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都有很多的皇子,为何乾隆时期没有发生九子夺嫡?你是怎么认为的?

查伯


四点原因。首先,雍正已经在制度上将皇子夺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乾隆的皇子数量远少于康熙的;第三,乾隆活的年头太长,熬死了很多年长有实力的皇子;第四,乾隆对于继承人问题深谋远虑,已经扫清了一切障碍。我一条条来说一下。

首先是制度上,雍正设立秘密建储制度,严防夺嫡事件再次发生。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为皇位争得天昏地暗。雍正最后胜出,仍然存在着他得位不正的各种传说。所以,雍正为避免这些事情再次发生,从制度上进行了根本的保障。那就是秘密建储制度。雍正规定之后的皇帝在位时间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皇位继承人的密诏写好,一份藏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匣子中,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传位之时取出遗诏,当场公布。这样的制度,就是告诉皇子们,遗诏就在那里,早就定好了,但是你们猜不到。没有明立的太子,皇子们要夺嫡也不知道该斗谁,人人都可能是潜在对手也就让人无从下手。而结交大臣也是没用的,就算实力雄厚了,遗诏一公布不是你,完全白搭。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皇子们互相斗争的可能性。

其次是乾隆皇子数量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多。

康熙共有35个儿子,其中24个序齿,24人中又只有20个活到成年,其中还有几个康熙去世时还很小的。所以在庞大的儿子数量中,也就只剩下九个虎视眈眈争夺皇位,相对来说比例也并不是很高。而乾隆的儿子数量远少于康熙。总共只有17位皇子,其中成年的只有10个,也就是康熙数量的一半,按照相应的比例,能够产生有实力夺嫡的皇子数量也就必然更少了,最后要有能力有野心有人缘的能有五六个就不错了,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波澜了。

第三就是乾隆寿命实在太长了,熬死了好多皇子。


虽然刚刚说了乾隆有十个成年皇子,但在乾隆最后的那段时间,这些皇子可远没有十个那么多了。乾隆二十五岁继位,在位六十年,又做了四年太上皇。就是算到乾隆六十年退位的时候,他还活着的皇子也仅仅剩下四人了——皇八字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统共就这么几位了,还能弄出什么太大的波澜吗?

最后最重要的,乾隆精于权术,先后给他心目中的继承人扫除了障碍。

不说乾隆退位的时候,就是在此之前的六十年在位时间里,他也给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做了全面的打算,先后给几位心目中的继承人扫清了障碍。乾隆一生心目中的继承人大概有四位,分别是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2琪和皇十五子永琰。前两位是原配皇后富察氏所生,由于永琏九岁早夭,永琮两岁早夭,都没有成年。乾隆以他们为内定继承人也是在两位皇子死后才公布,所以这两位乾隆还没给他们扫除什么障碍。


比较明显的是后两位了。皇五子永琪,由于在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大火中不顾自身安危背乾隆逃出,再加上才智过人而深受器重。乾隆在两年后就加封其为和硕荣亲王,年仅二十四岁,这是诸多皇子中在世即获封亲王的最早的一个。而为了给永琪扫除障碍,乾隆也做了很多事。在永琪之前的皇子,长子永璜、次子永琏、三子永璋都已去世,而就在永琪背乾隆出火海的半年后,乾隆命皇四子永珹出继康熙十二子屡亲王允祹后,等于丧失了皇位继承权。此前,皇六子永瑢也已出继康熙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后,同样没有继承权。再加上皇八子永璇有脚疾并且行事作风不端,九子、十子早夭,其他皇子太小。这就形成了永琪在诸多皇子中毫无对手的情况。可惜永琪在封王后四个月就病逝,无福。

最后就是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顒琰了。前面说过乾隆六十年退位时成年皇子仅四人,八子永璇脚疾并且行事作风不端、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寄情书画,无心大位;十七子永璘与永琰同母所生又年纪小,而且也是贪玩无大志。所以永琰当仁不让。更重要的是,乾隆还活着啊,并且大权独揽。以他的威望谁敢对皇位继承人说三道四。自然,皇权平稳过渡,没有任何风浪。


伊耆角木


原因有两个,一是雍正首创秘密立储制度,从制度上杜绝了皇子夺嫡之争;二是乾隆虽然儿子不少,但是能选为继承人的实在不多;还有一个勉强算是,乾隆宠爱令妃,令妃是嘉庆帝的生母。

秘密立储制度

康熙的二阿哥胤礽是整个大清朝唯一的太子,康熙对他寄予厚望,不料胤礽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被废了两次。自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这十年之间,康熙没有立新太子。

康熙一生英明,但是在立储一事上有些糊涂。太子之位长期空虚,众皇子蠢蠢欲动,于是造成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之争。雍正亲眼见证了兄弟相争的惨烈状况,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为了争皇位自相残杀,于是发明秘密立储制度:

