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水口山鉛鋅礦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始建於1896年,現今已122年曆史,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水口山,以自己獨特的風采展現了中國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這是一塊創造奇蹟的地方,中國第一家煉鉛廠、中國第一家煉鋅廠、中國第一家氧化鋅廠、中國第一家鈹冶煉廠都先後從這裡誕生;這是一塊領跑行業技術研發的熱土,享譽世界的水口山氧氣底吹熔鍊法(SKS煉鉛法、SKS鍊銅法)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作為國內實施有色產業升級轉型的首選工藝予以大力推廣應用,引領中國鉛銅冶煉新時代。

奮發圖強 撐起民族工業脊樑

創業最寶貴的是精神。翻開水口山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水口山歷經百年滄桑不斷成長壯大,靠的是一種“艱苦奮鬥、創新圖強”的精神,這種水口山精神,凝聚了中國民族工業之魂。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水口山闖過了一道道險灘,渡過了一次次危機,贏得了發展機遇。

據清·顧祖禹撰《讀史方輿記要》、民國·黃著勳著《中國礦產》等史書記載,水口山鉛鋅礦發現頗早,當初只知道有鉛而不知道有鋅。相傳在宋代已發現,自明代以來,陸續有民工開採。

十九世紀末,洋務運動興起,晚清重臣曾國藩、張之洞、陳寶箴等新派人物積極尋求興國之徑。甲午中日戰爭後,外國列強侵略步步緊逼,民族危機加劇,湖南的一些有識之士為了救國圖強,抵禦外侮,積極倡導興辦工礦實業。

在此情形下,清廷委派維新開明人士、湖南巡撫陳寶箴於1896年設水口山鉛鋅礦局,晚清秀才廖樹蘅為首任總辦。1905年,水口山自行設計建設中國第一家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斜井,同年創建中國第一家土法煉鋅廠。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晚清秀才廖樹蘅——開辦水口山

新法採礦始自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主要是添置了提升機、抽水機等機械設備,主要井巷安裝了電燈,敷設了鐵軌,人力推車運礦等。鑿孔方法與土法相同,井巷的規格尺寸均有所加大,工作勞動條件有所改善。使用新法以後,水口山礦的礦石產量大增 , 每日採出礦石可達數百噸 , 工人達5000餘人,水口山鉛礦成為清代湖南的第一大礦。

1909年自行設計建設中國第一家重力選礦廠(舊稱洗砂臺);1910年創建中國第一家煉鉛廠;民國元年(1912年),自水口山礦起至湘水南岸的松柏敷設了輕便鐵路 ,礦山產品可以經鐵路運至松柏,之後再改為船運,銷往各地。水口山礦在清代開辦16年 ,合計生產礦砂值銀50餘萬元 ,獲利30餘萬元。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1922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勝利的消息傳到水口山後,工人們欣然欲動。11月,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派蔣先雲、謝懷德等到水口山鉛鋅礦領導工人運動。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並向礦局提出承認俱樂部有權代表工人和增加工資等4項要求,遭到礦局拒絕。俱樂部發出罷工宣言,3000多工人開始舉行大罷工。

礦局採用種種陰謀和強力手段企圖挫敗工人罷工。省長趙恆惕調來炮兵連,企圖鎮壓罷工工人。俱樂部緊密團結工人,爭取軍隊,向士兵宣傳工人罷工目的及工人的痛苦,使士兵保持中立。19日,礦局以談判為名,邀請蔣先雲等人到礦局,陰謀將其殺害。工人聞訊,將礦局團團包圍,高呼:不準殺害俱樂部全權代表,不答應罷工條件,決不復工。礦局不得不將蔣等放出,罷工堅持了23天。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八百礦工上井岡山

26日,礦局不得不簽字全部承認工人所提條件。27日上午,工人俱樂部召開慶祝大會,罷工勝利結束。水口山鉛鋅礦工人大罷工是中共領導湘區第一次罷工高潮中罷工時間最長的一次,它的勝利,壯大了當時湖南工人運動的聲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鉛價暴漲。水口山礦的生產發展較快,曾興盛一時。

