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越劇就沒有《梁祝》聽何佔豪師生音樂作品三部曲

2019-05-07 19: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没有越剧就没有《梁祝》听何占豪师生音乐作品三部曲

演出海報

2019年,是浙江籍著名作曲家何佔豪世界級音樂作品《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週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浙江省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週年暨“今夕何夕”何佔豪師生音樂作品三部曲系列活動將於5月9日至11日在杭州舉行。

没有越剧就没有《梁祝》听何占豪师生音乐作品三部曲

發佈會現場

期間,何佔豪作品音樂會、何佔豪學生代表作品音樂會、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將相繼在杭州劇院與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盛大上演。屆時,著名指揮家閻惠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孔朝暉,與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羅晶箏樂團、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樂團、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MTC箏樂團、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等知名演奏家、知名演員將同臺合演、共同交流。何佔豪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管絃樂《胡騰舞曲》、二胡協奏曲《蝶戀花》、越劇清唱劇《莫愁女》、箏·樂·詩《陸游與唐婉》、以及何佔豪老師的學生代表李漢穎、談聲賢、翁持更、劉建寬、楊浩平、陳國良、林夢、湯小東、孫建國、張斌等音樂作品均將在以上各場演出當中精彩演繹,共同闡釋何佔豪師生音樂的美好傳承。

何佔豪,世界級著名作曲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1958年率“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與陳剛聯袂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1959年5月27日,該作品首演於上海蘭心大戲院,並瞬間成為中國婦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成為全世界演出和錄音版本最多的中國管絃樂曲,成為世界人民瞭解中國音樂的必聽曲目,被譽是“為中國創造民族化交響樂開拓一片綠野”的“不朽的中國民族音樂經典”,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整個東方音樂的驕傲”,是空前的中國音樂的高峰之作,更是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在一次香港電臺的民意測驗中,《梁祝》與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偉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評為“千年最受聽眾歡迎的十部經典音樂作品”。

作為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奇才,何佔豪在其為時60餘年的音樂創作道路上,始終秉承“外來形式民族化與民族音樂現代化”。自《梁祝》譽滿中外後,其絃樂四重奏《烈士日記》、絃樂與合唱《決不忘記過去》、交響詩《龍華塔》等具有強烈民族意識與民族風格的大型器樂、聲樂作品相繼問世。自改革開放以來,其除了將《梁祝》改編成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箏協奏曲外,還相繼創作了二胡協奏曲《亂世情》《別亦難》、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民族管絃樂《伊犁河畔》《節日賽馬》、古箏協奏曲《孔雀東南飛》《臨安遺恨》《西楚霸王》、箏樂詩《陸游與唐婉》、古箏獨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笛子協奏曲《長恨綿綿》、柳琴協奏曲《花》、揚琴協奏曲《羅蘭情》及經典流行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等。與此同時,他還為世界樂壇培養和推薦了一大批學習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傑出藝術家,為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後繼力量的崛起做出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貢獻。

何佔豪曾說:“沒有越劇就沒有《梁祝》”。在多次被問及《梁祝》是誰創作的時候,他回答:“是農民、是中國戲曲界、音樂界幾代人的勞動成果。”

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衝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