将遗诏放在匣内,高悬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上驾崩之后,王公大臣一同打开。继位诏书提前写好,如果对选定的继承人不满意还可以再换,避免了废立太子引起的政局动荡。

秘密立储制度实际上是立了太子,只是不公开,此举断绝了皇子们对皇位的念想,不得不说雍正此举非常高明,自雍正到咸丰,清代最高权力交接一直都很平稳,乾隆朝也是如此。

儿子少,死得早

康熙有24个儿子,乾隆只有17个,虽然乾隆的儿子也不少,但还是比康熙少几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康熙不论是打仗还是处理政务都习惯让儿子们去办差,所以康熙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历练,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而乾隆不像康熙那么会教育,他本人非常自大,也不愿意看到儿子比自己还优秀,所以他的儿子个个平庸。

康熙的24个儿子中,除了皇六子、皇十一子、皇十八子、皇十九子早夭之外均长大成人;但是乾隆的儿子就很惨:

皇长子永璜23岁早逝;次子永琏8岁夭折;三子永璋26岁早逝;四子永珹39岁早逝;五子永琪26岁早逝;六子47岁早逝;七子永琮1岁夭折;九子幼殇,未取名;十子幼殇,未取名;十二子永璂24岁早逝;十三子永璟幼殇;十四子永璐幼殇;十六子幼殇,未取名。

乾隆富贵天然,天生好命,碰上雍正这么好的父亲,但是似乎他一个人把人品全用光了,命太好以至于克妻克子,乾隆有17子10女,其中22人死在乾隆前面,有的连名字都没取;41位嫔妃,其中32位死在乾隆前面。

所以乾隆虽然儿子多,但是可选择的余地却不多,除去上述不是早死的就是早夭的,还剩4个活口: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史料记载“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及这人嗜酒好色,腿脚有毛病,显然不能当皇帝;

皇十一子永瑆:大名鼎鼎的成亲王,大书法家,小楷、行书都不错,清朝中期四大家之一。只可惜满人尚武,太文艺的人不适合当皇帝,乾隆怎么可能不知道南唐后主和宋徽宗的故事呢。

皇十七子永璘:嘉庆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整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这种人当然不能当皇帝。后来嘉庆帝抄了和珅的家,把和珅的宅子送给他逍遥。

只有皇十五子嘉庆帝,虽然没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明显的确定,普通人一个,竟成了乾隆继位者的唯一人选。他要是康熙的儿子那就是个当王爷的命,他运气也不错当了乾隆的儿子。


考古班二愣子


《延禧攻略》又让清高宗乾隆火了一把,那乾隆时期为啥没发生九子夺嫡呢?

先说大家关心的,嘉庆皇帝颙(音,用,二声,头大的意思。)琰(音,眼)的母亲是孝仪纯皇后,嗯,这是乾隆六十年追封的,母凭子贵吗。

追封之前,确实就是《延禧攻略》里的令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封)

那,这位颙琰是因为乾隆皇帝宠爱令贵妃,才封的他为皇太子吗?

1、九子夺嫡没在乾隆时期发生,那是因为自雍正开始的秘密立储制度的实行。

雍正元年,雍正就秘密立爱新觉罗·弘历为皇太子。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把定谁为皇太子写好了,藏在锦盒里,然后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

这样,老皇帝活着的时候,谁都不用闹了,闹也没用,早订好了,也不告诉你是谁,你也没法加害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当然,弘历的竞争者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延禧攻略》中也有出镜的爱新觉罗·弘昼。

这位弘昼,在二月河先生的《乾隆王朝》中,可是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办过葬礼的主。

估计也是以自污来自保吧。

2、颙琰这个皇帝位子,来的也挺不容易的。

以立嫡立长立贤的原则来看,颙琰哪一条都挨不上。

乾隆元年,乾隆就立皇后富察氏的儿子永琏(雍正给起的名字)为皇太子,把秘密立储的诏书就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可惜,这孩子没福气,乾隆三年就死了。

又密立皇后的孩子永琮(音,聪)为太子,结果,这孩子两岁就死了。皇宫里的事,不好说。

第二年,皇后死了。

乾隆和皇后感情很深,就一直没提立储的事。

这事吧,一直拖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都六十三了,不立储,那就要国本动摇了。

挑吧。

这时候,颙琰的竞争对手就只有三个了。

据说,是因为挑来挑去,颙琰缺点最少,所以乾隆选了他。

当然,我们看看乾隆历次南巡,颙琰他妈令贵妃,确实是前后三次随驾南巡。

可以勉强看出,乾隆确实比较宠爱令贵妃吧,毕竟出去旅游,也不会带个碍眼的在身边吧。

也许,这也是立颙琰为储的原因之一吧。

怎么样,看完了本文,再看《延禧攻略》,是不是更带感了?

三言两语,好玩有用,关注不迷路,点赞见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