1933年創建中國第一家火法煉鋅廠,湖南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奠基人饒湜採用橫罐蒸餾煉鋅法煉出了純度高達99.99%的鋅錠,創世界先進水平。1941年,水口山氧化鋅工程竣工投產,成為我國最早的氧化鋅生產廠家。開創了近代中國鉛鋅工業之先河。

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水口山,礦山設備均遭破壞,坑內井巷被完全淹沒,生產被迫停頓。

以新中國為契機 重新出發卓有成效

新中國成立後,飽經滄桑的水口山終於回到人民手中。水口山礦山迸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1949年12月29日至1950年1月5日,中央重工業部召開首屆全國有色金屬工業會議,水口山礦務局被定為當時全國九家首批修建的有色金屬廠礦之一,國家為水口山鉛鋅礦恢復生產,投資6000噸小米。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極品毛章 水口山礦務局五好青年)

當時國家建設急需有色金屬,水口山復工被迅速提上日程。時任中共郴州地委第一書記、郴州軍分區司令員劉亞球同志,主動向省委請纓,毅然回到闊別23年的礦山,出任水口山礦務局副局長、代局長,領導排水復工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廣大工人迅速從四面八方趕回礦山,短短7個月,就排除了窿內積水,修復了巷道。1952年春,久違的機器轟鳴聲終於再次響徹水口山天空,深埋在地底下的“寶藏”終於得以重見天日,水口山成功渡過了“生存危機”。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蘇聯相關專家的幫扶下,企業也憑藉著自力更 生、艱苦創業的精神開發礦業 , 礦山還進行了改建和擴建,添了一批採、裝、運機械設備,大大提高了礦山機械化水平 , 礦山生產得到了大力發展。水口山礦的主要產品有電鉛、電銅、氧化鋅、氧化敏、被銅合金、金、銀、砷、稀有金屬、稀貴金屬等。許多產品除供國內需要外,部分產品還遠銷歐、非、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通過不斷的革新改造,到1980年,水口山實現了以礦山採選為主向以冶煉為主的重大戰略轉變。但經過幾十年的開採生產,水口山已探明的礦儲大都進入枯竭期,水口山又一次遇到了嚴峻考驗。

70年代中期,水口山採礦專家趙俊打破權威專家關於水口山鉛鋅礦藏“硐老山空”的論斷,配合有色勘探217隊發現了大型的康家灣鉛鋅金礦,獲礦石量1669萬噸。1984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康家灣礦開發建設得以迅速立項。為使礦山早日投產,水口山人打破常規,積極實施“探採結合、以礦建礦”的新模式,大大縮短了建設週期,形成年50萬噸鉛鋅金銀礦石採選能力,利潤超2億元,為全國第四大鉛鋅礦山,成為水口山重要的資源接替基地和效益支柱。康家灣礦的建成投產,讓水口山成功渡過了“資源危機”。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水口山早期建築群

在銅冶煉領域,水口山同樣比肩世界一流。為徹底改變我國銅冶煉技術全部依賴國外的狀況,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水口山決定成立技術攻關組進行集中研發。從1989年開始,水口山研發團隊經過長達3年的持續攻關,最終研發了氧氣底吹熔池鍊銅技術(SKS鍊銅法)。

1998年11月13日,“水口山煉鉛法試生產工業試驗”經過1998年的兩次試生產,通過了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的科學技術成果鑑定。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新世紀新發展 綠色科技兩手抓

