是云物理学还是统计学上都是不可靠的。1983年风暴之怒计划正式叫停。

英国也在做着相同的事。1949年-1952年之间,英国也在进行一项操纵天气的试验——“积云计划”(Project Cumulus),重中之重就是播云试验。1953年11月3日举行的空军部会议记录详细说明,军方对控制天气感兴趣有几个原因。其中包括:

“遏制敌人的行动能力”;

“增加河流和溪流中的水流量,以阻碍或阻止敌人过境”;

“从机场清除雾气”。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林茅斯

1952年8月16日,德文郡北部的林茅斯镇(Lynmouth)发生严重洪水。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为9英寸(229毫米):“九千万吨的水从狭窄的山谷流入林茅斯”,东林恩河水位迅速上涨并冲毁了河岸。洪水造成35人死亡,许多建筑物和桥梁严重受损。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次降雨量是北德文郡往年八月正常降雨量的250倍。”

有阴谋论者认为,林茅斯的洪的罪魁祸首就是“积云计划”,不过专家驳斥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胡志明小道

操控天气带来的“好处”很快在战场上得到了应用。1967年,越南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援助南方的武装斗争,北越军队在重山之间开辟了一条名为“中央走廊”的运输路线,向南越的游击队输送武器。美军为这条隐蔽在群山峻岭之间的运输通道起了一个贴切的名字——“胡志明小道”。为了截断这条羊肠小道,美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气象战就是美军的一个选项。美军认为,只要提高胡志明小道所在地区降雨量,就能够使得原本简陋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若降雨效果显著的话,甚至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彻底切断运输通道。由此,代号为“大力水手”(Operation Popeye)的气象战行动应运而生。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为了确保作战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美军曾经派遣众多气象学家,在老挝一带空域进行大规模实验,以确定人工增雨的实际效果。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没有通报老挝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据统计,经过增雨作业的云朵有82%都会降下雨水,并且还是相当大的暴雨。

在一次测试中,一片经过增雨作业的雨云从老挝飘进了越南的境内,并且在4小时内降下了降水量高达23厘米大暴雨,如此成功的测试极大地鼓舞了美军高层。完成初步试验后,美军高层对在老挝上空的增雨测试非常满意,并且下达了正式开展大力水手行动的指示。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WC-130A气象侦察机

为了实施这场史无前例的人工降雨作战,美军派出了最为精锐的第54气象侦察中队。在大力水手行动中,第54气象侦察中队获得了几架特别改装的WC-130A气象侦察机以及RF-4C“鬼怪”侦察机,美军在这些气象侦察机上加装了用于实施增雨作战的碘化银抛洒装置。

在WC-130气象侦察机自身的装备的气象侦察设备辅助下,第54气象侦察中队的机组人员们能够快速确定哪一块雨云有可能会飘向胡志明小道,并且立刻飞入其中实施增雨作业。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1967年3月20日,大力水手行动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隶属第54中队的WC-130A型气象侦察机每天都会在临近越南的老挝和柬埔寨空域内活动。一旦碰上合适的雨云,第54中队的侦察机就会飞入雨云中,抛洒碘化银催雨剂,为地面上的“查理”们带去狂风骤雨。

第54中队的增雨作战非常成功,据估计,他们成功地将胡志明小道地区的雨季延长了30——45天。这迫使地面上的越军运输部队与泥泞不堪的小道展开长时间的搏斗,有效地降低了北越输送武器的速度。由于作战颇有成效,第54中队的成员们甚至为自己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口号:“我们制造泥巴,而不是战争!”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1972年7月3日,著名的美国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首次披露了美军在越南的气象作战行动。当报章出版后,“美军操纵天气”的消息立刻在美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在反战群众的强烈指责下,大力水手行动在短短48小时内就被迫中止了。在随后几年间,大力水手行动所造成的余波不断发酵,导致美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饱受指责。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禁止气象战公约

最终,美国政府被迫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著名的《禁止基于军事或者其他敌对目的使用环境修改技术公约》(一般简称为《禁止气象战公约》),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共有78个缔约国签署了这项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协定。作为结果,昔日在越南战争中由美军长期实践的造雨技术,最终成为各国解决干旱地区少雨问题的不二之选。

