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蔡」探訪子路問津處

探訪子路問津處

暑假期間,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家長,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大都會帶孩子去外地旅遊。其實,我們天中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名勝古蹟與歷史文化遺存非常多,比如汝南的梁祝故里、天中山碑、“重興汝陽縣儒學記”石碑,上蔡有李斯井、望河樓、伏羲畫卦亭,新蔡有子路問津處、文廟……不需要家長舟車勞頓、長途跋涉,不出天中大地,一樣能讓孩子增長見識、學習歷史。近日,記者在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著名青年勵志作家、新蔡縣作協副主席薛峰的帶領下,慕名探訪了新蔡的子路問津處,飽覽它的風采。

「聚焦新蔡」探訪子路問津處

新蔡縣月亮灣公園裡的子路問津處雕像。

「聚焦新蔡」探訪子路問津處

遊客胡莉莉和她的女兒在子路問津處碑前合影。

經常有人來探訪

上週,儘管天氣非常炎熱,但仍然阻擋不了記者一行拜訪子路問津處的熱情。經過幾個小時的奔波,記者終於在距新蔡縣南5公里的關津鄉關津集南首、106國道西側,見到了嚮往已久的子路問津處碑。

記者看到,子路問津處碑在關津村南,離村子很近,靜靜地佇立在一望無際的青青莊稼中。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碑體看著有些破舊。碑上的“津處”兩個字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看不太清楚。

薛峰是一位青年才俊,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對新蔡的歷史研究得非常透徹、深入。看記者陷入對歷史的沉思中,薛峰說:“子路問津處碑原來是問津臺,是春秋楚昭王為紀念孔子自楚及蔡使子路於此問津而築,後來被毀壞了。明萬曆44年(1616年),知縣王遷俊重築碑,用青石制的,上面刻有‘子路問津處’5個楷字。碑寬50釐米、高2米餘。”

“關津北面是有名的關津渡口,新蔡古志八景之一,是春秋乃至明清時期南北能通衢大道上的重要水陸碼頭。當時,每至日暮,商旅、車船雲集,渡口上下一片燈火,櫓棹嘩嘩,人聲鼎沸;集南有子路問津臺遺址;渡口兩側,崗巒起伏,水流回環,蘆葦叢生,巨柳成行。觀遺風之勝蹟,閱山水之清秀,令人賞心悅目。”提起新蔡的這段歷史,薛峰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起來。

說話間,有幾名村民路過此處,記者急忙向他們問好,並詢問他們是哪兒的人。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說:“我們就是這個村的人,經常見有人來這個地方參觀子路問津處碑,很高興大家來參觀。想當年,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行恰巧路過我們這裡,並留下了這處遺存,這真是我們村的驕傲啊!”

另一名老年人自豪地說:“孔子是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我小時候就聽村裡的老人講,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可能受孔子的影響,俺村的村風、民風很好,尊老愛幼、鄰里團結、互幫互助的風氣很濃。”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有“子路問津”的故事

“作為新蔡人,我們都為發生在這裡的故事而驕傲。”薛峰說。

“‘子路問津’的故事《論語·微子》及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都有記載。”薛峰對記者說。

記者查資料得知,“子路問津”的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之際。“問津”,原意是打聽渡口。“子路問津”之事最早見於《論語·微子》,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也有記載。

關於這件事,《論語·微子》的記載是: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與長沮、桀溺的對話,表現出孔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的救世精神。孔子的這種積極進取、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中國曆代有志之士的精神支柱。同時,也通過長沮、桀溺表現出“世人”對於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態度。“子路問津”的故事是孔子人格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縮影。

“子路問津”的故事並不複雜,翻譯成白話是:子路向長沮詢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那個駕車人是誰?”子路回答:“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啊!”子路沒想到會碰了一鼻子灰,於是他轉身再問桀溺。桀溺問:“你是誰?”子路回答:“我是仲由。”“是魯國那個孔子的學生嗎?”“是的。”桀溺勸他說:“當今壞人壞事像洪水一樣氾濫,誰和你們去改變呢?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裡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一邊說一邊不停地播種。

重溫歷史 向古聖先賢學習

就在記者一行在子路問津處碑前回顧歷史、歎服孔子的偉大人格時,有一對母女也在碑前仔細觀看。記者遂上前與她們聊了起來。這名年輕的母親說,她是宋崗中學的老師,叫胡莉莉,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看看,趁放暑假特意帶離子來這兒參觀。“我認為古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平時給孩子講孔子及他弟子的故事,孩子認為這是虛無縹緲的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印象不深。今天看了這個碑後,她的感受會與原來不同。”她說。

胡莉莉說:“我平時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愛給她講歷史典故、古聖先賢的故事,讓她向古聖先賢學習。特別是孔子的故事,我給她講得比較多,今天實地參觀了這個碑後,估計她會加深對孔子的印象。這對她學習歷史很有好處。”

胡莉莉的女兒、上小一年級的薛瑾說:“爸爸、媽媽經常愛給我講孔子的故事,我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今天我看到這個碑才知道,孔子竟然與我們新蔡有關。這太好了。我回去後要給我的好朋友講一下這件事。”

觀看了子路問津處碑後,薛峰又帶領記者上新蔡縣月亮灣公園裡觀看了子路問津處雕像。記者看到,雕像非常逼真,歷史感很強。不時有人與雕像合影留念。

“‘子路問津’在歷史上並不是一件大事,也說不上有什麼重要的史學價值。然而,當前有些地方都喜歡祭起名人的靈位,玩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遊戲。所以這些年來,真真假假的‘子路問津處’遍地開花,從天而降的‘名勝古蹟’不斷湧現。這種隨意嫁接歷史、亂點鴛鴦譜的態度,不但是對史實的玷汙,更是對祖先的戲弄。對於這些沽名釣譽者,我們只好用孔老夫子的話來回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薛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