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學具製作趣味多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多麼令人嚮往的春光圖啊!可惜今年的陰曆二月即將過完,新冠防控導致孩子們還宅家裡面。如何讓孩子們的宅家生活充滿樂趣,是濮陽市子路小學每位家長、老師共同的心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心理特點,採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與形式展開,這樣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求知熱情,引導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與高漲的熱情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動手製作正好順應了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自然能引發學生的參於興趣和參與熱情。結合下週要學習《圓錐的體積計算》,它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如果單靠老師講解,學生頭腦中不容易建立起空間觀念,也難理解公式的來源,更無法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要想讓學生真正明白公式的來歷,掌握公式中的易錯點,就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學具,從製作中,內化公式“等底等高”的前提條件,接著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從中獲取直接且直觀的感性經驗,把公式推導的過程由抽象變具體,幫助學生自主建構起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

集體教研後,大家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即行動佈置學具製作比賽,可是直接了當的告訴學生製作“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學具,恐怕班內能做成的學生只有寥寥無幾,怎麼指導學生製作,指導方法也是個重點,必須說的非常明白,讓學生操作簡單。年級組幾位有經驗的老師深思熟慮,集思廣益,經過協商,魯丙甫老師編制出了詳細的指導方案。組長閆慧老師還有點不放心,又按照魯老師的信息腳本製成了動畫片,讓學生眼看、手動操作更方便。別小看這小小的製作學具,它可是圓錐體積公式推導的先行官。如果學具做的不準,圓柱體積公式理解就成了很大的困難!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看,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製作多精細!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都做出了完美的學具!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濮陽市子路小學“學做合一快樂多”

對於做的不完美的孩子,老師再次隔空耐心指點,直到人人都做出完美的學具,才漸漸收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一語簡要地指出了手與腦之間的關係,只有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升技能,激活思維。

這次動手製作學具,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年級組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成功做成了學具,都在暢想圓錐體積公式已不是本屆學生學習的難點,孩子們都會掌握熟練!想到這些,都露出欣慰的笑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