有消息显示,除了在战时给敌国制造泥泞的道路,美国显然还有着更为庞大的计划。五角大楼“智囊团”国际研究与技术公司前研究员Lowell Ponte说,美国曾在古巴附近进行播云作业,目的是减少雨水,以破坏古巴的糖料作物农业,制造动荡。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1953年美国气象控制咨询委员会

更恐怖的是,这项计划只是一个名为“尼罗蓝”(Nile Blue)的秘密计划的一小部分,这个庞大的计划针对苏联、古巴等国,通过破坏稳定的天气,破坏收成并制造动荡。当然,这个骇人听闻计划也有着阴谋论的影子,很多信息并无从验证。

前苏联在冷战时期同样有着野心勃勃的气象战计划。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都在设想庞大的气象工程,并公开在媒体上讨论具体措施,包括使用有色颜料融化极地冰盖,引发毁灭性的洪水,并将大量灰尘释放到平流层中,以按需制造降雨,甚至包括在白令海峡建造一座装有数千台核动力泵的大坝。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1956年6月出版的《大众机械》杂志中讨论的大坝

这个由俄国工程师Arkady Borisovich Markin设想的大坝将改变太平洋水域的方向,从理论上讲,这将提高纽约和伦敦等城市的温度。Markin宣称其目的是“减轻北半球的严寒”,但是美国科学家担心这种天气控制会造成洪水。

1976年7月起,很多欧美地区都开始接收到一种奇怪的信号干扰,其频率范围集中在非常危险的10赫兹极低频段,听起来就像啄木鸟发出的声音。有些人很快将这些奇怪的信号和异常的天气现象联系起来,众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很快查明信号源来自前苏联,并将这个信号称为“俄罗斯啄木鸟”,苏联借该信号进行思维控制或天气控制试验的传言也不胫而走。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Duga-3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传输模式,许多专家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很快意识到“俄罗斯啄木鸟”的真面目——一个超视距雷达系统的信号。这个理论在苏联解体后被证实,现在叫做Duga-3系统,是苏联反弹道导弹的早期预警系统一部分。

另一个被高度怀疑的气象操控计划就是美国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简称HAARP)。它是一个由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及阿拉斯加大学所共同合作的电离层研究计划。HAARP拥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强大的、既非商业也非民用的短波无线电发射器,称为电离层加热器(Ionosphere Heater, IH)。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HAARP研究站位于阿拉斯加州东部的加科纳(Gakona),已公布的资料显示该设施始建于1990年,2013年5月经历短暂关闭后,其控制权于2015年8月中旬被转交给了阿拉斯加州的费尔班克斯大学。从外观看,它是由许多奇特的高塔和天线杆排列组成的无线电发射天线群。

虽然美国始终强调HAARP的用途只限于纯粹的科学研究,但仍然有许多个人、团体组织乃至于其他国家抱持怀疑的态度,认为美国进行HAARP研究背后有隐藏的动机,该项目可能是为了进行气象战而进行的研究,除了是造成许多严重天灾的元凶外,甚至可以导致地球毁灭。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HAARP研究站

人们常说的天气是指对流层而言,而电离层的天气则称为空间天气。空间天气是指从太阳和宇宙深处传向地球的各种离子的密度、结构和变化情况。根据怀疑论者的观点,HAARP对于地球物理场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的密度、结构和对流,在非常时期也许就会作为战争的武器。

据说,美国军方曾就一份名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Weather as a Force Multiplier: Owning the Weather by 2025)的研究报告展开讨论。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

从祈雨到武器-人类如何操控天气?(二)

电影《地球停转日》中的恐怖纳米虫雾

1990年代的一份美国空军白皮书也曾建议,创造出非常细小的纳米机器制造人工云朵,理论上可以操控天气,监视地面上的敌人甚至操控闪电袭击地面目标。

尽管这一切目前听起来仍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但随着人类对自然日益增长的了解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许人类充当上帝的梦想-掌握天气之神力终将成为现实,至于这是福是祸呢?天晓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