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的必杀技之一学会看沙皮表现来判断种水

大家在玩赌石的过程中,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到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初学者。有人是收集不同场口的料来学习,有人是收集不同沙皮表现来学习,有些是从一些理论书籍中来学习,有些是从网络中来学习等,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学习赌石的一些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与市场的结合是最重要的。与市场的结合,主要是了解市场行情,不能人言予言,随波逐流,当你亲临市场上能否把你所学到的,什么样的种水或什么样的表现,实际谈价并真正买下,在自己切出来或擦开后价格与赌之前的表现相一致,来证明自己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从我认识的石友中,往往感觉到他们对市场抱有太乐观的态度,第一感受是市场上的价格一定很便宜;第二,实践中打灯无法准确判种水,当买的料切开后往往与他所想相差甚远;第三,在平时学习中的一切常见表现如莽,松花,水泥皮,老象皮,杨梅沙皮,腊皮壳等有实践中无法运用。诸如此类学习与实践并不理想。

赌石的必杀技之一学会看沙皮表现来判断种水

我个人的学习可以说是与上述方式都完全不同,从一开始我就拉触了市场,从每天在市场上的看货和帮人切料的实践中自己来总结怎么样来看料。其过程基本如下,首先是认识一些典型的名场口,如莫西沙,会卡,大马坎,木拿等,黑乌沙中的莫洛梗,给赢炯,莫弯基,大谷地,南磨等。像莫西沙料中又有不同的沙皮及表现,甚至有莫西沙中的黑乌沙表现,都得一一认识;大马坎场口中常出现的表现有黄翡,红翡,黄夹绿,春料,种水有种档次之分。其次是总结认识种水,通过实践和学习,从一开始和大家一样,看到一块料总得向别人问清楚这料是属于什么种水的,是冰种还是冰糯种,还是糯种。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有些糯种的价格往往奇高,与冰种的价格有得一拼,还十分抢手。这样的糯种与其它普通糯种不同的是种相当老,抛光后糯中带冰味,而且肉质纯净,无棉无杂质,看着肉质有一种高贵感,是属于纯净圣洁的高贵;打灯能和冰种一样有莹光,其老度是少见的,后查阅了一些成品后,发现成品效果别具一格,有相当好的质感和美感,价格比普通的冰种价格高得多。随着翡翠种水知识的积淀,越来越明确的感受到,就种水的分类是没有标准的,不同的人所界定的种水往往不同,并且网络上的种水界定比较软即冰糯种说成是冰种,冰种说成是玻璃种;在现在实对种水的界定特别是一些传统老石友中是比较硬性的,网络的玻璃种仅是冰种,冰糯种之类的属于糯种即没有冰糯种的概念,普通种水直接称为废料而不加以界定。不管界定的标准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价值的料必须是种老肉质细腻,纯净,不同的老度纯净度,和带有不同的底色其价值又会有很大的差距。久而久之,我也搞不清楚了,种水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别人叫什么种我也就叫什么种,但有一点是必须搞清楚的,它的老度细腻度纯净度等怎么样,达到什么档次有着怎么的价值。第三,学会对种水价值的认定后,下一步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料出什么样的种水。为什么有些料打灯是通透的,切出来的是价值不高的,像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种嫩,打灯通透叫嫩空,常出现于会卡料和木拿料等场口中,二是打灯通透,种也有一定的老度但肉质不好,又可以归纳为肉粗,有棉有杂质,底稀等,像这样的料出成品价值不大,对初学者有较大迷惑。特别是肉粗和底稀是常为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我看到的一些专业书籍中也常把底稀称为肉粗。在我看来其实不同,肉粗是里面的肉质结晶颗粒感较大,肉眼直接可以看到一颗一颗的结晶结构;而底稀,则是在打灯时,看到里面结构不均匀,不规则,有细有粗有呈片状,中间有空隙感。有一种老糯种料,打灯只能微见种水,而出来的成品效果却是高品质的,这种料往往是种较老的莽皮料,有着厚厚的皮,切开却是纯净有莹光的品质,而冰种以上的高档种水在表现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脱沙料,即指沙皮自然脱落到肉质已外露,二是白雾料,在稍厚实的沙皮下有一层白雾,白雾之下是相对纯净的冰,这种料一般最高档次也就是冰,达不到玻璃种,不像脱沙料有可能是冰种也有可能是玻璃种。冰种和玻璃种的价值是有着天到地的差距。冰种最好行情价格是一公斤一百万元人民币,而玻璃种一公斤高达一千万人民币以上。玻璃种的价值不仅来源于品质高,更重要的是其稀少性也是和其它如玻璃种春料,玻璃种绿色料,玻璃种黄夹绿和鸡油黄之类的料同样的世间罕见。另外,不同场口的料子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先知道什么料开出什么特点的种水和品质,如莫西沙料以刚性好,取货高而闻名,木拿料以甜美,阴柔之美而著称,黑乌沙料以油性好而出名;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成品来判断这是什么场口的料出的,反复类推之,如最后达到随心所意,看料知道成品效果和特点,看到成品知道料子基本情况,我想达到这水平可以算是小成了。

