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时至今天,说起“中国远征军”,不少人仍然会闪过一片空白。

1942年至1944年间,他们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然而,有几十年的时间,他们在历史里没有任何人记得,没有任何人提起。

直到2005年前后,他们的历史才重回人们的视野。

因为他们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身份:国民党军人。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1.

1942年,国民政府派出十万远征军开赴缅甸,抗击日寇。

这一仗打得十分艰难,并且以中国军队的撤退作为结束。

但是,这一仗也刷新了国际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就是由戴安澜将军领导的第200师,在孤军作战的情况下,守住了同古(东瓜)和棠吉这两个地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的不屈和顽强,消息传回国内,上下振奋;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戴安澜将军

还有的,就是由孙立人将军领导的新38师,在仁安羌这个地方,以少数对多数击退了日军,救出被困英军盟友,取得了出征首个胜利,国际震动。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孙立人将军

但是,这些局部胜利还是未能扭转大局。一个是农业国,一个是工业国,这种历史的差距的对战,不是靠不屈和顽强就可以轻易攻克。

即使当时蒋介石派出的是称为“精锐”的部队,远征军战士穿的却仍然是草鞋。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最后,远征军部队分两支撤退。孙立人的新38师撤往了印度,其余的撤往国内。

在撤退途中,戴安澜遭到敌人伏击,身负重伤,由于没有及时医治的药物,在行军中以身殉国,年仅38岁。

1943年,在延安的毛泽东为戴安澜将军写了一首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戴安澜号“海鸥”):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曾经,戴安澜领着200师作为先头部队抵达缅甸,面对九死一生的战况,他带头立下遗嘱:

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如今他沙场殒命,千千万万的远征军战士和一样沙场殒命,他们御敌报国的壮志又该如何完成?

2.

撤退的大部队黯然回国,带着未酬的壮志,决心等待着下一次的反攻。

然而,回国的路上却遇到一个比战争更残酷的考验:翻越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野人山在缅甸的北面,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要翻过这座山简直是人间炼狱。

在野人山,每天都有人死去,食物中毒、被猛兽攻击、感染疟疾、被大雨冲走、体力不支无法坚持、失去生存意志自杀的......

多年以后,当时的军长杜聿明回忆︰

发高烧的人一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在野人山发现的牺牲将士骸骨

1942年8月,远征军战士终于走出野人山,残酷的是,人员已经损失过半。

据统计,当时战斗牺牲的中国军人约2万多人,却有3万人死在了野人山上。

3.

1943年,在美国的援助下,国民政府重组远征军。

撤往印度的远征军改编为中国驻印军,进行美式军事训练,配备美国军事装备。

蒋介石发表演说,激动地喊出口号: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我们有了先进武器的援助了,我们需要有知识的青年,我们需要你们掌握先进的装备,用先进的武器去打倒敌人!

他还特令蒋经国和蒋纬国参加远征军服役。

后方校园学子纷纷响应,知识青年投笔从戎,全国上下13万青年报名从军。

3.

1944年,大反攻开始。

这次的战斗依然十分艰难。

最为惨烈的是松山大战,这里布满了日军的各类暗堡、地堡,相当复杂坚固,易守难攻。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松山上敌军暗堡遗迹

中国军队以三万多人攻打日本军队一千多人,加上美军的轰炸掩护,还是久攻不下。

后来,我方挖地道到在日军堡垒下面,放置了三吨烈性炸药,一并引爆。松山立刻成了焦土,战场血肉模糊。

但是日本人事前转移了人员,这些残部跑出来,像发疯一样拼死抵抗。松山还是没有攻下。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松山大战 图片来自环球新军事

1944年9月1日,蒋介石下达死命令,必须要在9.18国耻日前把松山拿下,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处置。

于是,第八军副军长李弥带着人亲赴战场。

1944年9月6日,他被人扶下山,当时,他胡子拉碴,眼眶充血,身上两处负伤,整个人已经完全走了样。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李弥

1944年9月7日,松山战役终于结束。

这场战役,远征军战士伤亡七千六百多人。

1944年9月14日,腾冲光复,成为第一个在抗战中被光复的县。

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抗战的苦难结束了。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然而,远征军将士们的人生苦难才刚开始。

部队撤退的时候,部分负伤士兵滞留在缅甸、金三角一带,后来抗战胜利内战开始,这些人就回不来了。

他们大多数一生飘零,生活贫困。

老兵张富麟,滞留在缅甸,以教华文为生,收入微薄。

他教别人中文,但却没有教自己子女学习一个汉字,怕他们到歧视。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张富麟

另外一位老兵,李锡全,他住在缅甸华侨村,靠卖柴火为生。

他没有缅甸国籍,也丧失了中国国籍,成了一个没有家国的人。

他始终带着一本老旧的中国地图,湖南那一页,早被翻烂。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李锡全

回国的那些士兵命运也很苦。

50年代,他们被打成“右派”,被视为“国民党特务”;60年代,又被作为“反动派”被批斗下放。

纪念远征军的墓园、纪念碑,也在这个时期频遭破坏。

为了保命生存,这些人都不敢提自己远征军的身份,家人子女都不知道;与远征军相关的东西也都烧掉埋掉,不敢留在身边。

远征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荣光的身份,人生负累的标签。

物换星移,当年的远征战士已经风烛残年。

2005年前后,开始有民间志愿者关注这个群体,人们才慢慢知道了他们。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有人在农村,因为丧失劳动力,日子穷困,写信向志愿者要钱买棺材;

有人在县城,蜗居在棚屋里,靠着每月200元低保生活;

还有更多的老兵,散落在滇西各地,不为人知。

他们曾经为国洒热血,本想一酬壮志,却在这样的命运安排中,空耗一生,晚景凄凉。(以下抗战老兵照片来自“夜深沉的博客” )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抗战老兵 陈学良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抗战老兵 明其升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抗战老兵 李华生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抗战老兵 张体留

当然,也有的人境遇比较好。

同样是远征军的吴昌铣,解放后成了州政协委员。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吴昌铣老人 照片来自人民网

他每年只交一个提案,这个提案内容每年都一样:

修复位于云南芒市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这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纪念的正是远征军战士。

1990年,他的提案终于得以实现。

吴昌铣激动万分,他写信给远在美国的旧长官:

报告团长,九十七团的战斗阵亡将士碑又立起来了。

年迈的团长从美国汇回100美元,让他代为买纸钱祭奠弟兄。

吴昌铣将这100美元都买了纸钱。在上世纪90年代,100美元能买多少纸钱!

他跪在荒芜了几十年的墓前,烧着一堆一堆的纸钱。

当有人采访他时,提起这件事,他说:

你们知道我跪了多久。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腾冲国殇墓园中抗战老兵拜谒牺牲的战友们 图片来自“方军的博客”

从1970年起,日本人就到缅甸寻找当年阵亡官兵的遗骨。

他们在那里修了大量的镇魂碑、慰灵塔,甚至连战马都有一个纪念墓碑。

吴昌铣为了在阵亡将士墓碑前,这样的一跪,这样的烧着纸钱,等了太久。

2018年春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游人如织,腾冲天空湛蓝如玻璃透彻,阳光灿烂。

为了在阳光下,接受太平盛世后代的致敬,远征军先烈们也等了太久。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上一段差点被掩埋的历史


  • 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中国远征军》

  • 章东磐,《父亲的战场》

  • 黄仁宇,《缅北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