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父:柳琴版《梁祝》北大首演「別有用意」

《梁祝》之父:柳琴版《梁祝》北大首演“别有用意”

何佔豪24日晚在北京大學攜手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青年柳琴演奏家禹潔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用全新方式再度解讀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馬元豪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題:《梁祝》之父何佔豪:柳琴版《梁祝》北大首演“別有用意”

作者 馬元豪

86歲的著名作曲家、《梁祝》之父何佔豪24日晚在北京大學攜手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青年柳琴演奏家禹潔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用全新方式再度解讀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隨著樂曲悠揚的尾音也漸漸消逝,北京大學百年講堂也緩緩落入了沉靜。

一個休止符過去,兩個休止符過去。觀眾們彷彿才從《梁祝》的餘音中驚醒,報以熱烈掌聲。

何佔豪走到臺前接連謝幕,仍然難卻觀眾熱情,掌聲經久不息。

何佔豪再次攜呂思清和禹潔走到臺前謝幕,並將《梁祝》後半部分再度演出,禹潔的柳琴清脆、委婉,呂思清的小提琴則激情、有力,在何佔豪的執棒下,兩人以各自超凡的音樂領悟力將《梁祝》的“化蝶”部分蘊含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切彷彿穿越回60年前《梁祝》的首次在上海公演,演出結束,全場鴉雀無聲。當時,26歲的何佔豪坐在樂隊中不知所措,另一位創作者陳鋼則站在側幕後心急如焚。不過隨後如雷般的掌聲將一切自我否定擊得粉碎,經久不息的掌聲讓當時指揮樊承武不得不破例將樂曲後半部分再次演奏。

“北大120週年校慶與60週年的《梁祝》在今晚交相輝映,我也希望用這首全新演繹的柳琴版《梁祝》獻禮北大。”與眾多北大師生合影留念後,被指揮服悶得滿頭大汗的何佔豪笑著表示。

在北大首演柳琴版《梁祝》,何老自稱“別有用意”。

“常言有太陽昇起地方就有華人,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這正說明《梁祝》有中國特色。當年剛創作完《梁祝》四重奏後,就有來華演出知名絃樂四重奏團表示願意演出,足以證明世界希望聽到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何佔豪說,“北大聚集了全國優秀的青年學子,我希望你們一方面更自信中國有著本民族優秀的交響樂,另一方面也能受此曲鼓舞,創造更多如《梁祝》般有中國特色的交響樂作品,讓中國音樂能在世界音樂百花園中有一席之地。”

“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民族樂器國際化’,鋼琴、小提琴原本都只是歐洲的民族樂器,但通過日後的不斷改進最終成為了國際性樂器。中國民族樂器亦如此。交響樂是國際頂尖的音樂表現形式,能夠更全面體現柳琴的優缺點,希望柳琴能通過《梁祝》這一平臺不斷改進,最終成為全球人民都喜愛的樂器。”何佔豪說。

“柳琴與交響樂的合作是民族樂器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我希望能通過與何老先生以及呂思清的合作,詮釋一個全新的《梁祝》,讓更多人通過此版《梁祝》更好的瞭解柳琴,從而推動柳琴走向更寬廣的舞臺。”禹潔告訴記者。

“近年來,箜篌、揚琴、琵琶為了應對時代的改變和需求已經做了相應的改變。不過樂器改革仍然需要作曲家、演奏家、樂器製作家乃至企業的通力合作,才能不斷推動民族樂器的國際化。”何佔豪補充道。

“常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若沒有何老這樣的先行者,很難讓世界聽到中國特色的音樂。《梁祝》有著國際影響力且極具中國特色,相信能成為柳琴乃至更多民族樂器走向世界音樂舞臺的通道。”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張利國表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