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拋開時間概念——「悟」空」尋「道」

《金剛經》中開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南懷瑾老師認為,“一時”這兩個字,倒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一本佛經記載時間、年齡;佛經都是“一時”這兩個字。拿白話文來解釋,“一時”就是“那個時候”。那個時候就是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也就是這個時候,所以這個“一時”很妙。

“一時”意思非常好,真正悟了道,就沒有時間觀念。《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間是相對的,真正的時間,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沒有古今,沒有去來,等於一首古詩:“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

月亮、太陽、風、山河,它們永遠如此,古人看到的那個天,那個雲,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和雲,是一樣的世界。未來人看到的也是,風月雖是一樣,但是情懷有淺深。有些人看到風景很高興,痛苦人看到同樣的風景,卻悲哀得要想死,都是個人自己唯心所造。

在科學上的瞭解,時間是相對的,在佛法上時間是唯心的,不是絕對的。

痛苦的時候,一分一秒卻有一萬年那麼長,幸福快樂的時候,一萬年一百年,也不過一剎那就過去了。因此佛法點題了,“一時”,就是無古今,也無未來。

另外來看,如果我們的思維跳出地球,事實上,時間只是相對地球內的這個空間來定義的,地球以外,時間、空間都不是恆定的,也許,這就是“空”的含義吧。

南懷瑾老師:拋開時間概念——“悟”空”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