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繼續發力小遊戲,馬雲這回又玩起了怎樣的「套路」?

“阿里不會做遊戲”,但馬雲終究還是食言了。

當大家時刻在關注微信小遊戲的時候,馬雲的淘寶小遊戲平臺已經低調地上線運營兩個月了。從今年4月引進的《旅行青蛙》單款遊戲到今天,淘寶小遊戲平臺上已有16款小遊戲,大多為輕度雙人對戰及關卡遊戲。而阿里九遊總經理張楠楠日前還稱,淘寶小遊戲平臺的數據增長非常快,只不過並未透露具體數據。

在目前中國的遊戲市場,騰訊和網易無疑成為當下最主要的決鬥力量。由於遊戲領域變現能力的強大,它又成為各家互聯網公司爭相佈局的重點。對於擅長電商的阿里來說,又怎會袖手旁觀呢?

事實上,遊戲領域的發力正是阿里大文娛構架的重要一環。阿里“大文娛體系”打造的是一個阿里利益共通體,主要基於一個IP實現阿里遊戲、阿里文學、優酷土豆、蝦米音樂等為主體的協同聯動。最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的大文娛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遊戲領域卻遲遲跟不上步伐。

淘寶以前也上線過一些H5遊戲,多為自主開發並配合電商營銷。比如:16和17年的雙11小遊戲“捉貓貓”。而現在,它是作為一個平臺而存在,在遊戲領域的野心自然更上一層樓。

淘寶繼續發力小遊戲,馬雲這回又玩起了怎樣的“套路”?

不過,對於淘寶的小遊戲平臺,張楠楠反覆強調“阿里遊戲不是為了導流”。簡單來說,阿里並非要在遊戲中設置點對點按鈕引流跳轉到交易頁面。那既然如此,阿里為何還要入局遊戲行業呢?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電商的交易。這正如已經成熟運行的淘寶直播、淘寶頭條等產品一樣,無一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服務的。當騰訊系和頭條系已經佔據了全網互聯網流量的高地時,阿里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在淘寶裡面加入小遊戲,一方面,可以通過玩遊戲獲取淘金幣的方式,來抵扣商品的優惠券;另一方面,從購物中加入遊戲的場景,可以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和粘性,同時也激發富餘的購物慾望。

淘寶繼續發力小遊戲,馬雲這回又玩起了怎樣的“套路”?

小遊戲變現的方式也絕不僅僅侷限於淺層次的電商。當小遊戲平臺日益成熟之後,比如打造類似於《旅行青蛙》這樣的IP,變現的方式會呈多元化發展。

一為,將遊戲中的虛擬商品變為真實商品。與騰訊或者網易系的遊戲相比,這一點特別適合淘寶的平臺特徵。二為,IP遊戲的IP化商業拓展。假如有一個旅行或生活類遊戲,可以根據遊戲的行程或闖關狀態,將酒店、旅行與餐飲等多個業務形態結合起來,轉售為各個業務的真實產品和服務。

淘寶繼續發力小遊戲,馬雲這回又玩起了怎樣的“套路”?

目前來說,淘寶的小遊戲已經形成一個雛形,但遊戲的生態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再從橫向的層面來看,阿里做遊戲,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它與騰訊之間的暗自較量。

為了固守各自的城池,騰訊打通了企業微信與個人微信,在企業社交上發力,對標釘釘,鞏固社交;阿里在淘寶上發力小遊戲,無疑也是鞏固自己的電商地位。同時,兩大巨頭也互相覬覦對方的優勢市場。在微信裡面進一步開放電商為超級入口,淘寶通過小遊戲增強熟人之間的社交關係鏈,在未來,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