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儿子,两年她流产三、四次,只为给老公家传宗接代

为了生儿子,两年她流产三、四次,只为给老公家传宗接代

吃过午饭,带着麦子在小区里溜达溜达。一阵微风吹来,暖暖的。没有了寒意,身心觉得很愉悦。

小区里的小孩子,老人们也开始活跃起来,扎堆着做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一派欣欣向荣的现象。

毕竟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柳枝害羞的低下头。小草也迎着阳光伸伸懒腰,随着微风扭动着身躯。万物复苏的季节真美。

从原来穿着臃肿的冬装,到现在的衣着单薄,行走起来便捷了许多。小孩子在院子里活蹦乱跳的奔跑着,一个跟头摔在地上,在赶快爬起来,继续跑。孩子总是欢喜孩子的,看到会跑会说话的小姐姐,小哥哥,麦子总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小姐姐,小哥哥也盯着她看,仿佛他们的世界,眼神交流就可以了,或许他们的世界,我们更不懂。

走了几圈,我们找了个位置休息,那些热情的婆婆们,就过来打招呼,问问麦子多大了,胖乎乎的平时吃什么。麦子看看婆婆跟她打招呼,显然她有些失去兴趣,坐在我的腿上深深的叹了一声气。

就这样,我代劳了她的吃喝拉撒话题。然后在转移到我身上,问问谁帮我带孩子,然后婆媳长短说起来,在然后又说生男孩生女孩的话题。

事实证明,全天下的婆婆都想要孙子,那种重男轻女根深蒂固的传统守旧思想,不会因为社会多么发达,社会怎么进步,他们思想而有所改变。

有个老太太说,头一胎是个女儿好,下一胎在要个男孩,要着也有劲。

另外一个老太太说,她的三个儿子生的都是儿子。

然后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大堆。

我本能的想说,我们只打算要麦子一个,没有准备为了儿子冲二胎,但我觉得同他们说,或者争论,只是白费口舌,反而让他们觉得我不生儿子,是个罪人。

于是,我默默的走开了。

后来想想,也只有这50,60,70年代的人,对于男孩,女孩意识比较强势,他们觉得要生就一定要生男孩,才算是跟家庭传宗接代,才能继承他们家的香火。到我们这一代应该就不会了。

怀孕后,加入了一个孕妈妈群,有个妈妈说,如果这一胎是个儿子,我就不生了,就完成任务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不是哪个年代的事,而是随着年代的久远一点点复制给儿女,慢慢滋生的事。当父母有着这种思想,他们不管是散养,还是大力培养,生养出来的儿子,女儿,多半都会带有遗传性的家庭环境基因,并影响着他们的生育观念。

我着实搞不懂,你家是有皇位嘛,非要有个儿子才能继承。

曾经的两个发小,我们多年不见,就抽了时间聚了聚。那时候,我刚结婚不久。

到了这个年纪,自然会询问到几个孩子了,男孩,女孩的问题。

小每说,我家一个。小西说,我家也一个,不过,小每现在正努力要儿子呢。

小每说,现在是个女儿,都已经五岁了。她想给老公生个儿子,这两年,断断续续流产了三、四个了。

说过之后,小每眼神里透过不好意思的表情,而这种表情多半是觉得为老公生不出儿子,而觉的惭愧。我很能明白,生长在农村,那种浓郁的重男轻女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女儿,在遇到没有生儿子的话题上,表现的是多么的卑微和羞愧。

仿佛,谁家没有儿子就是很丢人的事。

当时,我无比的心疼小每,觉得新社会的人,还在被老旧的糟粕文化一点点的吞噬着,令人同情。

但,当我怀孕时,我感受到了这种无比熟悉,从内而外的一种压力。

肚子一点点的变大,家人不时的研究我的肚型。像个女孩,圆圆的,不对,肚脐眼外翻,应该是个男孩。10个月,家人满怀期待的希望肚子里是个男孩,走在路上,碰到上了年纪的阿姨,奶奶们,也会揣测是男孩,女孩。

为了生儿子,两年她流产三、四次,只为给老公家传宗接代

小时候,各家各户住的都是红瓦房,房子经常写着这么一句话:生男生女都一样。可能越是缺什么越是会炫耀什么,越是不平等,才会大肆宣传的打口号。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爸爸做家务的多少,决定了女儿以后的婚姻状况。如果爸爸勤劳包揽家务,女儿意识里会懂得男女平等。如果爸爸是个甩手掌柜,大大小小的家务都是妈妈负责,女儿会觉得这些事就是女人的本职工作,会形成一种男尊女卑的概念。

如果你有女儿,每次去看望女儿时,她在家里忙上忙下,你的女婿翘着二郎腿指示着她,干这干那,你心里又该怎么想。

所以,这种传统的观念,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点点的蜕变,而小小的我们,小小的家庭,可以做的是给女儿更好的教育,丰富她的思想,让她独立,睿智,聪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