赌石的必杀技之一学会看沙皮表现来判断种水

在完全搞清楚翡翠种水的价值之后,最终必然要落实到怎么样来从赌石的表现中来判断种水及肉质情况。一块料仅种老,种水高并不一定就是高档次的料子也就是出成品不一定令人满意,还得会判断其肉质情况怎么样。只有高种水和高品质肉质相结合才是一块有较高价值的好料。在长期的切料和实践中,你慢慢会发现,一块料里面的种水及肉质怎么样,完全在表皮上表露无遗,难就难在你能不能看懂它,石头是死的,是不会变的,任何人来切都是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是谁来切它,谁看好它仅此而已。从我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场口的,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沙皮,这些表象仅是和人一样穿着不同的衣服而已。看人是看本质,好的本质表现无外乎是有着高尚的品质,较好的行为习惯,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完全判断。好料也是这样,当达到一定品质后,虽然它不是同一个场口的料,也可能不是同一颜色沙皮的料,但特点是完全一样的。第一种, 有着厚厚的莽皮,而且莽皮越厚越好,表明肉质越是纯净,老度越老,而这样的莽皮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冰种,一是老糯种而价值稍有差别,这种料打灯时因为厚厚的莽皮相阻隔可能会是什么也看不到或仅能微见一点微黄的种水, 这类料常被一些初学者所忽略,在网络上这类料往往被冠以很形象的表象名称如水泥皮,老象皮等都是这类料。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莽皮稍显薄,就不是这档次的品质了。第二种,白雾料。白雾料从表现来看是难以判断的一种料,所以老手也往往看走眼,原因是白雾是在沙皮下有一层白色的雾状肉质,像给里面的肉质包裹了一层,所以有白雾的料不仅种水好,而且往往表皮的纹裂都被白雾阻隔在外了,种水是冰种,白雾的厚薄程度决定了里面肉质的纯净度,白雾稍薄会有细棉。在没有看到白雾之前的沙皮是细腻紧致感,有经验的能看出来是有一定老度的沙皮表现,打灯和莽皮料有相似之处,常常仅能微见一点点微透的种水,与差料的表现相似,不同的仅是细腻紧致,常有莽和沙皮相参夹在一起。第三种是脱沙料,也是公认的高种水的表现。脱沙料故名思义,是因种老导致表皮的沙自然脱落肉质外露,用灯照射下会整一件通透,明亮,其中的冰味和莹光肉眼完全能看到。这类料一般有冰种和玻璃种,是冰种还是玻璃种,就看这块料出产的场口是老场区的还是新场区的,打灯是看老度中的冰感,莹光程度,甚至是手感,玻璃种因种更老,所以比重是会更大,比冰种更坠手,我个人感受是和拿块铁在手上一样。脱沙料最难赌的是其中的棉,好多专业的人虽然都能准确判断这块料的老度了,但里面是否夹棉,却没办法把握,因为打灯是看不到里面有没有棉的,最多能看到表皮一层有没有棉,最深处和整块料来看有没有棉,这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专业眼光,细细的来理看这块料在表皮上的纯净度。前面我们说过,任何一块料里面怎么样都会不同程度的在表皮上表现出来,棉也是这样,就看你能不能看出来而已。因为是脱沙料了,有些是还带点沙皮,有些是完全没有沙皮了,这时的观察得更仔细些,就算是有人打理过,如果有棉也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脱沙料大家都喜欢,而成为脱沙料的赢家却不容易。第四种是相对普通的沙皮料,就是表皮的翻沙呈颗粒感的,这类料一般为普通货较多。翻沙料各个场口也都有产,多做为手镯料来赌。这类料的风险除了纹裂外,还得注意棉,肉质的粗细,种的老嫩,苍蝇翅,杂质,癣,卯水等都会对这块料产生致命性影响。赌这类料首先是看翻沙颗粒感的大小,这决定着肉质的粗细;翻沙是否均匀,纯净,颜色一致,稍微有点不同,里面会夹着大量的棉,而苍蝇翅是最容易判断的,直接在沙皮上能看到;像杂质有黑点,黄点等,如果里面肉质有同样表现,在沙皮中也会有同样的表现,只是不明显得细致观察,初学者在这过程中因为对这些杂质不敏感,最容易忽略;癣在一块料中有时是起好的作用,有时是起坏的作用。像在一块料上的侧边,有着较老的枯癣或白癣则说明这块料种料老,而且癣边的肉质不论是种水还是纯净度都是这块料中最好的部位,癣脚还有出高色的可能性;有些癣会直接进入到肉质中去,造成片状或条状的黑斑,不论是出手镯还是挂件都极大的影响了美观和价值。

赌石的必杀技之一学会看沙皮表现来判断种水

在长期的赌石中,我觉得适合普通消费者赌玩,或者是在价格上大家能接受而又有机会赌到不错品质种水的是莽皮料和白雾料,特别是白雾料,常常被卖家所忽略当成普通料卖出,这时侯如果你有不错的眼光,就可捡到便宜了。

以上为个人看法,欢迎拍砖,交流,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