在水口山東南面,聳立起一座現代化的廠房——水口山第八冶煉廠。漫步園林式廠區,高聳的煙囪看不到一絲煙塵,藍天與白雲相互映襯,紅花與綠樹相映生輝。這是水口山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環保治理雙贏的“得意之作”。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對環保的要求日益苛嚴,技術裝備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的銅、鉛冶煉工藝被國家明令限期淘汰,企業隨時面臨關停。改造傳統鉛冶煉工藝,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迫在眉睫。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為保護環境,追趕世界鉛冶煉先進水平,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十年矢志不渝的艱苦探索和鑽研,由水口山礦務局與北京有色金屬設計研究總院等9家科研院所共同研發了氧氣底吹煉鉛法(水口山煉鉛法)工藝,並分別獲得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口山煉鉛法”具有投資省、見效快、原料適應性強的巨大優勢,被國內多家冶煉廠競相採用。迄今為止,在我國成功運用“水口山煉鉛法”的企業近30家,年產量規模達250餘萬噸,佔全國礦產鉛總產能50%以上。應用廠家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能力,尾氣及粉塵排放量遠低於國家標準。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經過積極爭取和多方籌集,2002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親切關懷下,總投資達4億元的水口山鉛冶煉煙氣治理工程獲准立項,被列入國債投資項目。2003年1月6日,項目奠基開工,經過17個月的艱苦建設,2005年8月26日,工程順利竣工並一次性投產成功,“水口山第八冶煉廠”應運而生。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八廠鳥瞰圖

項目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口山煉鉛法”新工藝,形成年產粗鉛10萬噸、硫酸10萬噸生產能力,二氧化硫煙氣回收率達96%,粗鉛產出品位達97%,生產效率提高40%。整套設備實現自動化控制,極大地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生產環境,為中國鉛冶煉改造闖出了一條新路。這是水口山搶抓歷史機遇,做大做強主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里程碑,標誌著水口山由小規模粗放型生產向大規模集約型經營,由資源消耗型向環保效益型企業的成功轉變,水口山從此邁入了大規模現代化工業生產行列,成功挺過了“

淘汰危機”。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陷入困境。水口山同樣經受著這場“暴風雨”的洗禮:鉛鋅有色金屬價格下滑,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企業出現較大虧損。面臨困難和壓力,水口山積極尋求解困之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以管理提升為手段,實現固本提質。該公司提出“集約、簡約、激勵、激活”的管理理念,持續開展管理提升年活動,構建了新的內部管理模式和控制體系,有效堵塞了漏洞,減少了內耗,降低了成本。

在逆境中前行,在拼搏中發展。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2013年初,水口山依靠自身技術力量,實施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項目,對煉鉛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了國內同類型最大的富氧側吹還原爐。項目採用先進的有機胺可再生脫硫技術,成功設計並應用整體埋管式銅噴嘴,首創爐缸整體搗築成型技術,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顯著。比較之前的鼓風爐,側吹爐產能極大提升,技術經濟指標顯著提高,渣含有價金屬、能耗均大幅下降,每年可綜合增效數千萬元。通過升級改造,水口山真正實現了鉛冶煉的華麗轉身,再次跨入世界鉛冶煉技術先進行列。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難能可貴的是,在保護湘江母親河的行動中,水口山以前所未有的責任與擔當,高度重視汙染減排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發應用了電絮凝、生物製劑、有機胺再生脫硫法等冶煉廢水廢氣處理新技術,並在全國涉重金屬行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為國家環保行業和鉛鋅工業重金屬汙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水口山也因此榮獲2016年度中國鉛鋅行業“綠色創新發展傑出貢獻獎”。

目前,水口山已成為集採礦、選礦、冶煉、加工、貿易為一體的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擁有60萬噸礦石採選、30萬噸銅鉛鋅冶煉、5000公斤黃金和700噸白銀的生產能力。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縱觀120多年的發展,是“水口山智慧”讓百年鉛都未雨綢繆、砥礪前行;是“水口山力量”讓百年鉛都突出重圍、逆勢崛起;是“水口山精神”讓百年鉛都眾志成城、基業長青。

「老照片」中國有色金屬礦冶的先驅——水口山鉛鋅礦

三廠燒結車間遺址

未來五年,水口山將依託自身資源和中國五礦豐富的海外資源,將企業打造成中國五礦銅鉛鋅資源基地、銅鉛鋅冶煉及綜合回收基地,百年鉛都水口山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有色金屬強者之林。

​本文由礦冶園原創。連接產學研,關注礦冶園!(微信公眾號kuangyey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